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從2014年開始,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占全部旅游接待人數的1/3,而且有許多游客已經將鄉村旅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每過兩三個月,甚至每個月都會到鄉村休閑幾天。鄉村旅游帶活了一批鄉村,一些年輕人原本已經外流,在鄉村旅游發展起來以后,年輕人又回鄉開始從事旅游接待,已經開始衰落的鄉村重新煥發了生機。鄉村旅游對于減貧、鄉村振興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在看到一些地區鄉村旅游取得良好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鄉村旅游面臨的困難,需要采取科學的態度,審慎推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首先,鄉村旅游不可能遍地開花。成功的鄉村旅游往往需要有一定的條件。比如一些地方有良好的自然環境,適合人們休閑或度假;一些地方有著濃郁的鄉村文化,適合人們觀賞和學習;一些地方有良好的鄉村設計,充滿了鄉村的美感;還有一些地方有良好的鄉村知識體系,適合小孩體驗農村生活。不管有多少城市人向往農村生活,選擇鄉村度假和休閑,愿意體驗鄉村生活,相對于廣大的鄉村,游客仍然是有限的,不可能充滿所有鄉村,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會首先被人們選擇。
盡管沒有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的鄉村也可以通過良好的設計、人為地改造和適度的宣傳發展鄉村旅游,但是這需要非常好的設計和市場宣傳。一些地方不顧實際情況,不做市場調查,僅憑主觀意愿盲目開發鄉村旅游,設計雷同,缺少新意,往往會陷入失敗,最后投入打了水漂,農民不僅不能致富,還可能遭受經濟損失。
其次,發展鄉村旅游要高度關注村莊內部的利益分配,避免內部的利益沖突。鄉村旅游發展以后,往往只有部分農民家庭具有接待能力,許多家庭可能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參與旅游接待。即使全體村民參與了旅游接待,也會出現一些家庭客源多,一些家庭客源少的情況,這就會造成農民之間收入的差距,并因此引發矛盾。
一些鄉村旅游點出現了村民之間搶奪客源,也有一些村莊出現了其他矛盾。筆者曾經到訪過一個鄉村旅游點,因為只有部分家庭有接待能力,那些沒有接待能力的家庭就會抱怨,比如抱怨接待戶購買了大量的活禽,由此傳染了雞瘟,造成自己家里養的雞死亡;由于大量游客進入,導致村內的水源受到污染,環境受到影響,甚至一些游客跑到農民的果園中摘果子,等等。接待戶強調由于鄉村旅游發展,村內所有人都受益,那些沒有參與旅游接待農戶的農副產品也都賣出了好價錢,但是非接待戶卻抱怨自己從旅游中沒有得到好處,反而受到很多損失。這些抱怨的背后反映了旅游帶來了新的收入分配問題。
在一些鄉村旅游發展比較好的地方,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解決村內利益分配問題,村莊集體在收入分配的規則制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在梅里雪山被廣為人知以后,雨崩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自于提供馬匹供游客進出旅游景點,“牽馬”的收入就會在村民中按家庭平均分配;而一些客棧的收入則向村莊內外的投資客開放,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分配機制,既滿足了村民的利益,也提供了投資機會。
第三,鄉村旅游還要關注投資人的利益和村民利益的分配問題。一些高端的鄉村旅游往往會引入外來的投資,但是如何形成投資人和村民雙贏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旅游發展之初,由于投資人投入了大量資金,農民獲得部分補償,雙方往往相安無事,但是隨著旅游規模擴大打亂了村莊原有的生活秩序,且外來投資者從旅游中獲得的收入不斷增加,這時候就往往會產生矛盾。矛盾沖突較小的可能會出現農民抱怨,嚴重的甚至出現農民阻止游客進入鄉村。
外來投資主導的鄉村旅游往往會出現與農民的矛盾,因為游客的大量增加往往會影響農民的正常生活,而這些損失既難以計量,也難以補償。而且,農民的收入與旅游經營者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往往引起農民心理的不平衡。
最后,還要關注鄉村旅游帶來的環境問題。鄉村旅游必然帶來大量垃圾和廢水的增加,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處理機制,將給鄉村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而要建立好的鄉村垃圾、廢水處理機制,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比如鄉村旅游吸引人就在于其分散,但是分散的鄉村卻給污水處理帶來許多困難。
在發展鄉村旅游中,要把困難想得多一些,切忌盲目發展,因為鄉村旅游所造成的影響往往是不可逆的,比如大面積的水泥停車場一旦建成,要想再恢復成農田,會有很大困難。發展鄉村旅游,共同參與的科學規劃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青年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