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周曙東等: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主要農業產業部門的影響

[ 作者:周曙東?鄭建?盧祥?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3-11 錄入:王惠敏 ]

摘要:根據中美公布的加征關稅清單,本研究采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擬分析了中美貿易爭端對中美兩國和其他相關國家和地區農業生產和貿易的影響,進而探討了貿易爭端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格局以及產業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中美互相加征關稅后,中國農產品總進口受到影響,美國農產品進出口有所減少;中國農業主要部門進口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大豆等油料以及肉類產品的進口降幅最為明顯;而加征關稅對美國大豆等油料的出口沖擊幅度最大。中美貿易爭端也將推高大豆等農產品進口價格,可能導致豆粕及其替代品價格的提高,推高飼料的成本以及畜禽水產品的生產成本及價格。本研究對貿易爭端未來的走向進行了分析,并針對農業相關領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警示,針對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提出短期應對策略和中長期策略。

關鍵詞:中美貿易爭端;農產品貿易;加征關稅;GTAP模型

一、引言

在美國2018年初發布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中,中國首次被定義為“戰略性競爭對手”,標志著美國對華政策進入新的階段。2018年6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單方認定結果,宣布將對原產于中國的1102種總額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其中于7月6日對818種總額約34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25%的關稅措施,8月23日開始對其余284種總額約16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2018年6月16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659種總額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于7月6日對545種總額約340億美元商品實施加征25%的關稅措施,8月23日對其余114種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

根據中美兩國公布的關稅清單發現,美國加征關稅的商品涉及航空航天、信息科技、機械工業、通信技術、新材料等行業,重點針對“中國制造2025”。而中國加征關稅的商品以農產品為主,包括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糧食作物,水果、蔬菜、堅果、煙草、棉花等經濟作物,牛肉、豬肉、家禽等畜產品,以及水產品和乳制品等。表1列舉了這些農產品當前和加征后的關稅稅率。

 1.png

中國和美國都是農業生產和貿易大國,美國是中國農產品第三大出口市場(2017年出口到美國的農產品占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0.37%)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017年進口美國農產品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7.21%),中國也是美國農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2017年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占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3.50%)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國(2017年進口中國農產品占美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4.27%),可見農產品在中美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貿易爭端爆發無疑將對中美兩國農業造成明顯沖擊。在此背景下,本文擬運用美國普渡大學開發的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型及最新公布的第9.0版數據庫,根據中美公布的加征關稅清單,設計基準方案和政策模擬方案,來模擬分析中美貿易爭端對相關國家農業生產和貿易的影響,從而為中國政府盡早制定應對策略提供依據。

二、文獻綜述

中美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國在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資源條件及消費水平等各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相互間貿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然而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舉世矚目,在中國崛起這一過程中,中國已逐步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其中中美貿易摩擦尤為顯著。特朗普上臺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明顯加劇。特朗普這次加征關稅的舉措是現代歷史上美國總統對中國開出的最大一筆貿易“罰單”,同時也意味著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經濟貿易對壘,并可能具有長期性和嚴峻性。目前學術界主要對中美貿易爭端可能造成的結果進行了相關研究。

以互征報復性關稅為遏制手段的貿易爭端,會造成兩國及其相關國家的福利損失,這種福利的損失,小則改變國家之間的國際地位,大則徹底顛覆并重塑全球經濟秩序。Rosyadi和Widodo認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單方面的關稅制裁將導致兩敗俱傷,中美兩國GDP將分別減少4.1%和0.92%,社會福利分別減少1009.95億美元和908.81億美元。而Bollen和Romagosa還考慮了美國加征關稅后,中國、歐盟等的反制措施,認為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制裁與反制裁措施將導致美國進出口分別減少10.5%和13.5%,中國進口分別減少8.4%和8.2%。

