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食堂化運動時期,《河北日報》對公共食堂的興辦發展作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并隨著運動的發展呈現為特征鮮明的四個階段。在宣傳動員方式上,《河北日報》主要采取了新聞評論、典型宣傳、文藝形式、設置專欄、與讀者互動等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極大地推動了食堂化運動的快速發展,但也存在片面性、理想化、過度政治化等問題。
關鍵詞:集體化時期/《河北日報》/公共食堂/宣傳動員
近些年來,有關集體化時期公共食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以往研究或從宏觀或以區域個案分析論述了公共食堂興衰的原因、歷史演變過程以及歷史經驗教及訓等①,推動了公共食堂研究的深入。然而,在食堂化運動中起重要宣傳動員作用的報紙卻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重視,迄今還未見相關的專門論著。報紙不僅是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更是保證國家政策有效推行和實施的重要工具。即使“一張省報,對于全省工作,全體人民,有極大的組織、鼓舞、激勵、批判、推動的作用”[1](P254)。本文即通過中共河北省委機關報《河北日報》對公共食堂的報道研究,分析其在食堂化運動中進行宣傳動員的主要方式、特點及效果等,進而探析報紙在集體化時期國家施政中的角色和作用。
一、宣傳動員的階段性特征
在食堂化運動中,《河北日報》肩負著非常重要的宣傳動員角色和任務,相關報道貫穿運動始終,公共食堂也占據了該報的相當部分版塊內容。隨著中央政策的調整和運動形勢的變化,《河北日報》對公共食堂的宣傳動員在不同時期也呈現了側重點的差異。總體上,《河北日報》對公共食堂宣傳動員的階段性與食堂化發展的階段性基本一致。具體如下:
1958年8月至11月為第一階段,側重宣傳公共食堂的優越性。開辦公共食堂在全國范圍內興起后,《河北日報》即于1958年8月19日發表評論員文章《一定要把公共食堂辦好》,總結了公共食堂的十大好處。之后,《河北日報》關于公共食堂的報道明顯增多,到11月底,報紙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于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的。據筆者初步統計,這個時期該報關于公共食堂的報道有近百篇。正是通過黨報對黨和政府指示、政策的傳達與解讀,對公共食堂優越性的極力宣揚,才使得基層民眾對食堂有所了解和認同,推動了食堂化的迅速發展。
1958年11月至1959年8月為第二階段,主要圍繞食堂整頓節約展開。食堂化運動開展后不久,糧食缺乏等問題日益暴露。隨后中央對其作了調整,加以改善整頓,《河北日報》的宣傳動員重點也有所轉變。1958年11月21日,該報頭版刊登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發出的《認真整頓提高農村公共食堂》指示全文,指出了食堂存在的問題,并在改善管理、調整規模、加強民主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食堂整頓要求。由此掀起《河北日報》集中宣傳動員節約整頓食堂的小熱潮。1959年1月1日,《河北日報》又轉發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員會關于群眾生活若干問題的規定,對如何辦好公共食堂也作出若干具體規定。從2月起關于公共食堂的報道明顯減少,至8月份,相關報道只寥寥幾篇,且多集中在4月份。
1959年8月至1960年3月為第三階段,主要圍繞“反右傾”和繼續強調公共食堂優越性展開。《河北日報》關于公共食堂的宣傳報道較第二階段明顯增多,據筆者粗略統計,該時期相關報道有70多篇,主要集中于重新強調公共食堂優越性和介紹各種“糧食增量法”經驗。如9月7日《河北日報》第二版即以“積極辦好農村公共食堂”為欄目標題,發表了多篇贊揚公共食堂的文章。9月23日又轉載了人民日報社論《公共食堂前途無量》,強調公共食堂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并對反對公共食堂的言論作了批判。雖然公共食堂再次被大張旗鼓的宣揚,但其面臨的嚴重缺糧問題并未解決。作為緩解糧食問題的“糧食增產法”也就成了報紙重點宣傳的主題之一。如10月6日就報道了《黑山縣“玉米食用增量法”》,介紹了其具體做法和效果。文后還刊發短評,要求各地積極試驗和推廣這一經驗。正是在報紙持續介紹和宣傳的帶動下,糧食增量法在河北省迅速推廣開來。
