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進程的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的新空間,拓展了思想發展的新領域,極大地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聯網縮短了地理位置,拉近了心理距離。可以說,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當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應用廣泛,農業信息化在新農村建設的推廣也在各地有序展開。
做為信息化建設和農村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農業信息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它在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將信息化滲入到農民的生產、生活中去,有助于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新時期農業發展應以現代的信息技術取代傳統的農業發展為模式,為農村信息發展提供完整的服務體系和快捷的服務,讓農業信息化帶動新農村建設。
一、農業信息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含義
農業信息化的基本含義:
農業信息化指的是整個農業過程的信息化,也就是說要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農業領域中,使之為農業的生產、經營和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帶來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為生產水平、效率及經營管理水平的發展帶來動力。農業信息化具體包括以下幾個內容:農業資源信息化、農業環境信息化、生產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生產資料信息化、市場信息化、農業科教信息化和政策法規信息化。
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含義:
黨中央描繪的新農村有以下幾個特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指的是物質文明建設要發展,這更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與前提。鄉風文明,指的是要注重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村容整潔,要求新農村不可忽視生態問題,要做到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兩手抓。管理民主,指的是要加強政治文明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持。以上五個內容構成了“新農村”的內涵,相輔相成為一個整體。
二、制約農業信息化推廣的重點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農村經濟和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農業信息化推廣力度亟待加強,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較慢,且工農業間差距呈現明顯的拉大趨勢。需要通過農村信息化來提高農業競爭力和生產力水平,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以增加農業產出,控制甚至減小工農業間差距,從而實現工農業協調發展。
二是農村居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改善速度較慢,城鄉差距呈明顯增大趨勢。需要通過農業信息化來拓寬農民致富渠道、增加農民致富項目、提高農民致富能力,進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三是城市化進程加快,但城市化總體水平相對較低。需要借助農業信息化來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提高國內農村集中居住水平,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切實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和環境。從而縮小國內城鄉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差距,進一步增強城鄉協調發展的能力。
三、農業信息化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農業信息化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農業信息化是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農業信息化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靈魂和突破口,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對于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在信息方面的差距有重要意義。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城鄉間的信息交流,加快農村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在信息發展上的差距;還為農民帶來現代科技知識和農業市場信息,帶動農民轉變生產方式,保證農民享受社會主義發展成果的權利,從而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的前進。
農業信息化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有了農業信息化才可能發展現代農業,才能使我國農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發展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信息資源服務農業的作用,有助于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化,從而促進農業科技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優化,最終達到增強農業競爭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農業信息化是幫助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發展農村經濟,保證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國建設新農村的出發點。保證農民收入的最基本方式是將農產品引入市場,以市場為導向組織農民生產,讓農產品的價值得以轉換。要將農民與市場緊密結合就要注重對信息技術和資源的開發利用;要保證農業增產,首先要提高決策力和管理能力。所以,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于農業和農民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農業信息化是農民學習農業科技的動力。在信息社會的大環境下,掌握了信息上的主動權,就相當于掌握了生產、經營的先機,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農業信息化是農民學習技術、收集信息最快捷的途徑。了解最新信息的農民就可以主動地擺脫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生產、經營不再單純依靠經驗、力氣,搶占商機,最終在銷售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農業信息化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
堅持發展農村的社會生產力。生產力發展了,才能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必須的物質基礎與前提條件。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根本動力,也只有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滿足信息化發展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從而為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農業信息化建設對勞動資料和對象也有新的要求,這就要高素質的勞動力取代落后的勞動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要置備信息設備、培養信息人才和巨大的資金投入,而滿足這些要求的必經之路就是發展農村的生產力。
堅持以農為本的道路。要使信息化發揮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作用,就要不斷完善本地的信息內容,引導農民使用這些信息,所以說,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農民。第一,要通過宣傳、教育及培訓等方式,增強農民的信息意識,提高他們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農民真正認識到信息的重要性,從而自覺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在農村開展信息服務奠定基礎。第二,聽取農民的想法和意見,真正認識到他們的需求,開發專業的軟件和產品,以滿足農民學習的需要。
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信息化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措施,一定要堅持政府的引導。堅持政府引導要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是堅持政府的規劃指導;第二是堅持政府的組織領導;第三是堅持政府的示范引導;第四是堅持政府的依法管理。政府要制定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戰略,調動各方力量和組織,從而實現整體的統籌規劃和優劣互補。政府要大力支持公益的信息庫建設和信息傳播工作,鼓勵在市場上有發展潛力的信息服務;積極組織、開展有償的信息服務,創新機制,調動積極性,引導企業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構建市場化的運行機制,以加快信息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加強涉農信息資源建設。建設農業信息化的過程中,政府要提供完善的信息資源服務,還可以建成一些中介服務機構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資源。基礎設施是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和根基,農業信息資源則是農業信息化的核心。這就要加大對信息資源整合、開發及利用力度,圍繞生產、市場、生活等建立健全供求信息、價格信息、專家咨詢、災害預測、衛生防疫等與農村經濟、社會、生活相關的信息系統。
結束語
多年來,國內的農村建設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果,農業的信息化建設也逐步開展推進。目前,國內農業信息化體系逐步完善,信息網絡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協作參與的覆蓋全國的網絡體系。眾所周知,要進一步促進農村和農業的發展,就要打破傳統的發展思路,將發展農民素質作為農村工作的關鍵,不斷發展、完善農業信息服務。因此,要不斷加強對農業信息人才的培養,形成一種培養機制;并吸取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建設中來,如通過相關政策將大學生引入到農業信息化建設,利用其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知識指導農民生產。不斷強化農業信息化對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作用,縮小城鄉在信息化方面日益加大的差距,促使農村經濟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中國農機服務網的主導產品“一鍵呼救”軟件,通過用戶注冊、一鍵撥通等簡易操作,實現客服人員、維修隊和農機用戶的在線對接,對農機故障進行快速維修,既為機手解決維修難問題,也幫助農機廠家提升售后管理水平,通過對維修流程的大數據分析,指導廠家改進產品、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用戶滿意度。同時,公司運用多維農機系列云教育視頻系統,及時、快捷地免費為農機車手及廠家提供農機維修保養的視頻技術指導,成為農機售前、售中、售后的強大技術支撐,構筑完成了互聯網+農機服務的創新模式,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農機服務網 2017-06-0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