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朱啟臻:堅持農戶的主體地位

[ 作者:朱啟臻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4-27 錄入:王惠敏 ]

近有一種現象值得警惕,就是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排斥農民,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排斥農戶。出現了要土地不要農民,要農村不要農戶的怪事情。之所以如此,一是追求極端利益觀念在作祟,二是對農民的主體地位缺乏認識和理解。今天,談兩個問題:一是農業離不開農民,二是農村不能沒有農戶。

一、農業離不開農民

最近遇到某公司負責人,公司流轉農民土地,按照工廠化方式實行標準化管理,給農民統一制服,集體勞動,每天按時上下班,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結果遭到農民的抵制。管理人員抱怨說,農民素質太低,不遵守紀律,不配合管理。 “磨洋工”,勞動質量很低,終因生產成本過高和效益低下而放棄。另一個案例,是某農業企業承包農民土地發展設施蔬菜,雇人打藥,結果越打藥蔬菜發病越嚴重,原來農民把農藥挖坑埋在地下,每天背著噴霧器噴撒清水。這兩個案例,引發人們思考,到底何種農業經營形式最適合農業生產。

我國現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其實,農業的家庭經營形式是世界各國農業經濟組織的普遍形式,這是由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村家庭特點所決定的。

首先,農業生產勞動具有綜合性特點,決定了農業組織不能像制造業那樣可以進行細密的分工。把一項復雜的工作分解成一系列簡單的勞動,是現代工業組織得以存在的基礎。農業勞動對象是生命體,有自身的生長發育規律,從播種到收獲的各個環節不可能像工業那樣,可由不同空間的若干勞動者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只能由一人在同一空間的不同時間內完成。再加上農業生產過程對于自然條件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其生命性、季節性、周期性等特點使得農業勞動過程需要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支配性。因此,農業勞動本身是難以實現統一標準的,勞動質量往往是由勞動經驗和勞動者的責任感所決定。大部分農業勞動技能不可能通過短時間的培訓來提高。因此,在為他人勞動的前提下,農業勞動過程中的機會主義是難以通過監督避免的。人民公社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任何人無法根據農業特點安排給勞動力最有效的勞動。

其次,農村家庭特點適應農業生產特點。是因為家庭是一個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為一體的一個組織單位,“男耕女織”是這種一體化生產功能的集中體現。以家庭經營成功的秘密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中國農村固有的經濟資源,即血緣家庭的內聚力。在家庭內部,是依據各盡所能實現密切合作的,家庭成員的行為規范不是靠規章、法律、制度等措施來實現,而主要靠個人的自覺、對家庭的責任來維系的。家庭的這些特點就契合了農業勞動的特點,形成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需要進行勞動計量、監督和管理的組織形式。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傾向于承包制的原因。

有些人不了解家庭經營的優勢,把家庭經營與小農生產劃等號,試圖通過“農業生產工廠化”“農民工人化”把農民變成既拿地租,又掙工資的農業工人,并以此為農業現代化標志。殊不知,這種排斥農民的農業形式,既傷害了農民,也傷害了農業,最終也使企業利益受到傷害。很多地方政府支持的土地流轉形成的規模化荒地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農戶賦予了農村靈魂

最近這些年,北京郊區的鄉村旅游發展很快,依托郊區良好的自然資源和龐大的客戶群體,度假村、觀光園、景觀農業、農家酒店等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呈現出很好的發展前景。但是,投資者大都在青睞鄉村的同時,排斥農戶。他們認為,農戶混在其中,給管理帶來了麻煩,農戶素質低,影響對游客的吸引。傾向于通過購買、租賃、置換等方式,把農民清除出“景區”之外。結果是建設了漂亮的民居;卻因沒有了農民而缺乏生機;號稱是民俗旅游,卻因缺少了農戶生活而變成死的民俗;農業景觀也因缺少了農民勞作而變得單調乏味。去農戶化的鄉村旅游,因資本的巨額投資和宣傳可能會紅極一時,但是也會因失去了鄉村的靈魂,而缺乏可持續的生命力。因此,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必須清楚農戶的地位和作用。