在農業生產和貿易方面,中國是美國大豆、棉花、高粱和豬肉的重要出口市場。其中,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進口國,年進口量占美國大豆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2017年,中國大豆消費量中的進口份額高達86.5%。進口大豆中,超過30%的份額來自美國。因此,美國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其大豆價格必然會暴跌。Taheripour和Tyner運用GTAP模型分析了中國對美國大豆分別加征10%和30%關稅的影響,模擬結果顯示兩種模擬情景下中國進口美國大豆分別減少33%和71.2%,美國大豆產量分別減少7.7%和16.9%,美國大豆出口分別減少18.4%和40.3%,國內價格分別下降2.6%和5.2%。中國反制美國進口農產品除大豆外,還包括玉米、小麥、高粱、棉花、牛肉等。Zheng等分析了中國報復性關稅對美國大豆、棉花、高粱和豬肉的影響,結果表明這四種商品的美國國內價格將下降0.6%(豬肉)到10.6%(高粱),國內產量將減少0.2%(棉花和豬肉)到2.1%(高粱);美國生產者將由于出口和價格走低遭受巨大損失(大豆生產商將損失18億美元)。而Taheripour和Tyner在標準GTAP模型中考慮了中國對美國大豆、玉米、小麥、高粱和牛肉征收25%的報復性關稅的影響。結果顯示美國大豆和高粱產量將分別減少10.6%和4.3%,其他幾種農產品的產量有所增加。中國對美國大豆進口將減少47.7%,但從巴西進口大豆將增加18.0%,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巴西國內的大豆運輸和港口建設。中美兩國農產品出口具有不同的潛力空間和區域特點,帥傳敏認為中國向其主要貿易伙伴的農產品出口潛力總體上大于美國。因此,如果中美貿易戰爆發,在農業上只會損害美國利益,對中國農業發展來說可能是機遇。

綜上所述,關于中美貿易爭端的定性研究較多,而國際上已開始有學者定量評估中美貿易爭端的可能影響,但是部分研究重點分析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還有部分研究僅分析了一種或幾種產品。而國內對中美貿易爭端的定量研究目前較少,并且還沒有發現運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貿易爭端對農業影響的研究。本文運用GTAP模型模擬分析中美貿易爭端對相關國家農業生產和貿易影響,對于科學評估貿易爭端的農業效應、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有重要意義。

三、研究方法與模擬方案

(一)GTAP模型和數據庫

本文采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及最新公布的GTAP 9.0數據庫來模擬分析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GTAP模型和GTAP數據庫均由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開發,根據新古典經濟理論,假設市場完全競爭、生產的規模報酬不變、生產者最小化生產成本、消費者最大化效用、產品和要素市場全部出清等。

中美貿易爭端始于2018年,而GTAP 9.0數據庫僅提供到2011年各國各產業部門的數據。為了分析貿易爭端對農業的影響,本文采用Walmsley等動態遞推(dynamic recursion)方法將GTAP9.0數據庫中的人口、熟練勞動力、非熟練勞動力、資本存量和GDP進行外推升級,形成更接近于現實情況的基準方案,供政策模擬方案比較。對GTAP9.0數據庫中的五個變量進行外推升級所需要的數據均來源于美國普渡大學全球貿易研究中心網站(https://www.gtap.agecon.purdue.edu/default.asp)公布的預測數據。在進行外推升級時,GDP作為外生變量,技術進步作為內生變量,以使模型達到閉合狀態。

(二)國家(地區)和產業部門分組

最新公布的GTAP 9.0數據庫中包含140個國家和地區、57個產業部門的相關數據。由于本文分析的是貿易爭端對中美及其他相關國家農業產生的潛在影響,因此采用GTAPAgg軟件將GTAP9.0數據庫中的140個國家和地區歸類為中國、美國等8個國家或地區(表2);將57個產業部門歸類為16個產業部門,其中農業歸類為9個產業部門(表3),服務業未在表中列出。

 2-3.png

(三)模擬方案設定

本文依據中美兩國公布的加征關稅清單設計模擬方案,包括一個基準方案和一個政策模擬方案。

基準方案:采用動態遞推方法,將人口、熟練勞動力、非熟練勞動力、資本存量和GDP等變量作為外生變量,根據這些變量從2011年到2018年的預測數據,通過計算同比增長率對每個外生變量進行沖擊,從而將基準數據庫升級到2018年。

