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隨著城鄉基礎設施的加快均等化,特別是電腦、移動設備及網絡的普及,城鄉之間的發展鴻溝會因為數字化而逐漸縮小,一些專家也以農民手機上網的快速普及來印證,但恐怕目前還沒有到樂觀的時候。
2019年8月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較2018年底增長259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整體的數字依然是增長的,但城鄉分區域的統計數字還是不得不引起注意。表面看,截至2019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5億,較2018年底增加305萬人;但是,同期城鎮網民規模達到 6.30億,占比達 73.7%,而農村網民占整體網民的比重為26.3%,進一步下降了。
雖然這一數據是可以解釋的——這與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密切相關,隨著城鎮人口不斷增加,農村人口不斷減少,且農村留守群體年齡偏大,缺乏互聯網應用習慣,因此城鄉網民結構受此影響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但是,也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城市的孩子早早就成為互聯網的原著民,而農村的孩子往往對互聯網還相當陌生。我們在貧困地區調研青少年兒童問題的時候發現,城市孩子業余最大的愛好是電子產品——手機或移動設備,而農村孩子卻選擇了電視或讀書。這不是農村孩子更喜歡什么的問題,而是農村孩子無從選擇的問題,也就是說,農村孩子被擋在“數字時代”的大門之外。
能夠反映農村孩子輸在數字化起跑線的另外一個方面是,農村的數字化教育還遠遠落后于城市。盡管農村的學校都建起了漂亮的房子,修了美麗的操場,但網絡教育還是十分落后,甚至都不要說孩子們的電腦教育十分落后,就是教師們的網絡學習也是明顯滯后,西部一些學校還處于多名教師用一臺電腦的境地,這種差距是城鄉數字鴻溝的一個重要源頭。
這種起步時的差距,會因長時間的城鄉教育差別而形成一種數字缺陷,會為農村的孩子們進入城市后的城市融入帶來小的困難,甚至是心理障礙,進而導致城鄉鴻溝加深。這些差距又會通過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導致城鄉之間溝通的困難,甚至可能導致社會階層呈現“剛性”斷裂,難以和諧相處。
當然,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村普及了互聯網,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少年用上了智能手機,但在應用層面的差異又形成了新的數字差距。有統計表明,城市人經常運用的手機APP有20多種,涉及工作生活學習多個方面;而農村人經常運用的則不足10種,且高度集中于社交與娛樂方面,這不得不讓人擔心,已經數字化的城市人借助網絡進一步提升自己能力與生活水平的同時,農村人卻在網絡娛樂中繼續落后,特別是農村孩子們,早早地在手機的娛樂中浪費了青春,而不是在線學習。這也和新聞報道的——飛機上頭等倉的人們在看書,而經濟倉的人卻多在打游戲、看影視一樣,是令人擔憂的數字鴻溝新表現。
所以,在關注農村教育問題的時候,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校舍問題,也不僅僅是校車問題,還應該在教育體系問題上下功夫,想辦法彌合已經存在的城鄉“數字鴻溝”。而在關注城鄉“數字鴻溝”的彌合程度方面,也絕對不能光看基礎設施的均等化程度,更多的還要關注對互聯網的應用程度,這才是最根本的。如果農村的青少年在未來不能做好一個合格的數字化公民,就不能說城鄉鴻溝在數字化時代縮小,這顯然還需要做出更在的努力。當然,讓人欣慰的是,國家已經安排加強農村在線教育,希望能盡快落地。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