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學生“情牽脫貧攻堅”主題實踐活動,某高校三個學生信心滿滿的來到湘中A村調研,按照不干擾調研工作的要求,村支兩委回避了全程走訪活動,但學生調研的一些情況與事實相距甚遠,不得不讓人思考。
學生反饋中:一是貧困戶劉伯說他的媳婦死了20多年了;二是五組聶哥說他媳婦智障沒評上低保;三是六組張家兩孩子是孿生姊妹。而知情人講,這三件事恰是相反的,學生聽后詫異,鄉村套路深,印象中憨厚的農民伯伯怎么這樣?
這三戶的故事還真有得一說,先說劉伯,劉伯年輕時好吃懶做,好喝一口,今朝有酒今朝醉,家事不管,農事不做,媳婦不堪,逃婚到廣州,畢竟心靈手巧,成了別人家的媳婦,丟下可憐的兩個男孩,當時都不到10歲。劉伯一看酒仙當不成,還要當爹當媽,媳婦到別人懷中,心中那個恨啦,只要誰提起,就說死了!靠兄嫂幫撐,總算把孩子帶大,老大倒插門,算給別人養了孩子,老二35歲,未婚。黨的政策好,劉伯評上了貧困戶。前不久與村干部爭吵,要將前妻享受貧困戶待遇,原來人雖跑了,戶口一直在。劉伯憋著勁,不是強調按戶口來么?
聶哥三兄弟,三媳婦跑了兩個,只剩下智障的三媳婦,前不久早產,小孩在廁所溺亡,婆婆還怪親家,沒想自己責任,農村母豬生仔,有的主人會睡在豬圈,生怕誤事,何況是人。曾聽說為菜地澆肥,大媳婦多澆了點,聶母竟然一勺糞澆在媳婦頭上,而聶父,即使鄰里死人,他會找借口離村而不幫忙。這樣的家,誰能待得下來?而智障媳婦是城鎮戶口,早在城里吃上了低保,而聶哥盼望在農村再吃份低保,大晴天睡覺生活就更自在了。前不久找村書記鬧:“我不夠條件,你看誰家比我條件更差啰!”而他自己忘了剛前不久村里費盡心血為其爭取了異地搬遷款8萬元。這么大個餡餅到手卻毫無感恩之心。
張家的孿生姊妹故事簡單些,說白了就是躲計生罰款,過去村里接生,何時出生“自己說了算”,報個孿生“利己不損人”,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再生了第三個也“符合政策”,張家現在還不是貧困戶。但多次找書記“積極”爭取:“五口之家,吃喝拉撒,要得是票子,要照顧下才好!”
思考一:學生助力扶貧督導作用十分有限。
一是時間匆忙,準備不足。各高校接到活動通知時,學生已放假,接通知后迅速召回,出發時都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是到了縣里才知道任務。財力上有浪費,工作上不知準備啥。
二是方案簡單,適用性不強。每個組走訪三個村,幾乎就是馬不停蹄尋問,填表,找資料,甚至做不完,沒有時間和村民感情交流、生活交流、及幫些具體農活。
三是方言難懂,溝通交流困難。普通話農民也聽不懂,幾乎是各說各話,好在有老師領隊,要不盲人騎瞎馬,還真有點危險。暑假就出現學生陷入傳銷事故。
學生調研,戴個眼鏡,拿個筆,還沒進入情況就開始寫,加上今年讓農民簽字畫押已經是十幾個回合了,這種拷問式調查很不受農民伯伯待見。造成“你的心是小小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錯誤”。
學生下鄉更多的是增加常識,增加感情,體驗疾苦,功夫在詩外。真心誠意生活20天以上,真心幫百姓做點事也才受歡迎。筆者真見過有城里長大的人說“玉米要長四年,花生是樹上結的”這種沒常識的話。
筆者也與多個學生小組溝通,普遍反映收獲不大,不受待見,天熱、農民白天要干活,早晚要休息,不希望被打擾。活動方案將把所有扶貧事項查驗過遍也是理想化。純粹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正如毛主席所說:“如某同志所謂‘到處只問一下子’,那便是一輩子也不能了解問題的深處。”
毛主席1927年在湖南五縣調查,找的是各縣中級負責干部;尋烏調查找的是一部分中級干部,一部分下級干部,都在一月左右就形成報告,毛談到這些干部、農民、秀才、獄吏、商人和錢糧師爺,就是我的可敬愛的先生,我給他們當學生是必須恭謹勤勞和采取同志態度的。毛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寫到,農民協會說話是“飛靈的”、有一種“強告化”又叫“流民”者、那些一字不識的黑腳桿子,翻開腳板皮有牛屎臭,也當了區農會的委員長,這些典型方言,非常生動實際,用官話是難以表達的。如果毛用所謂“直接入戶”辦法,排斥“鄉村”干部,恐怕一年也寫不出此類經典之作。
