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馬梅琳:中國的地權穩定性、勞動力配置與農業生產率

[ 作者:馬梅琳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07 錄入:王惠敏 ]

    導讀:農業改革和隨之而來的生產率提高曾為中國減少貧困和發展經濟做出過重大貢獻。然而,中國的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后,城市和農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很是令人擔憂。勞動力重新配置的不充分可能是導致農業和非農勞動力回報率差距拉大的關鍵原因。

    在中國,數量龐大的流動勞動力(即農民工)是支持非農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元素。很多時候,農民工自己或者其原生家庭中其他成員依然務農。很多學者認為,這樣的勞動力配置并不是最優的。他們指出,中國的土地和戶籍制度阻礙要素在市場上的自由配置。如何讓農村人口退出農作(exit farming)而進行穩定的全職非農就業是一個難題。

Deininger 等指出,土地政策中土地產權不確定會使農戶傾向于將部分勞動力滯留在土地上,以確保自己不丟失對土地的使用權(參見前沿研究第3期)。如果土地確權可以有效降低失地的風險,土地交易的成本也會隨之下降。這樣一來,農戶便更可能利用土地市場進行地權流轉,使有較高農業生產能力者耕種更多土地,而其他勞動力則可以全職從事非農工作。

作者強調,地權的穩定性是因地、因人而異的。土地市場的交易成本取決于一個地區的地權穩定程度和其他因素。作者利用某戶是否有確權書,是否在近年經歷過調地來描述其地權穩定度,而用某村村民擁有地權證書的百分比來估量當地土地市場的交易成本。

作者使用2000和2008年在全國六省調研采集的1093戶農戶的數據進行分析。他們首先把這些農戶按其勞動力配置的方式分成三類。一類是全職務農農戶,另一類是兼業農戶,最后是全職非農農戶。對比2000年的情況,64%的全職務農農戶已經于2008年轉型成為了兼業或全職非農農戶。另外,村級調地并不頻繁,而且進行過調地的村占比在下降。

作者研究了三個因變量:某農戶是全職非農戶的啞變量,該戶以非農收入為主要收入的家庭成員個數,和該戶投入非農工作的總天數。他們直接利用一個線性的簡化方程式(reduced form)來做計量檢驗。為了消除由不可觀察的農戶異質性(unobserved heterogeneity)造成的估測偏誤,作者分別用關聯隨機效應(correlated random effects)模型和固定效應泊松(fixed effect Poisson)模型進行了估計。

實證結果顯示,村級調地的經歷會降低農戶退出農作的可能性,但是不會對其非農勞動力供給產生顯著影響。地區地權穩定度的提升則可以使短期的外出務工率提升,但仍然不能使整戶退出農作的幾率提高。

最后,作者們利用一個Cobb-Douglas 生產方程和雙對數(double-log)模型估測了地權穩定性對于農戶生產率的影響。數據顯示,調地的經歷會使農業生產率下跌30%,而擁有地權證書則使農業生產率上升約30%。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農經好文章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免费一区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精品特黄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