政策模擬方案:中美于2018年爆發貿易爭端,兩國根據各自加征關稅清單對指定5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額外關稅(包括2018年8月7日生效的340億美元商品,8月23日生效的160億美元商品)。

在關稅計算過程中,實行關稅配額的產品以配額內關稅計算,先將中國和美國 HS 8位產品的關稅用簡單平均方法計算歸類為HS 6位產品的關稅,再以雙邊進口額為權重計算GTAP 57個部門的加權平均關稅,最終再根據中美兩國公布的清單對相關產業部門加征關稅作為政策沖擊的依據(表4)。

 4.png

四、模擬結果分析

(一)貿易爭端對相關國家的總體影響

表5顯示中美貿易爭端會對兩國宏觀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中美兩國的GDP、總進出口、居民收入和社會福利均會減少。

 5.png

中美貿易爭端將導致中國GDP減少0.20%(約減少231.81億美元),美國GDP減少0.15%(約減少266.74億美元)。盡管中國的GDP下降幅度大于美國,但由于基數不同,美國GDP減少的絕對值要大于中國。

一方面,中美貿易爭端將導致中國總進口減少4.52%(約1019.78億美元),總出口減少1.65%(約397.47億美元);中國的電子、化學橡膠(包含藥物)、運輸設備、燃料、其他工業產品等產業部門受到較大的沖擊。另一方面,美國總進口減少3.03%(約963.46億美元),總出口減少2.33%(約421.19億美元)。中國實施的報復性關稅制裁也將導致美國的油料、谷物、肉類、乳制品、水產品,及其他農產品等農業產業受到較大沖擊;美國電子、化學橡膠(包含藥物)、運輸設備、燃料、其他工業產品等工業產業也會因出口大幅下降而遭受較大沖擊。中美兩國居民收入將分別下降0.60%和0.18%,社會福利將分別減少約593.14億美元和約273.78億美元。

本研究模擬出中美貿易爭端對16個產業部門的影響,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具體分析其對農業相關產業部門的影響。

(二)貿易爭端對相關國家農業的總體影響

1. 中美爆發貿易爭端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的總體影響

中美爆發貿易爭端之后,兩國農產品進出口受到明顯影響(表6)。其中,中國農產品總進口減少6.59%,由貿易爭端之前的1840.63億美元減少到1719.35億美元。這主要是由于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農產品進口來源國,對美加征關稅無疑會抑制中國農產品進口。另一方面,由于美國加征關稅的商品以高技術產品為主,并未涉及農產品,所以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沒有負面影響,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反而增加了4.97%,由貿易爭端之前的453.40億美元增加到475.92億美元。

 6.png

2. 中美爆發貿易爭端對美國農產品進出口的總體影響

美國農產品進口和出口在貿易爭端之后均有所減少,其中,進口減少了2.05%(約31.71億美元)。由于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美國農產品出口下降更為明顯,由貿易爭端之前的2045.19億美元減少到1935.39億美元,減少了5.37%。受到影響的產業部門包括:油料、谷物、肉類、乳制品、水產品及其他農產品。

總的來說,中美相互施加的懲罰性關稅使中國農產品進口和美國農產品出口均呈現大幅度下滑。由于貿易轉移效應,中美貿易爭端對其他國家(地區)的農產品貿易產生巨大影響。為了減少對彼此的依賴,盡量化解貿易爭端的不利影響,中美兩國在貿易爭端爆發后將積極尋找農產品貿易替代國,將部分農產品貿易轉移至其他國家(地區),結果增加了大部分其他國家(地區)的農產品進出口。

在其他相關國家(地區)中,東盟地區的農產品進口增加比較明顯,中美貿易爭端之后增加了0.55%(7.10億美元)。包括歐盟和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國家(地區)的農產品進口在貿易爭端之后也增加了0.85%(54.27億美元)。出口方面,除了東盟農產品出口有所減少,其他相關國家(地區)的農產品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大洋洲國家以及韓國的農產品出口增加幅度較大,在中美貿易爭端之后分別增加了1.71%(10.61億美元)和1.13%(0.85億美元)。

