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俊鵬等:基于居民城鎮化意愿的中部地區縣域城鄉空間重構

[ 作者:李俊鵬?王利偉?譚縱波?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21 錄入:王惠敏 ]

本文采取抽樣問卷調查與實地調研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選取中部地區河南省禹州市為案例,通過對居民城鎮遷居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鄉鎮及村莊居民城鎮遷居意愿的差異、居民城鎮遷居意愿的空間差異等進行分析,提出城鄉空間重構的基本模式,為中部地區城鎮化理論和實踐提供基礎研究支撐。

構建適應就地城鎮化的城鄉空間格局

以縣城為核心載體

通過居住城鎮化和就業城鎮化意愿兩項核心指標的統計結果可以明顯得出,未來禹州市的城鎮化將主要是在縣域內完成,即以本地城鎮化為主,異地城鎮化為輔,并且縣城在其中扮演了核心載體的關鍵角色,將成為未來縣域內吸納人口的最大載體,這一點與已有的研究成果表現出高度的吻合。隨著目前河南省“產業向縣城產業集聚區集中”政策的推行和縣城產業集聚區、特色商業區的推進,縣城未來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將持續增強。通過運用三元思維分析得出,其中城鎮化人口主要來自于村莊,同時,研究發現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鎮區居民(圖1)。

1.jpg

鄉鎮對于城鎮化作用有限

通過居民整體居住與就業意愿選擇比例分析,鎮區比重并不高;而且進一步分析鎮區居民和村莊居民城鎮化意愿,鎮區居民具有更為強烈的城鎮化意愿,甚至高于村莊居民15%,這是以往研究中尚未關注過的。可以預見未來鎮區也將會有大量人口流出,雖然部分鄉鎮具有相對較強的吸引能力,但總體上鎮區在未來城鎮化中扮演的角色相對有限,部分鄉鎮未來存在停滯甚至衰退的可能,這與東部高度城鎮化地區關于鄉鎮地區的研究具有明顯差異,表明中部地區的城鎮化有別于東部沿海地區,進一步印證了已有研究成果,尤其是用實際數據做了有力支撐。鑒于此,中西部地區有必要適時地推進撤鄉并鎮戰略,培育部分發展潛力巨大的核心城鎮發展。

村莊逐步縮減是必然趨勢

村莊地區人口是凈流出,大多數流入城區,少部分流入鄉鎮,仍有一部分人選擇留在村莊,可以預見村莊發展趨勢是逐步縮減,但是仍有部分村莊將長期存在。必須清醒地認識一點,城鎮化意愿不能等同于城鎮化能力、城鎮化決策行動;必須正視城鎮化是一個漸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盲目地拆遷與合并都不可??;核心在于認識居民的核心訴求,合理有序地引導。村莊發展重點應以整治完善為主,加強設施的配置和合理引導,著重整體環境的提升,走特色化道路。尤其是對于留守村莊人口根據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結構等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設施的配置;對于具有生態、文化、旅游特色的村莊應鼓勵特色化發展,使鄉村更像鄉村,留住美麗的鄉愁。

構建扁平化的城鄉空間體系

“縣城—村莊”現代扁平化城鄉結構體系逐步取代傳統垂直城鄉結構體系

“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基層村”五級垂直城鄉體系是傳統農業社會封閉狀態下的產物,是基于職能規模等級的序列體系,而現今應更主要的是突出功能的特色化、扁平化的分區分工合作體系,呈現扁平化、網絡化、多元化、互動化的全方位立體型的城鄉空間功能分區式格局,不再是傳統的垂直化、層級化、單一化、單向化的城鄉空間等級體系式格局(圖2)。因此,以“三結構一網絡”為核心內容的傳統城鄉總體規劃也面臨轉型,傳統城鄉體系中中心村、一般鎮的作用將逐步弱化,而縣城、重點鎮、村莊將會變得更為穩定呈增長態勢;傳統的三大結構中職能結構向功能結構轉型、規模等級結構向規模扁平化結構轉型、空間結構向空間功能分區轉型。而對于村莊之間垂直分工關系不再存在,應該弱化或取消中心村序列,著重村莊分區分類,突出特色化發展。

