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程靜等:風險認知、風險管理與農險需求

[ 作者:程靜?劉飛?陶建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27 錄入:王惠敏 ]

——基于行為金融視角的實證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行為金融分析框架,構造風險認知、風險管理、保險認知、保險負擔、農業情感五類行為變量,利用湖北省351戶微觀調研數據檢驗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決策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獲得無償現金援助機會、家庭勞動力比重及土壤灌溉條件等風險認知和管理因素是影響農戶農業保險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農戶農業保險決策顯著受到慈善困境效應的影響。進一步通過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對五類因素進行排序,其影響程度依次為風險管理、風險認知、保險負擔、保險認知和農業情感。優化農戶農業保險決策過程,促進農業保險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在增強農戶農險支付能力的同時,注重農戶農業風險的認知及管理;同時,亦要有效提升農戶農業保險認知和農業情感投入。

關鍵詞:風險認知;風險管理;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行為金融

一、引言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保險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構成部分,也在文件中得到反映,“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農業保險雖然以供給為著力點,但應立足于“農業經營主體需求”。因此,提升農業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對農戶農業保險需求有深入認知,特別是要把握農戶農業保險決策的行為過程。另一方面,“行為金融理論”因將行為心理因素納入行為人的決策考量,對金融決策過程刻畫更為有效,行為結果也更加貼近現實,因而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然而國內學者對于行為金融的研究起步較晚,農業保險領域的行為金融研究更是鮮有涉及,因此,本文嘗試從行為金融視角探討農戶農業保險的需求。

在挑選分析標的時,本文選擇天氣指數保險來測度。首先,天氣指數保險以氣象指標為理賠依據,可有效降低被保險人的道德風險,在道德風險無法有效量化時,規避該因素對農戶保險決策的影響,提高模型擬合優度;其次,相較于傳統農業保險,由于天氣指數保險機制的復雜性,農戶對該險種的認知會強化其農業保險決策過程,因而后文中“保險認知”變量的構造會提升模型的擬合效果。同時,選擇特定的天氣指數保險品種——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特定的調研對象——長江流域經濟帶的湖北省油菜種植戶。一是基于特定的區位優勢,長江流域是我國冬油菜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占全國90%,也是世界最大的雙低油菜產區;二是基于政策的導向性,農業部2003年發布的《“雙低”油菜優勢區域發展規劃(2003—2007)》、2008年發布的《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15)》,以及國務院2010年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奠定了長江流域雙低油菜主產業帶的地位。因而,基于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的研究結論具有更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

對天氣指數保險有效需求的研究,國外學者多以logistic模型和二階段估計法為主。Hill 發現教育程度、財富水平、是否集體投保會顯著影響農戶農險意愿。Akter指出性別也是農戶天氣指數保險偏好的主要因素。其他以傳統農業保險為對象的研究中,Sherrick研究發現風險感知因素是影響農戶保險決策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戶主的年齡、農場的杠桿水平及風險管理也對農戶的保險決策產生影響。我國天氣指數保險自2007年首次在上海試點以來,也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程靜和陶建平發現人力資本投資、農戶收入水平、天氣指數保險認知等因素會影響到農戶天氣指數保險需求。宋博發現除農戶農業保險認知度及農戶收入結構外,氣象站距離也會顯著影響農戶農業保險支付意愿。孫香玉則發現傳統農業保險購買經驗的增加可以提高新型天氣指數保險的購買意愿。

上述研究主要建立在傳統經濟理論基礎上,而國外行為金融學在保險上的研究可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初是對傳統保險理論的初步探討,隨后則試圖對保險市場的“異象”進行解釋。心理賬戶可以用來解釋中等收入群體保險需求不足現象,由于要將收入分配給不同的心理賬戶,當存在資金約束時,各個保險賬戶能夠分得的資金很少;可得性偏差會導致行為人錯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從而對保險的需求造成影響;情感因素同樣是保險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投保人對保險標的的情感越深,購買保險的意愿越強烈,風險事故后索賠的積極性也越高。而行為金融理論應用于農業保險市場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國內學者對行為金融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大多集中于投資者資本市場投資決策上,對保險的研究相對較少,對農業保險的研究更是不足。