(三)貿易爭端對農業主要產業部門的影響

1. 中美貿易爭端對中國主要農業部門進出口的影響

表7和表8顯示,中國主要農業產業部門進口均受到貿易爭端的沖擊,谷物、油料、水果蔬菜堅果和煙草等種植業部門進口將分別減少17.05%(約5.20億美元)、4.02%(約21.66億美元)、5.58%(約5.16億美元)和5.16%(約2.79億美元);牛肉、豬肉等肉類產品部門進口將減少18.65%(約14.39億美元);水產品和乳制品部門進口將分別減少4.86%(約1.22億美元)和9.99%(約4.40億美元)。可以看出,油料和肉類產品是所有主要農業產業部門中進口額降幅較大的。

 7-8.png

(1)油料。中國每年要進口大量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9349.5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大豆3285.4萬噸,占中國大豆總進口的35.14%。貿易爭端之后,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將減少46.24%(約61.55億美元),并將從巴西等國增加大豆進口。模擬結果顯示,中國短期內將出現20億美元(約500萬噸)的大豆供給缺口。

(2)谷物。中國每年要進口玉米與高粱。2017年中國進口玉米282.5萬噸,主要從烏克蘭進口(進口占比為65%),而進口的美國玉米所占比例僅為27%,約76萬噸,進口額約1.63億美元。2017年中國進口高粱505.7萬噸。其中,進口量的94%來自美國,進口額約為9.57億美元。貿易爭端之后,中國從美國進口谷物將減少62%(約7.9億美元)。

(3)肉類。2017年進口肉類427.4萬噸,其中,豬肉及制品進口量較大,達262.3萬噸,牛肉及制品進口量為75.1萬噸,羊肉及制品進口量為26.6萬噸,禽肉及制品進口量為46.9萬噸。肉類進口額列前3位的分別為歐盟、巴西和美國。中國自美國進口的肉類以豬肉及制品為主,牛肉和禽肉及制品因疫病等原因進口較少。2017年從美國進口豬肉及制品約58.2萬噸,占中國豬肉進口量的22%左右。貿易爭端后,中國從美國進口肉類將減少77.80%(約5.76億美元)。

對于出口,除油料外,中國主要農業產業部門出口有所增長(表8)。具體來說,油料出口將減少3.71%,水稻、谷物、水果蔬菜堅果和煙草等其他種植業部門出口將分別增加7.17%、4.05%、3.22%和3.86%;肉類產品部門出口將增加11.72%;水產品和乳制品部門出口將分別增加2.35%和10.72%。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我國農產品的貿易逆差。

2. 中美貿易爭端對美國主要農業部門進出口的影響

對于美國而言,其主要農業產業部門進出口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表7和表8)。以大豆為主的油料進出口分別減少了10.96%(約7.70億美元)和19.77%(約60.44億美元);乳制品進出口分別減少了2.48%(約0.76億美元)和4.53%(約2.17億美元);肉類產品進出口分別減少了3.15%(約2.52億美元)和3.96%(約7.24億美元);煙草進出口分別減少了0.71%(約1.69億美元)和1.06%(約1.26億美元)。可以看出,加征懲罰性關稅對美國大部分農業產業部門出口的沖擊較大,對大豆等油料的出口沖擊最為明顯。

 

(1)油料。美國常年出口大豆約5000萬噸,中國是最大的進口國,每年進口約3000萬噸。盡管有多個國家在計劃購買美國大豆,如墨西哥已經預訂了近100萬噸美國大豆進口量,比去年增加了四倍,而巴基斯坦也預購了27.3萬噸美國大豆,但是與美國常年出口中國3000萬噸大豆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盡管美國政府決定對大豆生產者進行補貼,但依然無法彌補喪失中國市場給美國大豆生產者帶來的巨大損失。