2.jpg

縣城為核心的縣域一體化生活圈逐步取代鄉鎮區為紐帶的鄉鎮生活圈

縣城作為未來縣域城鎮化的核心載體,整個中心城區的規模將逐步增大,使得人口、產業在縣城高度集聚??h城的輻射功能將呈現幾何倍數增強,尤其隨著信息化、網購的流行普及,汽車、電動車現代交通工具的普及,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普及,農村土地流轉、土地確權、戶籍制度改革,城鄉差異逐步縮?。煌瑫r,農村生態環境良好、居住條件空間寬敞優越、城市環境生態較差、生活成本高、生活節奏快會對城市居民形成較大拉力。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在此幾項的比較中,可以預見在未來城鄉的頻繁互動中,整個縣域內的生活圈半徑在逐步擴大,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產生活要素在縣域內的流動將會更加頻繁,傳統的村與村之間、村與鎮之間聯系變得更為松散,而村莊與縣城之間的聯系將會更加緊密,甚至會強于傳統的村莊與村莊、村莊與鎮區、鎮區與鎮區之間的聯系。

構建差異化的城鄉空間政策

鎮區與村莊差異性政策引導

基于居民意愿調查分析,鄉鎮區居民具有明顯城鎮化意愿,甚至強于村莊居民,表明鎮區處于更為動態的變化過程,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征,鎮區并不是城鎮化的最終形態,未來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鎮區居民與村莊居民無論就業,還是推力、拉力影響因素方面都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未來的城鎮化發展中應對鎮區和村莊制定差異化的政策引導,優先配置教育、醫療、交通等共性的需求,依據鎮區居民與村莊居民不同的需求差異,分別依次配置各自所需的設施(圖3)。同時,對于鎮區未來堅持審慎地發展和確定規劃規模,不適宜規劃太大,而更多是強調設施與服務功能的完善,應以存量規劃為宜,部分地區采用增量規劃,個別地區甚至考慮采取減量規劃。

3.jpg

分區分類的空間政策引導

由于自然地理、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空間區位、資源稟賦、生活方式與習慣等多重因素影響,即使同一縣域內也存在明顯的空間差異性。因此,未來的城鎮化發展中空間功能分區顯得十分必要,城鎮化政策制定中不能一刀切,應科學合理地確定相應的空間功能分區,依據不同分區確定相應的空間功能定位、分區組織、產業布局、交通網絡、針對性的設施配置及相應的城鎮化發展政策。

對于不同鄉鎮應采取分類發展引導措施,大規模地允許各鄉鎮和一刀切地禁止鄉鎮和村莊發展工業的做法都不可取,允許和鼓勵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在規劃中可以考慮適度擴權強鎮,給予鄉鎮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尤其是條件優越的鄉鎮應鼓勵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培育發展成為具有小城市規模的功能單元;部分鄉鎮演化為服務周邊村莊的功能單元;部分鄉鎮甚至逐步衰落為村落社區功能單元。

結論及展望

本文嘗試提供一種新的研究縣域城鎮化的視角和方法,更為全面系統客觀地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區城鄉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特征與內在機理,尤其有利于辯證的區分東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模式的不同,以期能更好地指導各自地區城鎮化的科學合理有序發展,并對預測不同地區人口與城鎮化水平也有一定幫助。

研究表明村莊居民與鎮區居民之間城鎮化意愿特征存在較大差異;城區、鎮區在城鎮化進程中承擔角色有較大差異;不同類型區的城鎮化特征也各異。因此,一刀切式的城鄉二元結構研究視角需要向“城—鎮—村”三元結構轉變,應該更深入具體地制定城鎮化政策與發展策略。研究表明中部地區城鎮化模式不同于東部,應積極探索中部地區自身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本次研究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案例選取上需要更為廣泛,通過多個案例進行更多樣本的研究驗證,從而獲取更具普遍意義的研究結論;影響因素上需要基于鄉村居民與鎮區居民更為具體多樣的微觀層面的影響因素分析,尤其是個體特征差異的分析,比如村莊區位、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職業類型、收入水平等多層次的對比分析。此外,問卷數量有限,應收集更大數量的樣本來進行分析驗證,提高結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本文采取抽樣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訪談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圍繞居民城鎮遷居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在禹州市18個鎮4個鄉全面展開。