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將風險認知、風險管理,及傳統的變量如農戶收入水平、農業保險的認知等因素,統一納入行為金融理論框架中,探討農戶農業保險的行為決策過程,以期厘清行為變量的作用機理,據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以更為有效地促進農業保險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行為金融理論分析框架

行為金融的分析框架始于Kahneman 和 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論。作為一套運用于經濟學最成功的心理學理論,前景理論發展了一套數學化的方法將心理學結合進來,以描述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偏好選擇問題。保險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是被保險人處理不確定性的一種行為選擇。農戶農業生產行為亦面臨不確定性,農戶農業保險行為是農戶風險感知、風險管理、保險認知、保險負擔的綜合結果。

首先,農戶農業保險決策過程始于農戶的風險感知。感知到農業生產可能遭受自然災害的危害,農戶才會作出反應。閾值選擇模型揭示了農戶在認知約束、時間和資源約束下,依靠經驗法則以實現次優選擇。當農戶感知風險概率低于某一特定水平時,農戶會自動忽視這類風險而不采取任何保險行為;當感知風險概率超出閾值水平時,農戶會采取措施對風險進行管理。

其次,農戶風險管理措施多樣,除正式的風險分擔機制,即保險外,農戶還可借助傳統的非正式的風險分擔機制,如家庭自救、集體互助、政府和社會救助等。慈善的困境揭示了政府和社會的災害救助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農戶投保農業保險的動機。在考慮農戶農業保險需求時,需將該因素納入考慮范圍。

再次,農戶對農業保險有良好的認知是農戶投保的先決條件。農戶獲取保險信息的渠道多樣,媒體、保險公司或政府的宣傳等常規渠道讓農戶知悉農業保險。但當保險信息獲取成本較高時,一種降低交易費用的方式是依靠親朋鄰里,或者簡單模仿其他農戶的保險行為。同時,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風險分散工具,保險條款的冗長和晦澀難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戶保險的認知。因此,農戶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其投保行為。

最后,收入因素可能是影響農戶投保的最主要因素。當農戶受到收入或可支配收入的約束,同時無法便利地通過金融市場融資時,農戶的投保意愿會降低。且預算約束并不局限于收入,心理賬戶同樣制約農戶保險行為。當農戶分配到“預防性支出”心理賬戶資金受限時,各險種(如家庭財產險、機動車險、壽險、醫療保險等)可能在資金使用上形成競爭。此時,由于保險預算的緊張,農戶可能不會投保農業保險。

此外,情感因素也會影響個體的保險決策行為,行為人對保險標的的情感越強烈,一方面,在保險金額固定的情況下,行為人愿意為此支付更高的保費;另一方面,風險事故發生后,行為人也愿意為獲得固定數額的賠償而提出理賠。農戶的農業保險行為亦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此處,“情感”主要指農戶對農業生產的情感。

1.jpg

綜上,在分析農戶農業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時,可依據農戶農業保險的行為過程,將影響因素歸集為五類:風險認知、風險管理、保險認知、保險負擔和農業情感(見圖1)。文中的實證部分以此為基礎,通過構造具體指標,探討農戶保險決策影響因素,并具體比較五類變量的影響程度。

三、模型設計、指標設計和基本假設

(一)模型構建與數據來源

本文的研究基于微觀調研數據基礎之上。由于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市場為假想市場,在量化雙低油菜種植農戶農業保險需求時,可采用支付意愿(WTP)和投保意愿(WTI)兩種方法。由于無法找到標的市場,湖北省油菜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尚未推出,試點的水稻氣象指數保險中,水稻與油菜生理機制的巨大差異使得水稻氣象指數保險的保險費率無法作為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費率的參考,選用支付意愿法(WTP)會使農險需求測算偏差大,因而選取投保意愿法(WTI)來測度農戶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的需求,在簡化模型的同時,提升整體擬合精度。