(2)谷物。2017年美國出口玉米、高粱等谷物6701.5萬噸,其中玉米約6100萬噸,高粱約585萬噸。墨西哥和日本是美國玉米的主要出口市場,而出口到中國的玉米不到美國玉米總出口量的2%。中國是美國高粱最大的出口市場,2017年出口到中國的高粱占美國高粱總出口量的81%。貿易爭端之后,美國谷物對中國出口減少了62%,而對墨西哥和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增加了5.61%(約14.94億美元),對中東地區出口增加了6.51%(約9.59億美元)。

(3)肉類。2017年美國出口肉類約758.5萬噸,其中禽肉及制品372.2萬噸,豬肉及制品244.9萬噸,牛肉及制品126.3萬噸。出口到中國的肉類僅占美國肉類出口的5%左右,并且以豬肉及制品為主,占美國豬肉及制品總出口的24%左右,2017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約58萬噸的豬肉及制品。貿易爭端之后,美國對中國肉類出口將減少77.80%,雖然美國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肉類出口有所增加,但仍無法彌補對中國的出口損失,綜合作用的結果使美國肉類對世界出口減少了3.96%。

(四)貿易爭端對中國農產品進出口格局的影響

中美貿易爭端爆發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國農產品的進出口格局,表9列出了貿易爭端前后中國從相關國家(地區)農產品進口的變化情況,即中國限制美國的農產品進口后,農產品貿易格局將發生的轉變。

 9.png

對于油料作物,中國對美國油料(大豆)進口將減少46.24%(約61.55億美元),而對東盟、巴西、阿根廷等其他主要來源國的進口增幅較大,中國從東盟國家的油料(棕櫚油)進口將增加32.60%,從巴西、阿根廷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油料(大豆)進口將增加27.16%(約70.99億美元)。巴西、阿根廷等其他國家(地區)的大豆在增加對中國出口的同時也可能從美國進口大豆,使大豆進出口規模均有所擴大,其中出口增加了10.80%(56.84億美元),進口增加了4.12%(7.70億美元),所以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將從中獲益。中國為彌補減少甚至停止進口美國大豆引發的供應短缺,已積極開放包括大豆在內的油料進口。目前中國已減免了印度、韓國、孟加拉國、老撾和斯里蘭卡的大豆進口關稅,但是這些亞洲國家大豆出口數量非常有限,2017年印度對世界的大豆出口量約21萬噸,韓國對世界的大豆出口量約0.004萬噸,斯里蘭卡對世界的大豆出口量約0.001萬噸,孟加拉國和老撾的大豆出口量幾乎為0。這些國家出口的大豆全部加總也才21萬余噸。總的來說,南美才是大豆的主產區,并且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所以中國的大豆進口份額將會轉移至南美國家。目前中儲糧已經擴大從南美采購大豆的規模,2018年5月至8月大豆采購量約250萬噸,其中南美大豆占90%以上。對美國來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進口的美國大豆約占美國大豆出口的60%。所以中國市場舉足輕重,中美貿易爭端將導致美國失去中國的大豆市場份額。

對于玉米、高粱等谷物,一方面中國進口的美國玉米所占份額較小,另一方面美國高粱等玉米替代品價格略高于國產玉米,因此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和高粱等谷物將大幅減少62.00%(約7.90億美元),而中國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大洋洲國家、歐盟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谷物進口增幅較大。其中,從大洋洲國家的谷物進口將增加25.29%(約2.33億美元),從歐盟國家的谷物進口將增加25.80%(約0.47億美元),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谷物進口將增加24.72%(約1.00億美元)。

對于水果蔬菜堅果,中國從美國進口將減少48.52%(約5.43億美元),而從大洋洲、東盟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增長明顯。其中,中國從大洋洲國家進口的水果蔬菜堅果將增加3.28%,從泰國、越南、菲律賓等東盟國家進口的水果蔬菜堅果將增加2.83%,從日本、智利等其他國家進口的水果蔬菜堅果將增加2.25%。

對于肉類產品,加征關稅將使美國肉類失去價格優勢,中國從美國進口將減少77.80%(約5.76億美元),從德國和荷蘭等歐盟國家進口將增加14.50%(約2.06億美元),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大洋洲國家進口將增加16.22%(約1.34億美元)。這些國家是中國除美國之外的肉類產品主要進口來源國,對美國肉類產品加征關稅使中國對肉類產品的進口進一步轉向歐盟和大洋洲國家。