人民軍隊,走到哪里,水滿缸,院掃凈,老百姓很歡迎,換來沂蒙兒女用乳汁救傷員、送郎來參軍。大學生能做的事很多,如大小活搭個手,給留守兒童梳頭發,輔導作業,是會很受歡迎的,而讓活潑天真,不黯世事的學生一本正真的“表里來,表里去”,審查鄉村扶貧工作有點勉為其難,引導學生思考當前農村的一些典型問題,如光棍問題、村干部待遇問題、優親厚友問題、黃賭毒問題,不求面面俱到,或許有所收獲。
外行式督導作用都是有限的。某個督導組來縣之前要求貧困戶資料全打兩套,而10余萬戶資料光打印就得幾天時間,一般打印機會燒壞,而在紙資料里找資料是真正的大海撈針,真正需查某戶資料在電腦里瞬間可定位。此類狀況甚多,因督查的嚴肅性,下面有話還不敢提。
思考二:如何看待農民說假話,爭當貧困戶?
從表面看,這是民風日下,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是越扶越懶,是“糟得很”。
但不要忘了“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干部會上用“八個更”,高屋建瓴概括了人民新期盼。有了這個準星。我們能發現亂象背后是一種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用適當方法和策略來引導,事情會向“好得很”發展。
一是農業為工業發展、城市建設做得貢獻還小嗎?上一輩人臉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 山路十八彎,餓著肚子給國家送糧谷,辛苦一年喂條豬全部交“購豬”,油星都沒能沾。一個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群體,在生產力有較大提高時得到反哺,提點想法可以理解。
二是農業是高風險行業。 “姜你軍”、“蒜你狠”、“豆你玩”這些詞不絕入耳,農民并沒有增收。今年六月A村眼看豐收在望的西瓜、獼猴桃就在一場雨,一場旱中化為烏有,正月初四栽的20萬株油茶干焦大半。產業如果是扶貧項目,損失的是國家的,如果是個人項目,則純是自身割肉,而真正要爭取點補貼卻“路漫漫”。
三是對于扶貧邊緣的農戶來說,想爭取點福利,可以理解。2013年評選時,誰也沒想到貧困戶會有如此福利:免費建房,免費上學,醫院設有專門扶貧窗口,綠色通道,眼看著辛苦努力不如貧困戶福利。甚至當初還是講風格讓別人當貧困戶,在真利益面前心理失落難免。
按馬克思說的,“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而事實上非貧困戶只是提出想法而已。
曾有小學生寫作文,理想是長大當貧困戶。網上也講改變命運四次機會,投娘胎、上大學、找對象、當貧困戶。也講我不做你的紅顏,不做你的知己,不做你的愛人,我只做你的貧困戶。中有調侃也有現實也有無奈。
村民不滿的真根子在于扶貧擴大化問題。真正需要幫扶的即赤貧1-3%左右,扶這些人,沒人有意見。一個村,哪些真窮、真苦,是不需要那么多指標衡量,村民張口便來,一說一個準,在中部地區,絕大部分是不會低于3026元這種赤貧標準的。我曾去過兩個村,其真需要扶的就3戶人家,其他即使有點困難,親朋也能解決。可以依常識判定,目前相當一部分貧困對象是不需要列入的。但哪一級能拿出這種勇氣?90年代邵陽B縣和C縣條件差不多,B評為小康縣,C評為貧困縣,B縣那位縣委書記現在還被當地罵,說真話是有代價的。
對于當初分指標面而來的貧困縣、鄉、村、戶,都可以理解,各為其民。中部某縣在獲得“革命老區縣”稱號后,在一份文件中說,“優惠政策和項目不是大鍋飯、人人有份,而是有限的資源、激烈的競爭,必須搶前爭先,先人一步。”但后來在強調精準情況下就應該實事求是,但有的又怕識別進出比例多了,上級追查當初責任,或者識別嚴了有損本土利益。在識別上反復做文章,正如“一個謊言,需要用無數個謊言來掩蓋”。某縣曾一下識別退出人數較多,一看別的縣只有幾百人,馬上推倒重來。本來在三年快結束了,再多次識別,就是不嚴肅的事情。已進入貧困人口的非貧困戶做脫貧就是,不必反復折騰。
對于多數人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來為農戶提供基本的發展能力。基本公共服務中最為重要的有兩項,一是九年義務教育,二是基本醫療服務。這也是精準不是漫灌。這些簡單透明的措施則民眾安,萬民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窮而患不安,這是鄉村普遍的心態。
貧窮不是光榮,更不是特權,扶貧與扶德要相結合。A村某貧困戶建房不給鄰里留路,在屢次勸解,苦口婆心不改情況下,相關部門取消其建房資格,斷別人的路就是斷自己的路。扶起正氣,村民服氣。
思考三:如何看待鄉村干部的忙亂與壓力?
