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剛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可謂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一場新春獻禮。此次《意見》與2007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一脈相承,同時結合當代公共行政的基本理念和國家治理在當前這個開放時代的新問題、新要求,深化了對政務公開的認識,明確了工作范圍,提供了推進工作的方法,這對今后一段時期政務公開工作,尤其是對《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修訂具有重要意義。(新華網,2月22日)
近年來,作為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化的主要途徑,政務公開得到各方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認同。人們欣喜的看到政府不再高屋建瓴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而是接地氣的站在群眾一旁,與群眾“聊家事、話家常”。而于近日出臺的《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更是在此基礎上,給政務公開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政務公開化,原則為根本。在推進政務公開化的道路上,政府做出了許多努力,也制定了諸多政策措施,但是在具體推行層面,政務公開似乎仍浮于空中,部分政府部門甚至壓根不把政務公開當回事兒,固執的把自己和群眾相隔于千里之外。究其根本,仍是這些政府部門的錯誤思想在作祟,而此次《意見》中重申的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的原則從思想層面扭轉了這些政府部門的傳統觀念,迫使其認識到政務公開的重要性,而且必須把政務公開作為日常工作基本職責的緊迫性。
政務公開化,內容需界定。近年以來,政務公開雖然被政府老生常談,但是由于沒有明確的對政務公開的內容進行規定,所以許多政府部門都對自己政務公開的范圍頗感疑惑,甚至部分政府把其演變為自己政務不公開的憑借,然而作為此次《意見》中的一大亮點,五大公開內容的細化和政務公開負面清單的建立不僅明確了政務公開和不公開的范圍,而且也讓部分借此政務不公開的政府部門再無漏洞可鉆,從根本上推動了政務公開向前發展。
政務公開化,主體需明確。曾幾何時,群眾只能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對政府略知一二,但是在建設民主型、服務型政府的大環境下,切實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成為打贏政務公開這一“仗”的關鍵。而此次《意見》也深諳此道,其不僅通過規定發揮新聞媒體、政府網站和新媒體的作用保障了人們第一時間獲取關于政府的真實信息,也通過要求政策的制定、執行和監督必須有群眾的參與確保了各級政府部門的政務公開落到實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件新興事物,政務公開也在摸索中不斷向前發展,但是伴隨一系列推進政策的落實,我們有理由相信政務公開將不再遙不可及,而建立民主型、服務型政府也將指日可待。
作者地址:平武縣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