對于水產品,中國從美國進口將分別減少36.64%(約1.15億美元),而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大洋洲國家進口將增加1.99%(約5.98百萬美元),從東盟國家進口水產品也將增加1.72%(約6.44百萬美元)。對于乳制品,中國從美國進口以乳清為主,2017年進口乳清29萬噸左右,占乳清總進口量的54.9%。貿易爭端之后,中國從美國進口乳制品將減少77.38%(約4.15億美元),從歐盟國家進口乳制品將增加1.10%(約0.10億美元),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進口也將增加2.50%(約0.55億美元)。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大洋洲國家的乳制品出口規模也將進一步擴大,出口增加了1.40%(約1.53億美元)。

(五)對中國主要農產品及其產業鏈的影響

對美國農產品加征25%的關稅將直接引起自美國進口農產品價格(到岸價+關稅)上漲,中國進口趨于減少;對其他來源國的進口需求增加,繼而推高自其他來源國的進口農產品價格。表10列出了中國主要農產品進口價格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來自美國的主要農產品價格(離岸價)幾乎全面下跌,其中油料價格跌幅最大(3.77%);而中國從其他相關國家(地區)進口農產品將面臨價格上調。由于中國國內農產品市場與國際市場聯動性較強,國內部分農產品及其產業鏈將受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

包含大豆在內的油料在中美農產品貿易中的份額最大,中國大豆對進口依賴度很高,榨油的大豆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對美國大豆加征25%的關稅將推高大豆進口價格。

豆粕是大豆壓榨的副產物,大豆價格的提高也將帶動豆粕價格的提升。據中信期貨預測,若中國加征25%的關稅并付諸實施,豆粕價格變動區間約為3300~3500元/噸,比3%進口關稅對應的豆粕價格區間2500~2650元/噸要提高約800元/噸。考慮到國內巨大的植物蛋白質需求,因此大豆及豆粕價格上漲也將引發植物蛋白粕在飼用需求上的替代效應,對菜籽粕和花生粕價格形成提振。

豆粕與谷物中的玉米和高粱都是重要的飼料原料。大豆價格上漲導致的豆粕價格提升、加征關稅導致的玉米和高粱進口價格提升都將推高飼料價格,削薄養殖業的利潤,整個畜禽水產業將集體承壓。當豆粕、玉米和高粱等飼料原料價格持續走高時,飼料企業或將通過調整飼料配方來控制成本,減少豆粕用量或尋找替代品種。但是這些飼料原料漲價也可能推高其替代品價格,使得飼料成本上漲最終轉嫁到生豬、雞蛋、禽肉等畜禽和水產品的價格上。

由于中國乳清粉對進口的依賴性較強,同時進口乳糖中美國占比較大,對乳清粉和乳糖等乳制品加征25%關稅將提高國內乳清粉和乳糖市場價格,進一步提高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成本。

10.png

五、貿易爭端未來走向分析

在2018年12月召開的G20峰會上,中美兩國元首經過磋商并達成共識,推遲加征25%的關稅,從2019年1月1日起依然維持10%的關稅,并在未來90天內盡快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如果在此期限內達成協議,則有可能雙方取消貿易制裁;反之如果90天內未能達成協議,美國將繼續擴大制裁規模,貿易爭端將進一步升級。因此,中美貿易爭端將有兩種不同的基本走向,并會對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一)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

如果中方做出的讓步不足以讓美方滿意,貿易爭端談不攏,美方會擴大貿易制裁范圍,再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電子產業、金屬及制品、化學工業、運輸設備產業和農業將受到沖擊。

在農業相關領域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1)在2018年底至2019年3月期間會形成大豆進口的短缺,估計會出現約500萬~1000萬噸的缺口。

(2)中國國內市場大豆價格上漲,導致大豆加工產品的成本增加。

(3)豆粕和玉米、高粱的價格上漲,導致飼料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一種可能的結果是,飼料加工企業提高飼料價格(豬飼料、家禽飼料、水產飼料價格),這將推動養殖業的成本上升,造成肉豬、家禽及禽蛋、水產品價格上漲。