7月大雨,中部某鄉干部王某家房屋深夜垮塌,王某干部母親當場壓死,岳母手臂骨折。2016-2017年,該鄉兩名40來歲的村干部腦溢血過勞死。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些優秀干部。顧不自己,也顧不了家。這位鄉干部,工作二十來年,工資不到2600元,危房沒錢改造,危房改造指標想都不敢想,條件艱苦接岳父母,家母一起居住,互相有個照應。沒想到“天塌了”。
鄉村干部需要應付三頭,上頭,軍令如山倒,下頭,群眾利益比天高,家里頭,基本管不上,可謂壓力山大。
村干部工資,不到千元,近三年來扶貧需要全脫產,上面所有指示,村里得落實;村民所有要求,都找村干部。如項目款,上面可能數年不到位,但村干部過年前必付干活的村民。這兩位村干部就是大年前,深夜結清村民賬單后再也沒有起來。
2014年在兩會上,廣州村官冼潤霞,對總書記講 “大學生村官的工資還不到保姆一半的工資”。 2015年人大代表又向汪洋副總理訴苦:“農村干部一天才合30元。婦女種地一天還能掙100元,村干部大老爺們兒沒娘們兒掙得多,自尊心都沒了。 ”
鄉村干部的工作,網上這兩首詩基本寫實。國務院也為扶貧中形式主義兩次發文。
江城子—扶貧(一堆表格兩眼茫,細思量,寢食忘。走村串戶,誰人能體諒,縱使累死敢擔當,塵滿面,衣衫臟。夜來幽夢忽還鄉,督導組,又進村。有口難辯,唯有淚千行,一線干部腸斷處,鄉村夜,扶貧崗。 )
沁園春—扶貧(扶貧風光,千里兵瘋,萬里紙飄。 望鄉鎮內外,人心惶惶。全村上下,頓時滔滔。 督導明查,突擊暗訪,通報召回成效高。 加班中,夢妻兒老小,分外美好。 扶貧如此重要,引無數英雄齊相邀。 贊幫扶干部,走村串戶。駐村隊員,體乏形消,舍己為公。第一書記,迎檢協調寫報告。通宵夜,看扶貧干部,還在填表。)
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基層扶貧干部加班成為常態,加班沒有補助和加班費;因用車改革,進村入戶工作都是干部自費用車,這種“賠錢”工作的狀態難以持久。有成績的時候,大家不一定會把功勞記在他們身上,而一旦出現問題,基層扶貧干部則會首當其沖。上級政府、部門對基層扶貧的督導結果與反饋意見則是五花八門,不同督查者甚至有相左的整改意見,讓基層人員無所適從。
填表格在很多時候已經異化為扶貧工作本身,而事實上再多的表也不能幫助脫貧,也沒能改進扶貧工作,填完即完,一式五份的原件上報,誰見過一式五份的干部檔案?誰會在縣里、市里去找村民原件,誰又能在紙山里找到原件?況且,農民信息本就具有非完整性、偶然性、易隱匿性特征,沒有可靠的統計價值,對農村用機關工作文表方式也難行通。
真要重視扶貧就要在頂層設計做文章,如某市將扶貧辦歸口到農委,畢竟農口熟悉農業,專業人才較多,方便統一調配,能攬得起事。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扶貧是一場沒有銷煙的戰斗,但即使是戰場,也要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避免非戰斗減員。各級工作方法和思路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思考四:計劃生育要罰、脫貧攻堅要扶,如何銜接?
