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副主任吳宏耀,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副部長葉貞琴介紹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進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現場提問環節,路透社記者提出“中國要實現乙醇汽油全面覆蓋的話,預計需要消化多少玉米?中國是否將有足夠的玉米,是否需要進口玉米和進口原料乙醇?”的問題。
韓俊回答道:前不久,我國15個部門聯合發布了規劃,提出要把燃料乙醇產能再增加800萬噸。現在用糧食生產燃料乙醇只有260~270萬噸,也就是說,這個規劃如果實施到位的話,產能將會達到1000萬噸。這是一個什么概念?每3噸糧食可以加工1噸燃料乙醇,如果全部用玉米進行加工生產,1000萬噸的產能就要用3000萬噸玉米,即600億斤。
韓俊表示,提出這個規劃,一個重要考慮是玉米過去連年豐收,積累了全世界最龐大的庫存。玉米儲存期比較短,庫里的糧食要找到出路。現在是多渠道積極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據國家有關部門測算,以現在庫存糧食總量來說,現在擴大燃料乙醇產能短期內不會對糧食供求造成大的影響。通過消化庫存,將使得玉米能夠在三五年之內逐步恢復到供求基本平衡狀態。現在我們也不是只用糧食來加工燃料乙醇,是要采取多種方式發展燃料乙醇。除了直接用玉米來加工燃料乙醇以外,還積極用作物秸稈等原料來加工燃料乙醇。
他聲稱,從我國國情來說,發展燃料乙醇,政策導向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不能與糧食爭地,不與人爭糧。中國人多地少,首先要保證吃飯問題,這是我們一個基本方針。我們現在發展燃料乙醇擴大產能,首先是為了消耗庫存玉米。
“我想,從我國的國情來說,通過大量進口國外玉米來發展燃料乙醇這個產業,不大符合實際。”韓俊表示。
提問環節上,韓俊還回答了“玉米收儲制度為什么要這么改?”。
他聲稱,因為玉米臨時收儲價格不斷地提高,導致國內的玉米定價太高,國內的加工企業和飼料企業都不用國內的玉米做原料。2013年到2016年這4年,進口的玉米替代品主要是高粱、大麥、玉米酒糟和木薯多達1億噸,即2000億斤,每年相當于進口了500億斤玉米的替代品。
“這些替代品進來了,導致“國貨入庫、洋貨入市”,直接后果是國內政策性玉米庫存越來越龐大。2016年下決心要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給農民直接補貼。農民種玉米的基本收益可以得到合理保障的。過去的收購價是不可持續的。”韓俊表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