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今天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媒體介紹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有關情況,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歸結出農村承包地確實權頒鐵證給農民帶來的五大實惠。
一、把實際情況搞清楚了
中國有2.6億農戶,其中2.3億承包農戶,家家都有土地,這塊土地在39年前,按照公平的或者順應當時大家的要求,進行遠近搭配、厚薄平攤,盡可能公平,所以這么多年下來,農戶承包地面積到底有多大?東邊、西邊、南邊、北邊的位置具體邊界在什么地方?多數地方原來說分了一畝地,恐怕量下來也就是那么一畝多點。一些山區,說家里面有一畝地,但是一量下來可能是1.5畝,甚至更多。我想到底農民現在有多少地都很難把握。這次我們通過航拍實測,落到地上就是相對精確的數字。所以,第一個就是把家底搞清楚了。
二、土地權能增加了
我們搞確權登記頒證的目的就是確實權、頒鐵證,讓老百姓手里擁有的承包經營權證是土地的身份證。當然承包合同是權利生成的依據,但擁有這個證書以后,就擁有了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還有相對的處分權利,這種處分權利就是轉包權和出租權。以前這個權利也是存在的,但是心里沒底,這個地轉給你以后,可能收都收不回來,因為當時沒有類似于像現在頒了鐵證一樣讓人放心,面積有多少、具體什么位置,心里很踏實。通過這次確權登記頒證,權能就非常完整了。
三、土地承包糾紛也解決了
39年前實行家庭承包,主要是出于一種公平的考慮,家家戶戶耕地的好壞、遠近、厚薄都要考慮清楚。30多年來,地力改造了,地界也沒有那么清楚,到底地塊是你的還是我的搞不明白,邊界不清、權能不完整。通過確權登記頒證,不僅把面積搞準確了、邊界搞清楚了,逐步達到相對公平又有效率。在這個情況之下,幾十年的矛盾糾紛也予以化解和澄清。
四、土地流轉放心了
確權登記頒證推動了“三權”分置,推動了經營權有序流轉。截止2016年底,二輪承包地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4.7億畝,占比約35.1%,現在2.3億農戶中有7000萬農戶已經不直接經營他的全部土地或者部分土地了。這種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得益于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我轉給第三方經營十年、二十年,只要在二輪承包期限內,我轉給你,我要你多少租金,雙方自主商定。在這個過程中,確權登記頒證也推動了經營權的流轉。對流出方來說,這個地到時候收得回來,收不回來,不知道。對轉入方新的經營主體來說,投不投入,心里也不穩。所以,解決好了土地的權能以后,土地流轉經營更順暢。
五、經營權可以抵押融資了
確權登記頒證以后,經營權可以抵押融資了,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實踐中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我相信包括祝廳長他們的四川省,包括其它幾個已經完成省份,土地經營權發生率越來越高,但是壞帳率越來越低,因為雙方有了嚴謹的契約。我最近看到山東的武城縣,通過確權登記頒證以后,經營權抵押擔保非常普遍,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感覺到了手里面的經營權能給他帶來實惠,而且這個通過數據匯交、信息共享以后,金融部門也愿意做這個生意。(中國農村網根據農業部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