1960年3月至1961年6月為第四階段,主要圍繞以辦好食堂為中心抓群眾生活展開。經公共食堂的大力恢復,至1960年3月底,河北省參加農村公共食堂用飯總人數占參加公社總人口的89.7%[2](P186)。3月24日《河北日報》發表文章《社員生活好,生產步步高》報道了中共河北省各級黨組織更加強調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生活,普遍加強生活戰線的領導,以辦好公共食堂為中心狠抓群眾生活。4月10日又轉發了河北省省長劉子厚在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的發言《以食堂為中心全面組織人民生活》,指出關心群眾生活,解決吃飯問題,首先要解決糧食問題和辦好公共食堂。《河北日報》為此組織文章大力宣傳各地安排群眾生活,整頓食堂的經驗。如在中共河北省委肯定了清苑縣創辦的“吃飯大會”,并要求將其經驗大力推廣后,該報即于12月7日以《安排群眾生活大搞群眾運動的最好形式》為題予以介紹宣傳,動員推廣這一經驗。
二、宣傳動員的方式
食堂化運動中,《河北日報》對公共食堂作了大量的、全方面宣傳報道,起到了極強的社會動員效果。其宣傳動員方式多種多樣,十分靈活,主要如下:
1.新聞評論
新聞評論是報紙的主要文體之一,原人民日報社社長邵華澤曾總結黨報評論的作用:直接傳達黨組織聲音,具體體現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方向,有指導一個時期重要工作的功能;聯系、鼓舞群眾的一種形式;批評錯誤思想,同敵對勢力進行斗爭的一種武器[3](P2-6)。正因為黨報新聞評論的這些作用,許多讀者甚至常常將一些社論、評論員文章當作指示來看,作為工作中決策的重要依據。《河北日報》黨報的性質和特點也決定了其新聞評論在宣傳動員中具有上述所說各項作用。總體而言,《河北日報》在食堂化運動中起重要宣傳動員作用的新聞評論主要有社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等。
黨報社論是最能代表報紙和同級黨委對當前重大問題態度及立場的權威性言論,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指導工作、引領群眾和進行社會動員的重要方式。由于《人民日報》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的特殊地位,其社論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指導和輿論導向功能,對其重要社論的轉載也就成為各地方黨報的重要政治任務。《河北日報》同樣不斷轉載《人民日報》的重要相關社論用以指導本省公共食堂的發展,如1958年11月11日轉載社論《飯好菜也好——再論辦好公共食堂》,1960年10月27日摘錄社論《像抓生產一樣地抓生活》,等等。
除轉載部分《人民日報》重要社論,在公共食堂發展不同時期,《河北日報》都會發表社論以推動和指導公共食堂建設。如針對當時河北省農村普遍實現食堂化、托兒化后,社會上存在瞧不起此項工作的現象,《河北日報》發起討論并專門刊發社論《當炊事員、保育員是高尚的工作》予以批駁;社論還要求廣泛宣傳和解釋炊事員等工作的重要及光榮,糾正輕視此工作的看法。
評論員文章是僅次于社論的重要評論。《河北日報》有關公共食堂的評論員文章主要內容仍集中于宣傳公共食堂的優越性、批駁質疑或反對公共食堂的言論、指出辦公共食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如何辦好公共食堂以及強調加快或鞏固公共食堂的發展等。這可從文章標題一目了然,如《把農村公共食堂辦好》、《依靠群眾辦好食堂》、《積極改革炊具》等。
短評則以其短小精悍、生動活潑等特點成為《河北日報》在食堂化運動中進行宣傳動員運用較多的評論方式。其往往在宣傳報道公共食堂后,以短評的形式對之進行評論升華,或批駁或贊揚或指導,不一而足。如1958年12月13日短評《人人獻策獻計》,即在介紹了安國縣沙窩村辦公共食堂經驗后,對其提出的“人人為食堂辦一件事”口號予以點評,指出大搞群眾運動是辦好食堂的重要途徑。
