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近日在京發布。報告首次對“三農”互聯網金融基本內涵進行界定,并對互聯網金融參與精準扶貧、“三農”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進行探討。
報告指出,信用資本化對互聯網金融參與精準扶貧具有重要意義,將把貧困者中有償還能力的人識別出來并給予相應的金融支持。報告認為,大部分貧困者因缺乏相應信用記錄而無法獲得金融支持,互聯網依靠大數據技術及O2O商業模式,可建立商業信用機制,并將其納入整個風險評估模型,進而幫助貧困人群獲得信用資本。互聯網金融深入貧困地區,將從為貧困者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轉向把貧困者引入特定供應鏈,從而為其建立基于交易和生產生活的虛擬社區,形成一定社會資本,成為助力減貧的金融模式。為發揮互聯網金融在減貧中的更大作用,報告建議建立有利于互聯網金融參與扶貧的數據庫,積極探索財政扶貧資金與互聯網金融扶貧資金互動的機制。同時,政府部門需幫助互聯網金融企業降低扶貧金融風險及運營成本。報告建議,要在科學界定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概念基礎上,建立完善互聯網金融數據保護與電子證據第三方存管方面的法律體系,建立“三農”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專責保護機構,使“三農”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得到更好保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