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馬芹:城鄉共同體意識

[ 作者:馬芹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19 錄入:王惠敏 ]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城市,還是我們所關心的鄉村,我們大膽地將兩者劃為共同體意識之中。我們可以先把城鄉共同體意識理解為一種傳統意識,在這種意識的影響之下,城市鄉村“同呼吸共命運”。

傳統文化中儒家提倡的忠孝、禮儀、廉恥這些道德要求,都是為共同體服務的,帶有很強的共同體意識印跡。近代前的社會中,鄉土意識是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形態,它充滿了原始和質樸的味道。等到西方自由思想進入中國后,反對束縛、強調個性解放、個性自由,使得鄉土意識被眾人嫌棄,而西方強調的個人思想和行為開始凌駕于共同體意識之上。近代思想解放運動者,在反對儒家倫理道德的同時,也把這種共同體意識一并當做“糟粕”從中國文化中清理出去了。

曾幾何時,鄉村一度把主體置于城市意識之下,使得鄉村意識必須服從城市意識,被認定為愚昧。從字意上來看,所謂的城鄉共同體意識就是對城市、對鄉村的一種思想心境,沒有鄉村,哪來的鄉愁,沒有城市,哪來的現代化呢。當我們在關注“鄉村”的時候,不要忘了還有“城市”之現代文明;當我們在建設“城市”的時候,不要忘了還有溫暖的“鄉村”之家。

鄉土觀念是主體在長期的成長、生活、學習、交流中產生的對故土、家園、親人、朋友的持久感情,由此而形成了對舊有文化傳統的回憶、認同。中華民族本身重視血緣和親情,講究“光宗耀祖”、“落葉歸根”,因此鄉土觀念也就格外強烈。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所說:“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

但是近代社會發生了大變遷,“鄉下人”進城,在城市找不到歸屬感,才有了所謂的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實際上,當代很多人所謂的鄉土意識,是對童年回憶、下鄉情懷、遷徙文化、移民文化背景下的懷舊感情。

在現代化進程中,我們的城市意識是怎樣的呢?曾有人這樣說道:對于城市,我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然情感,這種情感維系著我們生活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這種情感本應得到加深,但是實際上,城市的變遷,生活空間的變化,城市激烈的社會競爭,所有的不確定性一直在壓抑著我們這種自然情感。

在急劇變化中的城市中,我們只能越來越明顯地發現,我們對于自己生存空間的支配能力、甚至是支配意識的能力在逐漸減弱,而城市也逐漸成為一種機器,它不斷在磨滅著城市個體的獨特性,并將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作用在居住其間的每個人身上,把每一個人都當成自己某一微小部分的對應物,并把屬于城市的意識形態和思維方式植入人們的大腦,讓人們變成城市的因子,變成貨真價實的城市人。

錢穆曾經這樣寫道:鄉里人終需走進都市,城市人終需回歸鄉村。科學落后的民族,如何習得科學,建設新都市,投入大群體而活動。城市人如何調整科學發展過度的種種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體生活,依然回過頭來重親自然,還使人享受些孤獨與安定的情味。這是現代人所面臨的兩大難題。而其求解決困難的方法與途徑各不同。這里需要各自智慧、各自聰明,誰也不該學步誰,誰也不須欣羨誰。

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鄉共同體意識,就是將發揮各自的優秀文化,在鄉村振興建設、在城市發展、在各民族凝聚力方面均發揮其作用。那么,在我們對價值共同體高度認同后,并促使認知共同體朝著積極、正面、良性的方向發展,把隔離和限制,把不同文明和社會融為一爐,才能實現城市鄉村共同進步,達到城市鄉村和諧發展的終極理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清農學堂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天堂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不卡在线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 特级全黄久久久久久 | 亚洲性影院在线看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