2.典型宣傳
典型宣傳是中共進行社會動員時最常用的方式,以樹立和宣傳典型形象,通過榜樣示范鼓舞、引導群眾,進而達到組織、發動群眾進行政治運動或社會經濟建設的目的。《河北日報》在食堂化運動中進行宣傳動員時采取的典型宣傳主要有以下幾種:
群眾典型:公共食堂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場群眾運動,自然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宣傳群眾典型對動員人們參與支持公共食堂建設會起到很大作用。《河北日報》宣傳報道了許多在食堂化運動中表現積極的群眾,如雄縣某生產隊一社員個人就獻出12間房,作為食堂飯廳用[4]。懷安縣東風人民公社在組織群眾座談解決吃飯用房問題時,社員谷大昌自報將自住五間房騰出來做飯廳;另一社員見到谷大昌借房給食堂,即刻要請其搬到他家去住[5]。
食堂典型:《河北日報》樹立宣傳了許多表現突出的公共食堂,在介紹他們辦好食堂經驗的同時,也發揮了指導和引領人們行為的作用,意圖借此激發各地群起效仿,推進公共食堂建設。如1960年1月8日以《東紫煙生產隊食堂辦得好》為題介紹了新樂縣東紫煙生產隊辦食堂的經驗,同時還刊發了《中共石家莊地委決定開展學趕東紫煙食堂運動》的號召。2月24日又一次報道了東紫煙公共食堂“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生活”的經驗。10月6日再次發文《“四東”大辦食堂搞好群眾生活》介紹石家莊地區開展的學趕“四東”(即新樂縣東紫煙、元氏縣東壇山、正定縣東咬村、衡水縣東興)辦好食堂的群眾運動,并配發社論號召各地重視學習他們的經驗。
炊事員典型:公共食堂的開辦離不開炊事員,在當時社會上仍存在輕視以至瞧不起該工作的情況下,《河北日報》樹立宣傳炊事員典型就十分必要了。如對東紫煙生產隊食堂炊事員李小果就進行了多次宣傳報道。1960年1月6日刊發李小果的自述文章《爭當炊事工作的紅旗手》,介紹了炊事員李小果辦好食堂的經驗。后又陸續發表《食堂里的“紅大嫂”》、《節約用糧能手——李小果》等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予以宣傳贊揚,號召人們向其學習。
食堂管理員典型:在樹立宣傳炊事員典型的同時,《河北日報》也樹立宣傳了部分食堂管理員典型。如1959年1月19日以《是伙食管理學也是政治宣傳員》為題宣傳報道了武清縣某村食堂伙食管理員姚永強節約用糧的事跡,1960年10月27日以《馬記全被稱為“紅色管理員”》為題介紹了唐縣仁厚鎮公社某食堂管理員馬記全辦食堂的過程和經驗等。
基層干部典型:公共食堂的建立發展離不開基層干部的參與支持,《河北日報》同樣樹立宣傳了許多基層干部典型,介紹了他們辦公共食堂的經驗。如1960年9月23日以《溫德志被群眾譽為“好管家”》為題對涉縣明峪生產隊黨支部書記溫德志辦食堂經驗進行了重點宣傳報道,并同時發表《要像溫德志一樣抓好生活》的社論。隨后,對其事跡進行了大量宣傳報道。9月28日又開設《學趕溫德志》專欄,刊發了阜平、定縣、昌黎、邯鄲市區等地學習其經驗、開展競賽的文章。10月8日又發表“學趕溫德志在內丘”的一組文章。
3.文藝形式
《河北日報》公共食堂宣傳動員的主要對象是普通民眾,由于他們整體文化水平不高,通俗易懂的各種文藝形式報道也就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接受,比如民謠、順口溜、漫畫、小故事等。1959年8月,中共河北省委在關于改進《河北日報》工作的指示中要求,黨報文字上要做到口語化,力求運用精練、引人入勝并吸收群眾的生動語言[6]。通過這種最簡單、直觀,甚至夸張的方式,讓民眾了解公共食堂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從而達到宣傳動員的效果。
首先,發表了大量由基層民眾創作的民謠和打油詩,他們以歌頌公共食堂好為主題,朗朗上口、淺顯易讀。如某人民公社文化館人員所寫:“食堂化,真正好,不愁吃來不愁燒,生活逐步要提高,全體社員齊歡笑……”[7]某社員所寫:“食堂辦的好,社員吃的飽,生產干勁大,明年豐收跑不了。”[8]