(4)另一種可能的結果是,如果國家出臺政策限制飼料價格上漲,部分飼料加工企業就會面臨倒閉,那外資有可能借機收購、兼并中國的飼料加工企業,進而壟斷飼料行業價格,中國又會喪失飼料的定價權,將來甚至連肉禽奶蛋的價格都干預不了。

(二)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的應對策略

1. 短期策略

短期策略是用于解決暴發貿易爭端所導致的應急性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解決短期大豆缺口問題。動用中儲糧的庫存大豆,投放市場,彌補部分大豆缺口。

(2)解決短期飼料缺口問題。第一,出臺政策鼓勵飼料加工企業和養殖企業調整飼料配方,增加合成氨基酸用量,增加菜籽粕和花生粕等雜粕的配方比例。中國是花生生產的大國,預計2018年花生粕的產量達到323萬噸。目前花生榨油企業主要采用熱榨工藝,高溫花生粕是花生仁經高溫物理壓榨制油后的副產物,蛋白含量一般在48%以上,是一種植物性高蛋白原料,營養價值豐富,但存在蛋白質變性嚴重、氨基酸不平衡及黃曲霉毒素超標等缺陷,附加值低。而發酵花生粕采用現代微生物混合發酵技術及復合酶制劑處理技術,可以去除黃曲霉毒素,增加營養價值,通過積累有益代謝產物提升產品功能,達到安全、營養和功能三效合一的目的。第二,降低菜籽、葵花籽的進口關稅,增加菜籽和葵花籽進口量,通過進口其他品種的油料作物來彌補大豆不足的問題。第三,出臺政策,激勵企業從阿根廷等國進口大豆餅粕。阿根廷也是大豆主產國,由于阿根廷的大豆加工能力很強,一般不愿意出口大豆,而是將大豆壓榨后再出口豆油和大豆餅粕。

2. 中長期策略

中美貿易爭端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貿易,只是兩國政府拿貿易來說事。這里提出的中長期策略是中國農業立足將來,主動調節農產品國際貿易格局,調整農業結構。

(1)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制定大豆產業安全的紅線,適度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根據我們的前期研究大豆的安全紅線為:國產大豆播種面積應保持8038千公頃,低于這個水平就可能出現短缺等不安全的狀況。加大糧改飼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苜蓿草等高蛋白飼草作物的種植面積。

(2)鼓勵和扶持國內油料作物的生產,例如擴大雙低油菜和花生的種植面積,通過錯位競爭來保障中國的油料安全。

(3)增加肉類及肉制品進口量,減少國內飼料養殖業對蛋白和能量原料的用量。中國與其進口大量的飼料來養牛(牛肉的飼料轉換率是3.5∶1,即3.5噸飼料糧才能轉換成1噸牛肉),不如直接從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等國家進口牛肉實惠。這些國家的肉牛以規模化養殖為基礎,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而中國肉牛以家庭飼養為主,單位成本較高。2016年中國肉牛生產成本約為每公斤胴體重40.19元,遠高于澳大利亞的24.35元、新西蘭的28.35元和巴西的17.26元。2017年,中國進口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巴西牛肉平均到岸價分別為每公斤38.41元、32.66元和29.80元,即使征收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后,價格仍低于國內價格。

(三)停止貿易爭端

要想停止貿易爭端,在為期90天的貿易談判中,美方會要求中國停止“中國制造2025”計劃,并加大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中國必須大量進口美國的能源和工業部門的商品,以減少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中國對美國開放銀行業及金融市場,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等等。

在農業領域,美國會要求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高粱、玉米、畜禽類產品等。一旦美國再要求中國進口3000萬噸的大豆,必將給中國的大豆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導致國內大豆價格大跌,中國的一些大豆加工企業如果囤積了大量高價大豆,它們將會遭受較大的損失。

作者簡介:周曙東,男,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建,男,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博士生;盧祥,男,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电影久久 | 亚洲无吗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j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站 | 午夜视频网址在线 | 伊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