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常青等:新時代祠堂文化建設呈現新氣象

[ 作者:常青?商波濤?劉曉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10 錄入:王惠敏 ]

——江蘇無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祠堂文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不足0.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118處各種類型的祠堂建筑,組成了一種在全國范圍內都可謂鳳毛麟角的特殊建筑文化群落“惠山祠堂群”,比較完整和系統地保存著無錫祠堂文化發展的千年歷史年輪,堪稱祠堂文化博物館、傳統文化教科書。

近年來,無錫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充分發揮“惠山祠堂群”的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和獨特教化功能,使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吸收傳統文化滋養、融入市民生活中得到鞏固和提升。2017年,中國政研會秘書處組成課題組,對此進行專題調研。

一、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祠堂文化建設更加突出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復興

祠堂作為中國古代祭祀祖先的場所,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封建宗法社會里,祠堂文化曾經發揮了慎終追遠、敬宗收族、凝聚血親、規范倫理的教化功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中國大陸曾經受到沖擊的祠堂文化逐漸復蘇,民間續家譜、修祠堂活動悄然興起。無錫“惠山祠堂群”共計有“神祠”“墓祠”“宗祠”“專祠”“先賢祠”“忠烈祠”“寺院祠”“書院祠”“園林祠”“行會祠”10大門類、28個分類,其數量之多、類型之廣、內涵之豐、保存之好,在全國首屈一指。

近年來,“惠山祠堂群”的保護、修復和發展受到無錫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力將其打造成一條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無錫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明辦從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的高度出發,會同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倡導各祠堂姓氏分會在祠堂文化建設中積極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各姓氏宗親在組織宗親會、祭祖、修譜、頒譜等儀式和活動中,更加突出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復興,教育引導宗親充分認識到“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的道理。

坐落于無錫惠山古鎮繡嶂街15號的“陸宣公祠”,就是無錫陸氏后裔祭祀、追思陸贄的宗祠。陸贄是中唐時期卓越的政治家,唐朝名相。他的品德風范和學養才能,深得當時和后人稱贊。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曾對陸贄嚴于律己、清廉自守的品格給予高度贊譽。2014年4月15日,無錫陸氏宗親會在“陸宣公祠”召開第一次宗親代表大會,無錫地區陸氏宗族180多名代表參加。大會前夕,原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陸定一之子、無錫陸氏宗親會榮譽會長陸德先生,是陸氏第八十一世孫,特意從北京發來賀電,傳遞其先父曾經對氏族宗親的期望,表達他對振興本家族的期待,其中特別向全體宗親敬獻一言:“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次改革,將推動中華民族進入一個偉大的時代。任何一個偉大的時代都不是贏在出發的起點,而是贏在改革的拐點。陸氏宗親聯合會應以全球420多萬陸氏族人為基礎,全力支持習近平總書記的改革,跟上這個偉大的時代,與中華萬姓同根一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而不懈努力!”

位于惠山腳下的“過郡馬祠”,是祭祀宋代皇親國戚徐王郡馬過孟玉的祠堂。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過氏分會每年都會在祠堂舉行春祭。祭祀活動展示了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也使后人的心靈得到凈化。過氏分會把傳統祭祀禮儀融入到現代文明中。以前祭祀燒紙錢,現在改為獻花。以前朗讀祭文只關注本家族命運,現在加入了許多與當今時代緊密相連的話語:如“幸逢盛世,小康初成。為國為民,不忘初心。天佑中華,復興偉業。”

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下屬不同姓氏的40多家宗親分會在組織開展祠堂文化活動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續編族譜、修繕祠堂、祭祖聯親為主要目的,以自愿參加為主要組織形式,不再具有封建宗法實體組織的社會動員功能,已不是傳統宗族形態的簡單再版和復活。現在的祠堂也不再是宗族內部的司法場所,而主要成為族人追思祖先的公共精神空間。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教育的持久開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深入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祠堂文化建設的主體——各姓氏宗親會成員的政治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普遍提高,祠堂活動越來越凸顯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時代主題。

二、主動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祠堂文化建設,核心價值觀在廣大宗親的祠堂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是由當地祠堂文化愛好者自發組織的民間團體,2004年由無錫市民政局批準成立,主管單位為無錫市文聯,以挖掘弘揚祠堂文化、傳承和諧道德風尚為宗旨,目前已有41家姓氏分會。在無錫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明辦的積極組織倡導下,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及其下屬各姓氏分會,都把“惠山祠堂群”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主動自覺將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融入到先賢事跡的整理、楹聯祭文的撰寫、宗親活動的講話、續修家譜的原則和各類祠堂文化的習俗中。

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主任徐元生先生,在數十家不同姓氏分會開展的祭祖活動中都應邀致辭,滿懷深情地寄望其后裔:要不忘祖恩、做到忠孝立品,要牢記祖訓、做到忠信樹人,要弘揚祖德、做到仁善為懷,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各行各業更加努力向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斗!無錫陸氏宗親會執行會長陸國鈞先生在一次宗親代表大會上特別強調,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積極培育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在聯宗續譜、傳承興族的工作中注重弘揚氏族優秀文化,傳承良好的家規家教和家訓家風,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道德風范,為民族強盛和社會和諧增添正能量。2016年5月,無錫陸氏宗親會制定的《關于續修陸氏家譜的若干指導意見》中,第二條就開宗明義指出續修家譜要堅持的原則:其編纂的史實內容要符合我國憲法,符合社會歷史前進方向,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做到對歷史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族群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