選取農戶投保意愿為因變量,愿意投保取值為“1”,不愿意投保取值為“0”。因變量為典型的二元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擬合。自變量則選取農戶農業保險需求的相關行為因素,構建如下回歸模型:

 1.jpg

調研數據均來源于2015年課題組對湖北省孝感、荊州、黃岡、武漢、襄陽、宜昌六市雙低油菜種植農戶的調查。問卷的設計以行為金融為依托,農戶農業保險消費決策過程為指導。

為保證調研數據的質量,調研過程緊湊且邏輯嚴密。首先,對調研人員進行培訓,以避免調研過程中調研人員主觀引導使得調研結果有偏;其次,選取少量樣本進行預調查,從中發現問卷設計的不足以整理出最佳的調研方案;再次,進行正式的大規模調查,并在調研結束之后將數據輸入計算機;最后,對錄入的數據進行數值檢驗和邏輯檢驗,以保證數據的有效性。

本次調查共發放400份問卷,回收376份問卷,回收率為94%。其中有效問卷351份,有效率達93.4%。

(二)指標設計、賦值與基本假設

基于農戶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決策過程分析框架,本文采用風險認知、風險管理、保險認知、保險負擔、農業情感五類變量來表征農戶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決策過程的影響因素。具體來講,各個變量指標體系設計如下:

1.風險認知變量。選取耕地面積、耕地質量和土壤灌溉條件反映該變量。通常耕地面積越多的農戶其風險意識越強,因此規模大戶對農業保險的接受度更高;耕地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業生產的效率,通常質量越高的農地對自然風險的抵御性越強,農戶的風險意識越淡薄;同理,土壤灌溉條件越好的農地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也越強。這三個指標中,耕地面積為連續變量,耕地質量和土壤灌溉條件為分類變量。耕地面積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的作用方向為正,耕地質量和土地灌溉面積作用方向為負。

2.風險管理變量。選取家庭勞動力比重、獲得無償現金援助機會和社會關系網規模來表征。假定農業生產經驗和風險管理能力可以累加,家庭勞動力比重越高的農戶其風險管理能力越強;政府補貼和社會救助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農戶農業生產的道德行為風險,即農戶依賴救助而減少了對防災防損的投資,通常,獲得無償現金援助機會越大,農戶農業保險的投保意愿越低;同樣,農戶還可借助社會關系網來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即社會關系網規模越大的農戶風險管理能力越強。三個指標中,家庭勞動力比重取值在0~1之間,社會關系網規模則為連續變量。家庭勞動力比重、獲得無償現金援助機會和社會關系網規模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的作用方向均為負。

3.保險認知變量。選取成年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員是否有村干部和親戚中有無鄉鎮干部反映該變量。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戶對保險的認知越強,也更愿意接受和嘗試新事物;農業保險的推廣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因而村干部和鄉鎮干部是農戶了解和認知農業保險的主要媒介。三個指標均為分類變量。成年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員是否有村干部和親戚中有無鄉鎮干部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的作用方向均為正。

4.保險負擔變量。選取農村人均家庭年收入和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來表征。收入水平是衡量農戶購買力的最直接指標,將農業保險視作一種消費品,農戶家庭年收入越高,其農業保險的消費意愿越強;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反映了農戶的潛在購買力,大多數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借助于信貸,因此理論上農戶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越高,其農險投保意愿越強。兩個變量中家庭年收入為連續變量,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為分類變量。農村人均家庭年收入和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的作用方向均為正。