鄉村由多種要素構成,表現出多種功能,鄉村旅游就是重新整合鄉村要素,充分挖掘鄉村應有的功能,為滿足城市居民服務。鄉村要素包括鄉村的山、水、林、田、路等組成的鄉村自然資源;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鄉村手工業而形成的鄉村產業資源;村落形態、民居和村落公共設施等構成的村落建筑資源;農民的吃、穿、住、行等生活方式資源;民俗、節日、習慣、道德等文化資源;還有古跡、民間文藝、社會關系等。有人形容鄉村是一個精雕細琢的精美工藝品,然而所有這些資源都是通過鄉村居民這一主體連結起來而發揮其功能的。

首先是生產功能。包括種植業、養殖業、鄉村手工業,鄉村就是適應農業生產需要而產生的,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鄉村圍繞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形成了特定形態和結構,如果鄉村排斥了農戶,鄉村的生產功能就會削弱或消失。

其次,村落的生活功能。村落不僅有適合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也有適合人生活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去貨幣化的消費形式,群體性的娛樂活動,豐富的地方知識以及低碳生活方式,凸顯著勞動人民的生存智慧。近些年,有機生活熱潮的興起,慢生活理念的傳播以及人們對健康的追求,都要求人們重新分析和揭示村落生活的特點。但是,如果鄉村排斥活生生的農戶生活,鄉村生活就變成了表演和展覽。

其三,鄉村的生態功能。可以說鄉村是座生態文明的寶庫,不僅孕育著生態理念、信仰,也踐行著低碳生活方式。鄉村在保護耕地、修復生態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均發揮重要作用。鄉村的有機循環是可持續農業文化的精髓,為世人所數目。無論是生產,還是生活,蘊含在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中的和諧共生、良性循環等生態文明理念與實踐,都是通過農戶的行為保存和體現的,并構成了對城鎮居民的深層次吸引力。

其四,鄉村文化價值。中國的村落文化不僅表現在山水風情自成一體,特色院落、村落、農田相得益彰,形成的獨特村落景觀,更主要地表現在村落所具有的信仰、道德,村落所保存的習俗和所形成的品質與性格。民居、庭院、村落結構,廟宇、祠堂、標志建筑,文化設施、農業景觀,甚至古樹等有形的鄉村文化,是凝結鄉土記憶的公共空間。農業種植制度、鄉風習俗、生活習慣、節日慶典、日常禮儀、道德傳統、價值觀念與民間信仰等無形的文化承載著諸如誠實守信、守望相助、尊老愛幼、熱愛家鄉等一系列優秀品質。

其五,鄉村教化價值。村落是社會化的重要場所,農業勞動過程可以讓人們體驗勞動的艱辛,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在與自然打交道過程中,人們養成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從自然的品質和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在鄉村社會生活和各類儀式活動中學會了與人相處,掌握社會規范、明辨是非善惡的標準,培養了感恩與祈福的情操;鄉村對人的教化既注重向人們正面灌輸道理,又注意結合日常活動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達事明理。

事實上,無論是生產、生活、生態,還是文化與教化,鄉村功能的發揮無一例外都離不開農戶的存在和農民的現實生活,

無論以何種理由把農民排斥在鄉村以外,結果必然是村將不村。盡管鄉村的形態可能還在保留著,甚至被“美化”了,但充其量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活的鄉村已成為死的鄉村,因為農戶是保持鄉村活化狀態的唯一主體,失去了農民的鄉村就等于失去了靈魂。因此,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必須懂得農民、農戶對鄉村的價值,讓農民分享發展成果的同時,也成為財富的創造者。只有這樣,鄉村才有活力和生命力,鄉村旅游才能可持續發展。

2015.9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愛思想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永久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一级国产精品αV | 三级乱子国语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