張家的孿生姊妹這種情況不在少數,農村都信奉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觀念,為了傳宗接代、延續香火,非得生了兒子才算罷休。二婚加超生家庭有五六個孩子的家庭A村有十幾戶,全部在上學,七八口人的所有開支不是小數,列入貧困家庭首選。
在計劃生育抓得最緊時,超生罰款不說,還得抓人,株連親戚。“該扎不扎,房屋搞塌;該流不流,牽豬逮牛。”A村有好幾戶住過村里山洞。
現如今有的包戶干部,當年管過計生。過去是罰的對象,現在要幫的對象,這些干部心理上拐不過彎。遵守政策的家庭一般不至于貧困,不遵守政策家庭政府反而幫扶,村民心理上也有個彎。
計劃生育政策與脫貧攻堅的銜接是個新課題。各種心態如同一團亂麻困擾著基層組織,罪與罰激發著干群矛盾。
思考五、不切實際的產業發展是個偽命題,是皇帝的新裝,是用來看的,而不是為老百姓謀福利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看到全是“996138部隊”,認為扶貧必須因地制宜、切忌喊口號,他對鄉親們說,“還是給你們搞‘幾條腿’來吧。”
貧困山區,荒山野嶺,石漠化,能不荒,不辜負祖先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留下的這片土地,不用除草劑毀壞,留守老人有事做,做一天事有一天收獲,就是不錯的安排了。
事實上目前哪個貧困村不是“這支部隊”駐守,有的扶貧單位提出了很多產業項目,但最后都血本無歸,政府倒沒人追責,但有的農戶可追著干部要賠償,農戶認為“用了我的地,荒了我的春,費了我的工,甚至還有協議”。
事實上貧困地區的土地,如果有更好的產業,我們老祖宗不知道嘗試,老祖宗在這里千年功課,無時不在努力為脫貧努力?莊稼的老把式早把這里的天時地利摸透了,政府很多事可以管,可以促成合作社,可以給補貼,正如路遙指出的“唯獨種莊稼這件事不需要指手畫腳”。
如果貧瘠地區的農業產業能發財,民間資本早會傾盆而下,多少民間游資在無處可投。筆者見過較成功的產業,只有雙峰走馬街的制證,新化的文印,全國響當當,幾乎不需要政府任何扶助。
而扶貧主導的產業幾乎是同質的:獼猴桃,黃桃,養雞,養豬,只管規模化好看,驗收有看點,而不管供過于求,顧不上市場風險。
有些所謂有成功產業,樣板產業,短時間確實有得一看,花足“繡花”功夫,那是不計人力物力天力做出的,每年反正有得是補貼,有的年年在補,補貼上了套路,各部門都來補,上面也樂于給,甚至做為某部門單位樣板項目,臉上有光,有的一項目掛了幾十個單位的樣板牌。70年代邵東野雞坪的學大賽除了“大寨精神”外,該是啥還是啥,“風吹過,一片不毛之地。”1980年中央果斷中止學大寨,前車之鑒不遠。
不斷地往農民沒實際利益的產業中扔錢,損害的是黨的形象,干部作風,農民的掙錢路千千萬,用不著政府如“嬌兒般”去寵,越寵越不懂感情。誰見過嬌縱的孩子有出息?
華中科大農業問題專家賀雪峰指出:產業扶貧幾乎是不可能的,產業只能扶富而難以扶貧。尤其是在貧困山區,開發難度大,獲利機會少,與其鼓勵貧困農戶在缺少獲利機會的貧困山區搞開發,不如鼓勵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對于缺少勞動力的農戶家庭,反貧困幾乎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來兜底。
在一些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中,常常表現出“情況不明決心大,心中無數點子多”,朝定夕改,熱衷追求“花樣”。今天想這么個點子,明天出那么個主意;今天制定這個制度,明天研究那個機制,總是在點子上兜圈子,下級無所適從,左右為難,結果形式主義頻出。
90年前,面對農會運動,偉大的毛主席寫到:“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后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今天的脫貧攻堅同樣也需要我們做出合適的訣擇。
(作者單位:湖南省審計廳扶貧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