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章力建:中醫農業:推動農業實現綠色發展

[ 作者:章力建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02 錄入:王惠敏 ]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始終伴隨著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如今,經濟、社會、科技的任何變革,使農業面臨新的瓶頸與挑戰,也不斷產生新的機遇和活力。當前,針對資源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可持續發展等壓力,積極發展“中醫農業”,融貫古今、中西合璧、探索發展,成為建設中國及國際特色生態農業的理論創新和現實選擇。

生態農業的現狀及走勢

分析世界農業發展歷程,農業大體分為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石油農業(當代農業)和生態農業四個階段。當前農業正處在從石油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美國是石油農業的代表,依靠高投入、高產出,1930—1990年,小麥單產提高了1.45倍,玉米單產提高了5.12倍。1950—1975年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4倍。可以看出,石油農業帶來了農產品大幅增加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它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負面效應,比如,土壤侵蝕與板結、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環境污染等問題。

由此,相對于石油農業,以有機農業為基點的“生態農業”理念橫空出世,這一理念于上紀30年代、40年代產生于英國、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得到全球共同響應,可持續農業也得到了普遍關注和認同。生態農業作為可持續農業發展的組成部分,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實現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隨著生態農業基本理念和時間空間、產業鏈條、技術創新等不同維度的不斷融合交叉,生態農業將會形成更多的機制模式、理論方法。

“中醫農業”的興起與發展

回顧歷史,審視當下,展望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之路如何發展?這是當前政府部門、科學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實現融合發展、互補共生,是探索生態農業的重要嘗試和實踐。

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生態”一詞源于希臘、泛指生物體及其之間的普遍聯系。因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生態與農業相結合“中醫農業”一詞便應運而生,同時,成為有志之士、專家學者加快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醫農業”是將中醫原理和方法應用于農業領域,實現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的跨界融合,優勢互補,集成創新,產生“1+1>2”效應?!爸嗅t農業”的具體應用,能夠為農產品產地水、土、氣立體污染綜合防控和改善產地環境,促進動植物健康生長,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是我國乃至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嶄新路徑。

二者一致性分析與探討

生態農業的內涵是指以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它要求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生態、社會的效益統一,達到農業生產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一般認為,生態農業具有四大特點:綜合性、多樣性、高效性和持續性。而“中醫農業”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系統性,即著重農業生態系統以及生物體各部分的內在聯系,這是農業內部保持各組成部分之間相對穩定和諧的本質要求;二是綜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層次的復合效應,也就是通過綜合的手段,達到綜合的效果;三是整體性,即作用范圍是整個的、全部的,強調覆蓋所有生產單元和種養循環鏈。

從生態農業和“中醫農業”的基本含義分析,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原理上是相通的,方法上是可借鑒的,技術上是可共享的。

從二者的內涵、外延分析,狹義上講,二者內涵有所差別,“中醫農業”強調中華傳統醫學在現代農業中的具體應用,是古為今用、融貫古今;而生態農業則強調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在改造傳統農業中的具體應用,是洋為中用、中西合璧。但廣義上講,二者外延基本一致的。

當前發展“中醫農業”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強農惠農政策推動下,我國農業現代化成果顯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為國民經濟發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56%,科技對農業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不斷提升。主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逐步建立??傮w上看,我國農業現代化已進入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梯次實現的新階段。

但同時還要清醒認識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科技仍有較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從通過體制改革和惠農政策推動到依靠科技創新引領的新階段,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更加凸顯:消費結構升級與農產品供應結構性失衡;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與發展方式粗放;國內外農產品市場深度融合與農業競爭力不強;經濟增速放緩與農民增收渠道變窄;發展動力轉換與科技創新成果供給不足等。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長城安全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食品報 2018-01-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就去吻婷婷永久网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