——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1975年10月,留在梁家河的最后一名知青在眾人依依不舍的送別中離開了這片黃土地,前往清華大學報到,開始大學的生活。沒有人知道這個“好后生”(陜北話,優秀的年輕人)將來能干什么,但是大家對于他的未來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2015年2月,當這名知青再次回到曾經呆過七年之久的山村時,他的身份已是中央中央總書記,新一代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核心。
在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場合,這名知青對于這片黃土地的眷戀被反復地提起——“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這是發自肺腑的真切感言。他說,“在梁家河村的下鄉插隊經歷,讓我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歷練,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梢哉f,梁家河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起點,是樹立“要為人民做實事”的人生信念的起點,是觀察中國現象思考中國問題的起點;習近平治國方略的形成,中國夢的雛形,中國道路的構想,可以說都和梁家河有關系。
關于知青在農村的生活,出現在無數的文學作品中,有的表述過于浪漫而不切實際,有的描述過于悲催而言過其實,真實的知青生活肯定是介于兩者之間。對于這段知青生活,有的知青在人生的后半輩子表示了感恩,認為這段吃苦的經歷對人生的成長大有裨益;而有的則將這一段經歷視為人生的夢魘,憤恨不已。但毫無疑問,習近平屬于前者。他到延川做下鄉知青的時候,父親已經被“打倒”,自己也被劃為“可教子女”,做知青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自我流放,而要去的梁家河絕對是最艱苦的插隊地方之一。但從1969年開年去,到1975年10月離開,這七個年頭里一個15歲的青年完成了人生偉大的轉折。正如《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所講:“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為什么在一個艱苦的山村可以完成這種人生轉折?從《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可以看到,那就是無時無刻不在艱苦地讀書,以增長自己的才干;從過“四關”開始向群眾學習,與群眾打成一片,知道了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做群眾路線;也勇于堅持,從不放棄,要求進步,先后十余次提交申請,最終入團入黨,還當上了村支書;能一心為公,為老百姓辦事,贏得了大家的真心擁護,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在這個小山村完成的人生積淀,為后來的鯤鵬展翅鑄就了磅礴之力,而這力量的源泉就是鄉村堅守中形成的理想遠大、意志堅強、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幾乎在所有人的回憶中都提到了習近平酷愛讀書,他從北京帶來最重的行李就是書,他幾乎每天都在看書,白天有時間在看,晚上大多數時間都在看,點著煤油燈,臉都被熏黑了,卻樂此不疲。他自己讀,也動員大家讀,把讀了以后的感受講給大家,深入淺出,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他讀書的范圍極廣,從哲學到經濟到文學,從國外到國內,從古代到現代,可以說無所不涉獵,而且非常認真,注意觸類旁通,所以不僅讀得多,而且讀得深,收獲大。這種沒有任何功利的廣泛的深刻的閱讀,在年輕時候就奠定了他的基本素養,也讓他成為鄉親們心目中了不起的人物,主動向他求教。
在艱苦的鄉村做知青,首先就要適應艱苦的生活,只有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才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從剛去的不會做飯,被跳蚤咬到渾身血淋淋,也吃不下飯,干不了活,到最后的能吃得順口,睡得安穩,干活能拿10個工分,這是一種可貴的主動適應,更是一種向群眾學習的積極調整,為贏得群眾信任打下了基礎。當他干活也是一把好手的時候,群眾會油然贊嘆;當他待人隨和、處事公道的時候,群眾心甘情愿被他領導;當他出身不好無法進步的時候,是當地群眾的擁護幫他走得更遠。也就是在別人看來最谷底的時候,在他決心一輩子做一個梁家河農民的時候,他接連入團又入黨,當上了村支部書記,成為大家學習的對象,最后被推薦到清華大學學習,從而走上了更高的歷史舞臺。
有的時候,最考驗人的時候不是逆流而上,不是勇立高峰,甚至也不是急難險重,而是為著無有的希望而努力,那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意志造就了刻苦堅守的強大精神力量。所有的知青都走了,他依然繼續在農村埋頭苦干;一次又一次的入團申請被退回,他依然不懈地向組織重新提交;每一次組織交待的任務都去創造性完成,不論有多么艱難困苦。社教運動派了很多工作組,他的工作最出色;派出去學沼氣的人有很多,但建成第一口沼氣池的卻是他。他可以在一個村支部書記任上勇于擔當,也可以在為群眾謀更多福祉的前路上守望。命運的轉折在這一刻開始,人生新的征程在這一刻開啟。
偉大的人物我們總是難以望其項背,但可貴的精神卻從來都是滋養我們成長的寶貴食糧。今天,我們不可能再去當知青,也不用再去住土炕,更用不著擔糞挑水,國家的繁榮昌盛已經讓艱苦的生活與我們漸行漸遠,一些艱苦的歲月也正淡出我們的記憶。在今天,困難依然有,只是變了形式,可能不在物質上,更多在精神,那禁不住的茫然和無力感也曾伴隨在許多人左右,特別是在這個巨變的年代。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應該保留這些寶貴的歷史記憶,讓其中的精神光芒照亮我們前進的行程。如果我們能從這本書的點點滴滴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從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不平凡的人生求索,能從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中尋找到自己可以借助的工作方法,那我們的閱讀就已經遠遠超過一本書的意義,那也正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更深內涵。無論如何,我們還相對年輕,我們還將面臨許多抉擇,但梁家河當年的故事一定可以激勵我們更加執著地前行,在服務青年、服務人民的道路上繼續書寫人生的應有價值!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