無錫秦氏傳承先祖北宋詞人秦觀的遺風,孝動天地,賢達輩出。惠山祠堂群“秦氏宗祠”以孝友文化聞名,并留有著名的“秦氏雙孝苑”。無錫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明辦以此為依托,聯合秦氏后人,共同建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友文化)教育實踐基地”,還組建“孝友文化志愿團”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

調查發現,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下屬各姓氏分會在組織開展宗親聯誼、尋根祭祖、修譜頒譜等活動中,普遍摒棄了“三從四德”“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等歷史糟粕,更加凸顯了對歷代先祖忠烈愛國、精忠報國、清廉愛民、誠實守信等優秀品質的繼承和弘揚。而廣大宗親在祠堂文化活動中接受這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的先輩們遺留下來的良好風尚的熏陶,少了說教味,多了親近感,更覺可親可近可學,入耳入腦入心。

比如,惠山祠堂群“濂溪周夫子祠”,祭祀的對象是《愛蓮說》的作者、理學大家周敦頤。因為“上承孔孟、下啟程朱”,周濂溪夫子祠屬皇帝御賜,還享受當時清朝政府的財政津貼。祠中有一塊濂溪夫子吏山祠祀碑,碑上文字記載中有這樣一組數字分外顯眼:“二兩一錢八分九厘三毫四絲六忽”,這是朝廷為周氏撥款舉行公祭時的其中一筆支出,說明周氏在使用朝廷公款的時候,會分外精細,并且明確記錄,表示未敢濫用一分一毫的公款。周氏后裔在聯親祭祖等活動中十分重視光大這一組數字的意義,教育和影響后人們像先祖那樣堅守清正廉潔、誠信敬業的品德風范。許多周氏后人表示,每當看到這一組數字,都會心生敬仰,心存敬畏。

三、大力弘揚祠堂文化中的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在優良家風家規熏陶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惠山祠堂群祭祀的人物群體,既有先秦時期開國肇基的吳太伯、春申君等帝王將相,也有封建社會造福一方的忠臣義士、鄉賢俊杰,如安史之亂中保民戰死的唐御史張巡、宋代抗金名帥李綱、明代抗倭英雄王其勤,以及司馬光、范仲淹、顧憲成等歷史文化名人。他們或于國有功,或于鄉有恩,或于家有德,其祠堂很多都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流傳千古的家風家訓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教育的寶貴文化資源。在無錫市委宣傳部和市文明辦的主持倡導下,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組織編寫了《無錫惠山祠堂群家訓集萃》,集納了惠山祠堂群共83個姓氏的117則家訓,作為全市青少年學生的輔助讀物。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成員、退休老編輯李文揚用10年時間完成了150萬字的《千秋家國夢——無錫惠山祠堂群人文故事集》。這一大部頭作品涉及惠山祠堂群73個姓氏110個祠堂200多人物的138個感人故事,成為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優秀讀物,被評為“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

各姓氏宗親會在祠堂文化活動中都把傳承優良家風家訓作為重要內容。無錫惠山錢武肅王祠,是吳越王錢镠遷錫裔孫為祭祀先祖錢武肅王所建的宗祠。錢王生前留有《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錢氏家訓》傳世,教誡后人處世做人的道理。尤其《錢氏家訓》提出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部分的訓誡,即使放到現在來衡量,都能體現出有機相融的正能量。無錫錢氏人才輩出,如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等。無錫錢氏宗長、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錢令希教授手書《錢氏家訓》,并制作成漆雕永久性布置在五王殿墻上。從2011年起,每次祭祖都組織參祭人員誦讀家訓。錢鐘書誕辰100周年,錢穆誕辰120周年,都特意組織小學生到故居集體朗讀家訓,演講學習家訓心得。寫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大詞人秦觀是錫山秦氏先祖。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秦氏分會對傳承家族文化傳統作出重要貢獻的本家族75歲以上老人評選“榮譽會員”,特意組織秦氏中小學生后裔向其授牌。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過氏分會在清明節過氏春祭活動中,專門組織數百名青少年兒童在祠堂內將一冊冊新修的載有過氏先祖家風家訓的《過氏宗譜》手手相傳,直至傳入祠堂譜箱,中央電視臺全程進行了直播。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徐氏分會還不定期在祠堂舉辦男女青年成人禮活動。

調查發現,惠山祠堂群很多祠堂的墻壁上都掛有家訓族規內容的牌匾,它包含了以忠、信、孝、悌為核心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有些內容,如敬長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師長、睦近鄰、崇儉樸、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賭博等倫理規范,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對今天青少年形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都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調查中,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許多專家學者反映,新時代的祠堂文化活動,絕對不是“放幾塊木牌子、來一幫老頭子、讓大家捐票子”,而是要特別注重挖掘祠堂文化中的良好道德風尚,傳承好千百年來的好家風好家訓,使之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方沃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要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江蘇無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祠堂文化建設的做法,對此具有啟示意義。

作者:中國政研會課題組  執筆人:常青 商波濤 劉曉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文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日韩乱码AV |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午夜福利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黄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欧美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