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振遠:莫讓鄉村成為社會輿論的垃圾箱

[ 作者:劉振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4 錄入:王惠敏 ]

對于肆意傳播鄉村負面消息的行為,必須及時加以遏制,不然“破窗效應”會使鄉村變成社會輿論的“垃圾箱”,對鄉村振興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處于轉型中的鄉村社會聚焦了眾多的目光。然而,回顧近幾年,從“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到“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東北農婦組團約炮”,再到日前刷爆朋友圈的文章《鄉村“怪現狀”!“做小姐”“做混混”被羨慕,鄉村道德潰退令人痛心》……

關于農村的負面消息屢見不鮮。其中,有的是僅從個人生活感受出發,對農村發展現狀作出的局部性、片面性判斷;有的是為吸引讀者或“為與眾不同,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刻意夸大農村社會存在的某些問題;還有的甚至可能是出于某種惡意或利益考慮,刻意捏造、傳播的假新聞。

這些負面消息,給鄉村社會的許多方面帶來不利,基層選舉、鄉村道德、教育公平、農產品安全……更為可怕的是,這些負面消息常常以比較“權威”的形象出現,要么“媒體報道”,要么“專家調研”,要么“當事人講述”,對于一些不明就里或者不了解鄉村的公眾而言,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容易造成錯誤的輿論引導。

這些負面消息,對鄉村社會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短時期內往往難以撫平。尤其是一些顯性影響,比如農產品安全謠言和虛假視頻的傳播,會對一個地方某種產業造成致命性打擊,嚴重損害農民的利益。而一些隱性傷害,比如對所披露村造成的社會心理負擔,往往沉入“風平浪靜”的農民生活中,產生負面作用的過程不容易被人察覺。

究竟是什么讓唱衰鄉村的怪腔怪調,變成了“余音繞梁”?從發聲者和媒體角度看,主要是社會責任的缺失。發聲者出于某種訴求,或將“小問題”搞成大問題,將局部問題夸大為整體現象;或沒有區別學術探討和公眾輿論之間的界限,將一些研究成果講成了駭人聽聞的普遍現實。媒體有時疏于辨別消息可靠性,但更多是片面追求關注度和所謂“新聞價值”,忽視了社會整體利益,尤其是農民的利益。

從公眾角度看,主要是對轉型期鄉村發展狀況缺乏深入認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社會的生產、生活和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在融入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村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有些普遍存在,更多的是局部發生。

更進一步講,許多問題實際上來自于城市不良風氣的熏染。隨著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村鄉土,城鄉互動的日益增加,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新理念沖擊鄉村傳統價值觀的同時,也將一些不良風氣帶到了鄉村,加上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更是加劇了這些風氣在鄉村的蔓延。

此外,由于不少人對小農社會淳樸民風、傳統道德和保守環境的記憶,與當下暴露出來的問題形成了巨大反差,從而加重了人們對鄉村發展的“反思”和鄉村衰敗的認同。而事實上,諸如拜金主義此類“惡疾”,城市病得更嚴重,只是在媒體上見得多了,公眾也就“見怪不怪”了。

對于肆意傳播鄉村負面消息的行為,必須及時加以遏制,不然“破窗效應”會使鄉村變成社會輿論的“垃圾箱”,對鄉村振興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因此,我們需要為鄉村多培一抔輿論凈土,為振興鄉村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作為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應當首先辨別事實真偽,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一方面,加強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宣傳,讓公眾更了解鄉村,呼喚更多的人關心鄉村發展;另一方面,客觀看待社會轉型期農村存在的問題,通過合理的渠道給予反映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作為公眾,需要提升自己的辨別能力,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風,成為輿論負能量的助推者。作為個人,應堅守社會責任,負責地對待自己傳播的每一條資訊,科學區分個人研究和社會輿論的關系,不能夸大其詞,更不能歪曲事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重農評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AV日韩综合Av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国内在线播放 | 原创AV巨作无遮挡国产 |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