1、居民城鎮化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

?居民城鎮化總體意愿

從問卷調查分析結果來看,禹城市居民城鎮遷居意愿強烈,其中51%的居民傾向于搬遷至禹州市區居住,中心城區成為居民城鎮遷居意愿的最大載體,13%的居民具有遷居許昌市區的打算,僅有13%的居民傾向“保持目前狀態,不愿進城或社區生活”,而居民遷居“安置社區”的意愿僅占9%,這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運動舉步維艱。從居民就業空間選擇的意愿來看,35%的居民傾向在本縣城就業,23%的居民選擇在本鄉鎮就業,僅有14%的人選擇傾向省外就業,說明縣城和鄉鎮的就業吸引力在逐步增強,這與河南省實施的產業向縣城集中的政策導向密不可分,隨著禹城工業化進程向縱深推進,本地就業吸納能力將持續提升(圖1)。

1.jpg

?居民城鎮化意愿的影響因素

從“吸引—阻礙”兩個維度研究居民城鎮遷居的影響因素,調查結果表明,城鎮對居民遷居的吸引要素是多元化的,其中:73%的居民看中城鎮“方便的購物、就醫和就學”,60%的居民選擇了“干凈的街區和生活環境”,56%的居民選擇了“便捷的交通出行”,說明城鎮優良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和良好的生活環境是吸引居民城鎮遷居的重要吸引力。而從阻礙居民城鎮遷居的因素來看,穩定的收入、住房保障和就業困難成為居民城鎮遷居最大的阻礙因素,而戶籍對居民城鎮遷居的阻礙則表現得不是很突出,說明解決就業崗位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可以推動居民遷居城鎮的重要抓手(圖2)。

2.jpg

2、鄉鎮與村莊居民城鎮化意愿差異分析

?鄉鎮與村莊居民城鎮化意愿對比

以往研究中極少關于鄉鎮居民與村莊居民的對比研究。從鄉鎮與村莊居民的城鎮遷居意愿來看,鄉鎮駐地居民比村莊居民城鎮遷居意愿更為強烈,僅有4%選擇留在現狀居住地,選擇遷往禹州城區的比例高達64%,遷往許昌市區的13%,而村莊居民有20%選擇不遷居城鎮,39%選擇遷往禹州城區居住,鎮區選擇比例僅為14%,可見鎮區對村莊居民的吸引力并不十分明顯(表1)。

 b1.jpg

從鄉鎮與村莊居民的就業空間選擇意愿來看,無論是鄉鎮區居民還是村莊居民,本地城鎮化意愿強烈,選擇禹州市和本鄉鎮就業的比例分別高達63%和54%,選擇許昌市就業的比例分別為22%和14%,禹州市區成為就業選擇的首選,而村莊居民選擇省外務工的比例也占有18%,說明其就業選擇相比鄉鎮居民更趨多元化(表2)。

 b2.jpg

?鄉鎮與村莊居民城鎮化意愿影響因素

數據分析表明城鎮對于村莊居民的吸引力明顯大于鎮區居民(圖3)。同時,鎮區居民和村莊居民都尤其關注購物、就醫和就學,均居于各自選擇比例的首位。村莊居民更是尤為關注,比例為80%,遠高于鎮區居民的選擇比例,客觀反映了鄉鎮和村莊在服務設施上的缺乏;同時村莊居民比鎮區居民更為關注住房,比例為51%,高于鎮區居民13%,反而不太關注就業。

 3.jpg

對于進城之后的困難預期,村莊居民要明顯高于鎮區居民,客觀上反映了村莊居民對于未來城鎮化缺乏某種安全感;其中“沒有穩定收入”“住房無保障”和“就業困難”是兩者共同關注的三個最主要方面,尤其是對于“沒有穩定收入”兩者表現出了驚人的一致性,鎮區居民的選擇比例甚至還高于村莊居民1個百分點;而普遍認為的“戶籍難解決”則分別處于各自選項的最后。

