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和手段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迎來了農業大數據時代。農業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為我國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和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解決“賣難買貴”,市場大起大落、價格暴漲暴跌提供了可能。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執行會長戴中久在7月5日舉辦的中國農產品流通大數據高峰論壇暨中國蔬菜流通協會農業大數據專委會成立大會上表示,我國目前基本建成了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核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這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農民增收、保障市場供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整個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而言,存在著信息混亂、信息失真、信息斷鏈、信息流通不暢等問題,從而導致農產品生產大起大落,農產品“賣難買貴”的現象頻繁發生。
戴中久認為,農產品價格波動大是因為市場和政府無法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價格走勢做出合理預判,無法提供有效的市場信息引導農戶種植,使農產品供需的不確定性成為一種常態,農產品滯銷才會頻繁發生;當前的農產品流通行業無法掌握和預測實時的農產品銷售流向,規模和價格變化等信息,出現“賣難買貴”的現象。
戴中久表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可以依托現代計算機技術,收集農產品的產地、產量、品種、流向、銷售的各種信息,并在大量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得到農產品種植指導信息、流通指導信息,從而規劃中國農業板塊的走向。農產品流通核心企業可以充分借助大數據行業的持續創新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構筑和培育個性化差異能力、服務化轉型能力、產業鏈整合能力和重新定義商業模式這4種能力,并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信息流暢、感知靈敏、支撐管理和決策的網絡平臺,集成和整合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
戴中久進一步表示,通過農產品流通大數據建設,農產品流通核心企業能廣泛整合天氣信息、農產品進城道路交通信息、終端消費需求、菜場超市攤位等數據并進行科學分析,便能更有效地預測農產品價格走勢,幫助農民做預判,也幫助政府出臺有效的農業生產引導政策。(記者/周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食品報社 2017-07-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