5.農業情感變量。選取農戶非農就業技能、耐用消費品數量、家庭住房情況來反映該變量。家庭經營收入是農村居民家庭收入來源之一,當農戶存在其他非農就業技能時,農戶為農業生產投保農業險的意愿會降低;此外,當農戶財產險心理賬戶資金有限時,分配到耐用消費品和房產及農產的資金會形成行為競用。因而,農戶耐用消費品和房產越多,投保農業保險的意愿會越弱。三個指標中,耐用消費品數量為連續變量,農戶非農就業技能和家庭住房面積為分類變量。農戶非農就業技能、耐用消費品數量和家庭住房面積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的作用方向均為負。

1.jpg

指標設計和賦值見表1,模型的基本假設見表2中“基本假設”一欄。

(三)描述性統計

2.jpg

   指標體系的描述性統計見表2。其中,耕地面積取值位于2~30畝之間,社會關系網規模取值位于0~15人之間,農村人均家庭年收入取值位于3000~150000元之間,耐用消費品數量取值位于2~7件之間。其他指標均值均位于0~1之間。

    四、實證分析及結果

(一)回歸結果

3.jpg

模型回歸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除耕地質量、從銀行獲得貸款機會及家庭住房面積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外,其他指標均對農戶投保意愿有顯著性影響。其中,除耐用消費品數量的結果與基本假設不一致外,其他指標均與基本假設保持一致。

對農戶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影響程度較高的指標依次為:獲得無償現金援助的機會(-15.8055)、家庭勞動力比重(-12.7733)、土壤灌溉條件(-12.1523),當這些變量取值由0到1變動時,農戶投保意愿將極大幅度降低。然而農村家庭年收入雖對投保意愿影響顯著,但其發生比率僅為1.001,表明農村家庭年收入每增加1個單位,農戶農業保險的投保意愿僅增加0.001倍。其他指標的影響程度居于二者之間。

(二)結果解析

耕地質量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不顯著,表明耕地質量不是農戶農險需求的主要影響因素。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耕地質量雖然影響農戶的風險認知,但一方面耕地質量高的土地,農戶感知風險的概率越低;另一方面,耕地質量高的土地,農戶的期望收益也越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戶農業保險的支付能力,兩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了。

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機會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不顯著,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良好的銀行貸款資源在增加農戶農業保險潛在購買力的同時,也消除了農戶為防御自然風險所做的努力,因為即便在自然災害發生之后,農戶也可通過銀行貸款來維持生計。兩者的作用力相反,對農戶農業保險需求的影響取決于誰的作用力更強。

家庭住房面積對農戶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影響也不顯著,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家庭住房作為不動產,對其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會與農險資金形成競用;另一方面,家庭住房面積越大的農戶家庭財富越多,其家庭購買力越強。二者作用相反,對農戶農業保險需求的影響也取決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誰高。

耐用消費品數量對農戶農險需求的作用與假說不一致,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耐用消費品作為財產性資產,對其的保障與農險資金形成競用。但更為重要的是,家庭耐用消費品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在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同時,也間接促進了農戶的農業保險意愿。因此,家庭耐用消費品數量對農戶農業保險投保意愿影響為正。

其他指標對農戶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投保意愿影響顯著且與假說一致。由回歸系數可以看出,影響農戶農業保險需求的最主要因素為風險管理因素,其次是風險認知因素,而一般文獻中反復強調的保險負擔因素影響則相對較低。在調研中也發現農戶對每畝0~25%的保費支付呈一定的開放態度,單純保費的提升并不會顯著惡化農戶的福利水平。但農戶農業保險的消費合理化需滿足一定的先決條件,如農戶對風險有良好的認知且風險超過農戶的風險管理能力等。上述五類變量對農戶農業保險需求影響程度還需進一步考察。

(三)影響因素的再處理和行為變量的比較

由于五類變量中指標體系的設計在量綱、數量及符號的不一致導致無法直接比較五類變量的影響程度,因此有必要對指標體系和原始數據進行再處理。

按如下步驟對指標體系和原始數據進行處理:

首先,剔除掉回歸中不顯著的3個指標,只保留原指標中的11個;

