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農問題,被認為世界難題。但歸根結底是什么問題呢?姜柏林認為是組織問題。如何對待中國農民組織化,也即農村生產關系問題,決定著中國社會經濟制度性質和中國人民命運與道路。
近現代中國三農問題,是由分導至弱造成貧的。三農問題核心是農民生產關系問題,就是農民經濟組織化問題,其他問題都是衍生性問題,是從屬的和次要性的問題。
這個問題對于三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并不是神秘和難懂的問題。但我們為什么就是解決不了三農問題呢?還被冠以人云亦云的世紀難題呢?姜柏林認為是沒有針對這個主要矛盾和問題開方下藥。
為什么不敢直面真實的問題來解決問題呢?這就是橫亙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部門利益之上問題。
這個問題不解決也就真成了世紀性和世界性難題了。農業部門不懂金融,金融部門為壟斷利益不對合作金融實施準入,這能解決三農問題嗎?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不能的。
馬克思說,把小生產者組織起來不是靠市場,而是通過金融之手,也即合作金融才能組織起來。
列寧也說過:合作制度是需要一定階級的財政和金融制度支持才能建立起來。
習近平最新指示:要把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方向,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發展新型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
現在問題是我國已經有了210多萬個所謂的專業合作社了。數量上看成績已經很大的,質量上看仍然是一盤散沙式的小農存在。這難道不是最大的自我諷刺嗎?
我們支持合作社發展到底是什么樣的財政與金融政策呢?
財政政策是唯項目論,也就是說支持的是生產力發展并非生產關系。這就造成了不是促進生產關系聯合發展而是相互競爭。直接造成的危害是小農進一步相互拼殺,進而走向破產加速兩極分化,集聚積累社會矛盾和問題。
金融政策目標是解決農民所謂貸款難和貸款貴問題,也并非農民組織化問題或者直白講是農民聯合的生產關系問題。
我不知道這是無知問題或者是為私利而不為問題。
這個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進行新時代的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講五個振興統籌推進協調發展,關鍵是抓住人和組積這兩個主體。
組織振興關鍵要通過提高農民信用組織化路徑,把千家萬戶小地塊農戶組織到合作社里。沒有這樣的政策和方針,事實上黨中央和國務院已有這樣的方針和政策,但我們的有關部門認真執行了嗎,還是選擇性執行,還是將中央政策打折扣了呢?
村莊是一個社會經濟體,沒有金融與財政制度,難以想象村莊會充滿活力和有效社會治理。事實求是講,我們中國近60萬村莊有多少是充滿活力和能夠有效治理的呢?
這就是我們在推進鄉村振興實踐中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問題。同時,也必須直面問題對癥下藥。什么問題呢?還是農村生產關系組織問題。
我們立了一個所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試圖通過外部性的商業金融聯接促進合作社發展。事實經過十年發展證明,這是種美好天真想象。
習近平總書記說:農村金融是個老大難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和人民群眾基層探索相結合,鼓勵開展農民合作金融試點,建立適應農業農村特點金融體系。
黨中央早已明確賦予農民合作社金融服務功能,但修改后的專業合作社仍然是沒有納入信用合作。
對于村社經濟體來講,沒有信用合作功能就如人體沒有心臟血液循環功能一樣,只能是病態的存在或形成疆尸。這樣,村莊和小農戶的破產也就不以為新奇了。
最后的建議是,要想民富國安,唯有振興鄉村,而鄉村振興關鍵是合作社經濟組織振興。這是保證黨在農村基層執政的必要條件,也是村社有效社會治理的前提條件,更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條件。唯此:
農村合作金融能否立法,這是決定鄉村振興的全部問題所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美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