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騎行專用空間,小公園、微廣場,老建筑改造再利用,徽風皖韻特色風貌凸顯……隨著城鄉規劃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進,人們生活的環境將會愈來愈好。今年6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安徽省確定為全國城鄉規劃改革試點省。為推進城鄉規劃改革試點工作,省政府于近日印發《安徽省城鄉規劃改革試點方案》。(中國網 10月29日)
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城鄉的規劃發展必須不再像墨跡、油漬那樣蔓延,一旦發展,他們要像花兒那樣呈星狀開放,在金色的光芒間交替著綠葉。”誠然,城市,作為一種物質的表現,是一種可以看到的物質形態。城市規劃發展能否把人文之光在每一個角落凸顯閃亮,決定了城市的未來是否真正成為人們的身心安頓之所。為此,城市規劃的統籌落實、綜合部署,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一本規劃、一張藍圖,影響著一個地區的文脈。事關安全、高效、和諧,事關民眾在城市生活的方便、舒心與美好。
據悉,對于推進城鄉規劃改革試點工作,近日《安徽省城鄉規劃改革試點方案》提出從省、市、縣三個層級,完善空間規劃體系,落實“三區三線”(城鎮、農業、生態空間以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剛性管控要求;要為改變千城一面,明確城市特色定位,構建城市特色體系,保護自然山水格局和歷史文化遺存,凸顯徽風皖韻特色風貌。無疑,是充分體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高度和諧的規劃,是充分體現生態文明的規劃。更能在循環、綠色、生態、低碳、節能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給子孫后代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以人為本。理當成為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最為基本的出發點,群眾最終是城鄉發展一體化成果的享受者。但必須看到,在這之前,一些地方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制約了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比如,城市規劃前瞻性、嚴肅性、強制性和公開性不夠,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叢生,特色缺失,文化傳承堪憂;城市建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節約集約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夠,違法建設、大拆大建問題突出,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建設搞上去了,那份本該有的鄉韻沒了。
曾有評論如是說到:“城市的成功,就是國家的成功。城市的命運,決定著地球的命運。” 風格特色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市可以給人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塑造城市特色、守護城市記憶,是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回到試點方案的原點,無論是風貌類型、街道尺度、建設強度和建筑體量,還是實施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提高城市宜居性;無論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強化對公共服務,有針對性地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還是構建城市生態網絡等等如是,一邊延續城市文化傳承的血脈,一邊更替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氣息,著實值得欣喜。
世界著名建筑師艾里爾·沙里寧說,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獨一無二的存在,總能帶來特別的感動。筆者以為,只要強化區域聯動、創新規劃實施、健全規劃督查、強化鄉村建設規劃管理、建立規劃信息平臺等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能落到實處,定能凸顯徽風皖韻,讓民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