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今年大豐收,農民朋友卻一臉愁容

[ 作者:執筆論春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08 錄入:實習編輯 ]

在中國北方,今年玉米大豐收,不管是東北還是河北,還是河南,看著一穗穗飽滿有力的玉米棒子,農民兄弟卻沒有一個能笑的出來。一切還是因為價格,前幾天發不了一篇文章,說玉米的價格已經降到了8毛一斤,結果很多網友來罵我,我一看才知道原來價格在繼續降,甚至到了6毛一斤。

近些年對于農民的政策有很多利好,首先取消了農業稅,又修了水利,發展了機械,莊稼地里的體力活相對以前已經少了很多很多。只需要趁打工的間隙抽空回家忙一陣子,基本上就完成了任務。甚至在很多地方,年輕人已經不再參與莊稼地里的工作了,都是他們的父輩,50歲以上的人,在堅持著,堅持著他們的土地情結。

雖然對于農民的政策是越來越好,可是很多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卻越來越低了,甚至在很多地方,年輕人已經不再參與莊稼地里的工作了,都是他們的父輩,50歲以上的人,在堅持著,堅持著他們的土地情結。有人算過一筆賬,除去種子錢、化肥錢、農藥錢、機械人工費,每畝地的利潤只有300多塊錢,一旦遇到點假種子、假化肥的問題,農民的這一年就白忙活了。

以前的農民,以吃飽飯為終生理想,而現如今,農民有了更多的需求,他們需要更好的醫療條件,為子女尋找更好的教育資源,他們需要一些基礎的娛樂活動,而專業務農已經不能滿足這些需求了,所以大多數人選擇了去城里打工,堅持在土地上耕作的大多數是無法放棄土地情結的那部分人,土地給他們安全感,土地是他們的命。

未來中國的農業也會走向集約化的發展模式,家庭農場會越來越流行,更多的農民將走向城市,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更多的血液,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農民進城是為城市純粹做貢獻的。

一方面,糧食價格持續走低,進口糧食對國內的生產產生重大的沖擊,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已經不高了 。另一方面,國家希望農民進城,不僅僅是提高城鎮化率,也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不現實的是,城鎮無法為中國農民提供如此之多的工作崗位,也沒有保障他們持續健康的能力。

農民住上高樓,不僅僅放棄了自己賴以生存的黃土地,也在為房地產這個支柱產業做貢獻。可是誰來確保農民在樓房住得慣,貧乏的工作崗位,容易導致更多失業的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再次增加,這樣形成一個不太好的循環模式。

其實中國很早之前就可以走集約化的農場模式,就像工程里可以用機器人代替人工一樣,這一步很簡單,不簡單的是后面如何安頓好因此而失業的人們。

這種尷尬的局面,農民仿佛成了負擔,在貢獻了30年的青春之后,他們的春天在哪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執筆論春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99视频 | 亚洲国产空姐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 |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中文专区欧美三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