3、居民城鎮化意愿的空間差異

?居民城鎮化意愿的空間差異分析

各鄉鎮對于居住地選擇具有非常明顯的空間分異特征,尤其是與到縣城距離、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區位、產業結構和自然地理特征等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臻g距離是其中主要影響因素,與縣城通勤距離越短,選擇縣城作為居住地的意愿越強烈。西南部丘陵地區鄉鎮,如磨街鄉、方山鎮、文殊鎮、花石鎮,居民城鎮化意愿非常強烈,絕大多數選擇前往縣城居住。對于選擇鎮區作為未來居住地方面,也表現明顯的鄉鎮差異,比如范坡鎮、朱閣鎮、淺井鎮、郭連鎮等鄉鎮居民有相當一部分比例選擇鎮區作為未來居住地,這類鄉鎮都屬于比較典型的傳統農業型鄉鎮。對于村莊作為居住地的意愿選擇具有非常明顯的空間分區特征。其中西南部、西北部丘陵地區鄉鎮和城郊鄉鎮居民離開村莊的意愿尤其強烈,幾乎沒有居民選擇留在村莊;與此對應,北部山區和南部部分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鄉鎮則有相當部分的村民選擇居住在村莊,如淺井鎮、無梁鎮、鴻暢鎮、小呂鄉、朱閣鎮(圖4)。

 4.jpg

綜上所述,首先,各鄉鎮居民對于就業地選擇也具有非常明顯的空間遞進規律,與到縣城空間距離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如火龍鎮86%的居民選擇到縣城就業,而如磨街鄉、淺井鎮、方山鎮距離縣城較遠,選擇到省外就業的比例都明顯高于其他鄉鎮,而郭連鎮、火龍鎮、方崗鎮距離縣城較近,居民絕大多數都選擇本縣內就業,很少選擇到省內其他地方或省外就業。其次,與各鄉鎮產業結構,尤其是與非農化水平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即非農化水平越高,就業地選擇距離越遠,比如小呂鄉、范坡鎮、褚河鎮,雖然距離縣城較近,但都是典型的傳統農業型鄉鎮,因此,居民中有很大比例選擇到省內其他地方和省外就業。此外,居民就業地選擇與本鄉鎮產業發展水平和基礎具有密切關系,比如神垕鎮,以鈞瓷為特色的陶瓷產業非常發達,吸引了本鄉鎮絕大多數居民和周邊鄉鎮居民前來就業,幾乎沒有外出務工人員。

?居民城鎮化意愿空間差異的影響因素

首先,城鎮吸引要素對于各鄉鎮影響程度上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距離負相關性,即距離縣城越遠,對鄉鎮居民的吸引強度越強;反之,距離越近,吸引強度則越弱,通過各鄉鎮居民對各類吸引要素選擇比例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這種遞進演變趨勢。其次,與各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密切關系,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鎮吸引要素對鄉鎮居民的影響強度較弱,反之亦然,代表性的鄉鎮如神垕鎮、順店鎮、古城鎮等。第三,與自然地理因素關系明顯,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區和平原地區之間的差異較為明顯,比如“方便的購物、就醫和就學”選項,丘陵地區鄉鎮如磨街鄉、文殊鎮、無梁鎮居民顯然比其他鄉鎮居民對此更為關注,而朱閣鎮,萇莊鄉居民對此則顯得不是太關注,比例僅為29%和33%;又如“交通出行”選項,方山鎮、淺井鎮、磨街鄉居民顯然更為關注,而古城鎮、小呂鄉、朱閣鎮居民對此則并不關注(圖5)。

 5.jpg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51278265)、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編號:2015M570076)資助。

作者簡介:李俊鵬,廣州市科城規劃勘測技術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技術總監,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高級工程師。王利偉,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博士。譚縱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小城鎮建設》2017(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中文AV日韩综合Av |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 亚洲一区婷婷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