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汪曉霞:塑造伴城伴鄉的新型城鄉關系

[ 作者:汪曉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06 錄入:王惠敏 ]

鄉村是中國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根。無論歷史、當代還是未來,城市與鄉村從來都不是割裂的,而是長期共生、共存、共享。如果說,我國城鎮化的前半程,更多貫穿的是城市急速發展的腳步,那么,城鎮化的后半程則將拉開鄉村從“背景”邁向“前臺”的復興大幕。

根據國際上的一般規律,城鎮化率達到70%以后,城鎮化發展速度會趨于平穩,進入城鄉融合發展的更高階段。至去年底,江蘇城鎮化率已達到67.7%,鄉村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單要素的、局部性問題。同時,當前鄉村發展還面臨經濟、社會、資源、環境、文化等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江蘇在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的視角下思考鄉村發展,開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踐,就是力求破解鄉村發展的諸多問題和矛盾,變“半城半鄉”的二元關系為“伴城伴鄉”的伙伴關系,讓城市和鄉村成為人們不同生活方式的平等選項,彼此相互依存且價值共享。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無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千百年來,中國鄉村各個系統之間支撐互動,維持著傳統鄉村社會的動態穩定。然而,隨著現代化及城鎮化的沖擊,鄉村的各個子系統面臨瓦解,已難以實現自我良性發展。立足當代鄉村現實情況,實現田園鄉村的復興,光靠傳統的物質環境建設已經遠遠不夠,更應關注鄉村內生機制的建設與內生動力的增強,興特色之業、創靈活之制、建富民之市、選引路之人、帶樂業之民、造便利之居。只有讓農民主動參與到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來,吸引多方力量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這個主題下聚焦并形成合力,方能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

也因此,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絕不只是一個鄉村美化行動,而是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一場深刻革命。特色是村莊的靈魂,要從天地、山水、歷史、傳統產業和村民等方面汲取營養,從多樣化角度挖掘、彰顯特色。發展是田園鄉村建設的目的,要關注新的時代背景下鄉村在生態、文化、產業、游賞等方面的多元價值,梳理、激活村莊發展資源,尋找到與城市差異化但更加平等的發展路徑,導入新產業、新模式、新人群,實現農業科技化、農村生態化、農民人文化。我們還要站在文化復興的高度,更多關注鄉村自然地理環境、村落格局、街巷景觀、建筑風貌等承載鄉愁記憶的載體,填入新時期的社會需求,植入文化與創新,抵抗鄉村文化的功能性過時,建設人們理想中的“桃花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生產關系和城鄉關系的影響下,盡管鄉村在空間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城市和城鎮對它的影響至深。因此,在建設特色田園鄉村過程中還需研究城市和城鎮,基于城鄉等值理念,立足本土實踐,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及深厚的鄉土情懷,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昆明信息港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中国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 思思热国产视频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 日本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