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我國脫貧攻堅形勢和更好實施精準扶貧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言必信,行必果。(新華網 2月22日)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國家作出的莊嚴承諾。如何實現這一承諾,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就必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始終堅守著言必信,行必果這一優良的傳統,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也始終沒有背離這一信條,這也是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建立新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翻看《黨章》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對黨員義務的規定中就有“言行一致”的描述;而黨內政治生活也有一條準則是說“要講真話,言行一致”;黨的作風建設“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中,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的要求中,都突出強調了理論與實際相統一、言論與行動相統一、做事與做人相統一。這也是我們黨能夠帶領全國人民擺脫殖民命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的重要法寶。
言必信,行必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脫貧攻堅作出新的部署,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這些成績的取得與黨員領導干部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風不無關系。正是他們這種敢于擔當,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風,讓脫貧攻堅能夠取得顯著的成效,讓更多的困難群眾盡早、及時的脫貧致富。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種履職境界。“當官不為民著想,不如回家種紅薯。”就領導干部應盡的一種履職態度和達到的履職境界。鄧小平同志曾就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所以,領導干部“不能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要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官”,辦好為人民服務的事。習近平也曾說過“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一名黨員干部,既然當了官,就不能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私利,而是應該多下基層,多與人民交流,在基層一線集民意,解民困。像焦玉祿、蘭輝等一大批黨員干部,在自己的崗位默默無聞地履職,干好自己的工作,要像他們一樣,心系群眾,為人民做每一件事,對人民群眾的事情堅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種道德修養。“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干部。”這句話可以看出,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群眾都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所以,領導干部,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有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這也是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說出的事一定可信,說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辦到。這樣才能無畏,腰板才硬,才能不為人情所困,才能堅持原則,才能堅決和不正之風做斗爭。
無論是在脫貧攻堅還是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黨員領導干部都需要樹立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風,都需要做到言行合一,這樣才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作者址地: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