其次,通過富有生動情節的小故事,從農民角度展現公共食堂所帶來的生活改變。這些小故事因其以講述民眾身邊事的方式呈現,形式上更加貼近生活,更易被人接受。如《火炬公社記事》就講述了幾個反映社員們熱愛公共食堂的小故事[9]。在這些小故事中,或通過主人公的口宣傳公共食堂的干凈和食品的多樣,或通過主人公講述親身經歷對比食堂化前后的生活等,進一步宣傳了公共食堂的優越性。故事描述精彩生動,極具感染力。
再者,漫畫以其更形象、更直觀的表達方式,使讀者一觀之下即能明了所要表達的含義。《河北日報》采用多種漫畫進行宣傳動員。如漫畫《兩種做法、兩種“產量”》即通過使用“糧食增量法”作出的碩大饅頭與不使用“糧食增量法”作出的小饅頭進行對比,以感官上的強烈沖擊效果凸顯“糧食增量法”的優越性[10]。
4.設置專欄與讀者互動
設置專欄、發表讀者文章或來信等是《河北日報》進行公共食堂宣傳動員的另一主要方式。通過讀者現身說法、參與問題討論、解答群眾疑問等,讓更多人參與到這場運動中來,以增強宣傳動員效果。如在《大家問、大家答》專欄中,就讀者對有關公共食堂的一些問題作了解答。在《吃飽吃好不浪費是辦好食堂的標準》及《工農論文選》專欄里刊登了部分干部群眾介紹辦食堂或論證食堂好處的文章。此外,還開設了《在我們食堂里》專欄,著重介紹河北省各地辦食堂的新經驗、新人新事。編者還在開篇語中寄語讀者,望各地踴躍賜稿,也期盼及時將對該專欄的意見和要求寫給他們[11]。
《河北日報》還開設了《讀者來信》專欄,刊登了一些表揚村黨支部辦食堂的經驗以及肯定報紙介紹的一些經驗、方法并建議推廣等方面的來信。編輯部對讀者來信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建議也進行了回復和采納。如很多來信要求報紙多介紹些生產隊和生產小隊如何領導群眾生活的經驗,編輯部即予以采納,并以編者按的形式寄語各人民公社、生產隊的負責人,希望他們都來總結介紹自己如何發動群眾過好日子、加強生活戰線、辦好食堂、搞好分配等方面的經驗[12]。
三、宣傳動員的成效及存在問題
1.成效
河北省食堂化運動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河北日報》的宣傳動員。河北省各級黨委在實際工作中大辦食堂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組織宣傳力量,運用一切宣傳工具,廣泛深入宣傳食堂的優越性.發動群眾用對比方法總結辦食堂的好處”[13](P174)。閱讀報紙便是其中措施之一,公共食堂也多備有書報供群眾閱讀。如樂亭縣城關人民公社的代張莊和關帝廟兩村的公共食堂飯廳里就有各種報刊、雜志等[14]。交河縣則要求,食堂建好大飯廳,飯廳旁設俱樂部,俱樂部內設閱覽室和圖書室,備有書報等,供社員閱讀和使用[15]。
報紙的宣傳報道對基層干部和群眾產生了直接影響。1960年9月《河北日報》對溫德志事跡進行報道后,各級黨委高度關注并迅速作出反映,紛紛表示要學習趕超。如刊載溫德志先進事例的《河北日報》送到昌黎縣果鄉公社后,公社黨委給與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全社生產隊支部書記座談會,并根據報道的經驗健全了伙食管理委員會,進一步推行計劃用糧、節約用糧[16]。
《河北日報》對公共食堂的全方位宣傳報道,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氛圍,產生很好的動員效果。該報通過轉發中央和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的相關政策與決議等,使干部群眾能夠及時了解、學習;新聞評論和各種典型的宣傳又對各地興辦及管理食堂工作起了動員指導作用,對公共食堂優越性的大力宣傳以及美好愿景的描述又增強了食堂的吸引力。如在食堂化運動初期,短短三個月時間,河北省就基本實現了全省的公共食堂化。在此,《河北日報》的宣傳動員起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河野正在考察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北日報》與河北農村社會后認為,黨報一旦普及之后,對集體化進程中的其他工作進行了促進,不能低估黨報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黨報的普及估計也會是促進“大躍進”等更大的社會變化的原因之一[17]。
2.存在的問題