其次,為消除量綱及保證指標具有直接可比性,對指標耕地面積(CA)、社會關系網規模(SN)、農村家庭年收入(AHI)和耐用消費品數量(CD)進行標準化處理,采用如下極差標準化方法:Xij=(xij-minxj)/(maxxj-minxj);

最后,為保證同一變量內的指標效果可以累加,對風險認知變量中的土地灌溉條件(IC)和農業情感變量中的農戶非農就業技能(NAS)指標值作反向處理,公式為Xij=1-xij。

為考察五類變量對農戶農業保險需求影響及影響程度大小,需對五類變量的指標體系進行整合。采用專家咨詢法和層次分析法對處理后的五類行為變量、11個指標進行賦權。具體步驟如下:選取15位農業保險專家,其中農業保險研究人員、農業保險從業人員、農業保險消費大戶各5人;設計問卷請專家為各個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進行打分,取值在0~1之間;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問卷獲得的基礎數據構造判斷矩陣,得出二級指標的權重如表4。

 1.jpg

由于五類變量均處于同一數量級水平,可對五類變量對農戶農業保險需求的影響程度進行直接比較。由回歸結果可知,風險管理因素是影響農戶農險需求的最主要因素。當農戶風險管理水平向1迫近時,農戶農險投保意愿會顯著降低。其次是風險認知因素,當農戶農業風險感知水平緩慢提升時,農戶農險投保意愿會顯著提升。第三位因素為保險負擔因素,當農戶保險負擔能力由0提升為1時,農戶保險投保意愿增強730倍。保險認知因素和農業情感因素影響程度則相對較小,當二者取值從0增加為1時,農戶農險投保意愿分別提升17.9倍和5.1倍。

因此,提升農戶農險需求還需從農戶微觀行為層面出發,提升農戶農業風險認知,當農戶風險管理能力不足且農戶保險負擔能力顯著提升時,農戶農業保險需求會顯著改善。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行為金融為理論框架,依托采集的351戶農戶微觀數據,以湖北省雙低油菜天氣指數保險為對象,將農業保險需求問題轉化為投保意愿問題,探討其影響因素得出本文的研究結論:

第一,農戶農業保險需求除傳統的農戶人口統計學因素、農戶經濟因素及農業生產因素外,諸如社會關系網規模、獲得無償現金援助機會、耐用消費品數量等非常規因素也會影響農戶保險需求。這些因素對農戶保險需求的顯著性影響也從側面論證了農戶農業保險“慈善困境”“心理賬戶”“情感投射”等現象的存在。

第二,風險管理、風險認知為影響農戶農險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表明農戶的投保行為首先基于其自身對農業風險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判斷,農業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種有效途徑,當且僅當農戶預判農業風險超出自身管理水平時,才有可能觸發農戶的投保行為。對政府和保險公司而言,在推廣農業保險時,可基于農戶的風險認知和風險管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引導農戶農業保險的合理消費。

(二)啟示

上述研究結論至少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為政府提升農戶農業保險需求,促進農業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首先,單一的農業保險補貼措施并非是促進農業保險市場發展的有效手段。政府干預的重點應當放在提升農戶風險感知,同時引導農戶對風險管理有新的認識上。

其次,在對農業保險市場進行干預時,還應當考慮農戶農業保險的決策心理。類似“慈善困境”“心理賬戶”“羊群效應”的行為心理是使得農戶農業保險行為偏離最優行為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應當納入政府農業保險政策制定中。

最后,農戶農業保險需求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農戶綜合環境、保險和自身信息的結果。保險公司農業保險業務的推廣也應當以農戶的農險需求為出發點;同時,保險公司也應對農戶農業保險決策過程有清晰的認識。通過找準突破口,最大化開發農戶農險需求,促進保險市場完善和成熟。

作者簡介:程靜,女,湖北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劉飛,男,華 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陶建平,男,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色婷婷久综合久久一本国产AV |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尤物 | 亚洲精品不卡福利 |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