由于時代的特殊性,《河北日報》對公共食堂的宣傳動員存在比較明顯的片面性、理想化和過度政治化問題。
新聞媒體應以客觀、公正的立場進行報道,如果只報道部分事實,強調或夸大一方面,忽視以至抹殺另一方面等,都會陷入片面性。《河北日報》在食堂化運動期間進行宣傳動員時,大力宣揚了食堂的優越性,樹立了許多優秀典型。雖然這能夠盡快形成對公共食堂的共識,加速運動的開展,但同時也使報道忽視甚至嚴重脫離了實際。如在樹立的群眾典型中,大多是贊揚村民主動積極獻出自家房屋作為公共食堂餐廳。但實際并非全然如此,其中不乏因受到任務指派等因素被迫騰出自住房的情形。這一點,1959年5月,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對昌黎縣果鄉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調查中即有所反映。據調查,該食堂占用了社員不少房屋和家具,有些還沒有給予合理的報酬,增加了社員負擔,更主要的是,很多群眾參加食堂并非遵循了自愿原則,而是“化”進來的[2](P174-176)。但這些問題,《河北日報》相關報道中并沒有太多涉及。諸如此類,難免使得《河北日報》在宣傳報道公共食堂進行動員時帶有一定程度上的片面化色彩。
理想化是《河北日報》在食堂化運動中進行宣傳動員時存在的另一問題,報紙為民眾描述了一幅過于理想化的美麗圖景。《河北日報》曾撰文總結公共食堂的十大好處,如發揮婦女勞動力的潛力,節約糧食和煤炭,加強干部與群眾團結,改善環境衛生,社員行動統一等[18]。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全然如此。據調查,河北省在1959年春季后,堅持在食堂吃飯的群眾只占總農戶的20%左右,不愿參加的占總農戶的50%,還有30%隨大流[13](P173)。足見大多數群眾對公共食堂的態度。
特殊的時代環境,《河北日報》在宣傳動員時自然也避免不了過度政治化的傾向,政治性也充斥和貫穿整個食堂化運動時期的媒體宣傳報道。如在辦食堂過程中,各報道首要提出“事事靠政治、時刻抓思想”,認為組織集體生活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改變,也是思想上的革命,必須政治掛帥,加強思想領導[19]。過度政治化的宣傳動員,給民眾以強大的政治壓力,也就造成從眾行為的產生。有人對徐水公共食堂的調查研究也表明,有很多人因害怕被孤立或挨批斗等,便“隨大流”參加了公共食堂[20]。
四、結語
誠如前述,報紙是深入了解及研究集體化時期中共如何具體進行國家治理和建設及其施政特色的一個重要路徑。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等制定后就要推行實施,這就需要干部群眾對其認識、了解和領悟,進而形成共識,如此才能使其真正落在實處,實現國家意志。在食堂化運動的推行過程中,中共河北省委積極貫徹中共中央指示,要求《河北日報》全面宣傳食堂化運動,鼓舞干部群眾革命干勁,及時反映和交流實際運動中的各項先進經驗,表揚各個戰線上的好人好事,以推動食堂化運動的發展。從《河北日報》對食堂化運動的宣傳動員實踐來看,也基本遵循了中共中央和中共河北省委的指示要求,產生了顯著效果。筆者對元氏縣一退休干部的訪談很能說明黨報對基層干部群眾的影響:“那時候(食堂化運動時期)村里大喇叭成天地廣播報紙社論,宣傳黨的政策、路線。組織干部群眾學習《人民日報》《河北日報》還有《石家莊日報》,一個人讀報,別人聽。我也讀過幾次報紙”②。但不可否認,食堂化運動時期《河北日報》的宣傳動員,以今觀之,明顯存在諸多問題,對公共食堂的躍進式發展錯誤也起了推波助瀾的負面化作用,其教訓十分深刻。
* 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集體化時期河北鄉村公共生活中集體意識研究”(HB15LS025)。
作者簡介:* 鄭清坡(1978- ),男,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當代社會史研究;高寒(1990- ),女,河北元氏人,河北大學歷史學院碩士生,主攻中國當代社會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學刊》2017年第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