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上升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規模的擴大,中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呈加速態勢。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將不可避免地帶來農業人力資本的弱化,進而阻礙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對農業生產綠色轉型帶來潛在威脅。 社會網絡是農戶獲取技術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社會網絡能否有效緩解老齡勞動力在技術采納方面面臨的人力資本約束這一問題未能得到足夠重視。本文將以長江流域糧食主產省份——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農戶為研究對象,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老齡化與社會網絡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并探討社會網絡能否有效緩解老齡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宗族性網絡、朋友圈網絡兩個維度考察不同維度社會網絡有關影響的差異。
二、理論分析
(一)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一般而言,一項農業新技術從推廣到應用大致會經歷認知、評估、決策、采納、反饋等環節。而在這個過程中,老齡勞動力在勞動供給能力、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與年輕勞動力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這意味著,兩者在綠色生產技術采納方面所面臨的約束也會存在不同。進一步地,這將造成老齡勞動力對綠色生產技術的學習與應用能力不如年輕勞動力。不僅如此,老齡勞動力學習新技術的動機也更弱,因為在相同的學習成本下,老齡勞動力的受益時間遠短于年輕人,他們可能因此對采納綠色生產技術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說:
H1: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具有不利影響。
(二)社會網絡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社會網絡是農戶獲取技術信息的主要渠道,具有密集度高和傳播路徑短的特征,能夠有效彌補政府技術推廣服務供給的不足,在農戶的技術采納決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同時,通過與社會網絡中的成員進行換工、請他們幫工等方式,農戶可以獲得勞動支持,從而解決其在生產過程或技術采納中可能存在的勞動供給不足問題。此外,社會網絡也是農戶之間互動學習的重要平臺,借助社會互動交流技術使用心得,不僅能有效降低農戶的技術學習與使用成本,對農戶積累技術知識從而實現“干中學”也具有重要影響。另外,社會網絡還能為農戶提供采納綠色生產技術所需的物質資本和資金支持,提高他們的風險承擔能力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說:
H2:社會網絡的拓展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具有積極影響。
(三)社會網絡的拓展對老齡化影響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緩解作用
其一,借助于社會網絡,老齡勞動力能夠在綠色生產技術應用過程中及時獲得幫工支持,從而解決勞動供給不足問題。其二,社會網絡的拓展能降低技術信息的不對稱性,有助于提高老齡勞動力對綠色生產技術的認知程度。此外,老齡勞動力還能借助社會網絡獲取他人采用綠色生產技術的經驗,有助于緩解他們在綠色生產技術采納過程中認知能力的約束。其三,穩定而緊密的社會網絡成為老齡勞動力就綠色生產技術進行溝通與互動的交流平臺,能幫助他們應對綠色生產技術應用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實現“看中學”“干中學”,從而緩解老齡勞動力采納綠色生產技術的學習能力約束。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說:
H3:社會網絡的拓展能緩解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約束。
然而,不同維度的社會網絡對老齡化影響農戶綠色技術采納行為的緩解作用可能存在差異。農戶的社會網絡網絡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宗族性網絡,是建立在“親緣”基礎上的一種側重于強度的社會網絡;另一類是朋友圈網絡,在建立在“業緣”或“地緣”基礎上的一種側重于廣泛性的社會網絡。不同維度社會網絡所能發揮的作用存在較大差別,譬如在技術擴散初期,農戶的技術采納主要建立在對推廣者本人信任的基礎上,宗族性網絡因信任半徑小而能在這一階段發揮巨大作用。這意味著,宗族性網絡與朋友圈網絡會因為農戶間親疏程度的差異而對他們的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產生不同影響。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說:
H4:不同維度社會網絡對老齡化影響農戶綠色技術采納行為的緩解作用存在差異。
三、估計結果與分析
(一)老齡化與社會網絡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
1.老齡化的影響。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即老齡化程度越高,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程度越低。這一研究結果驗證了前文提出的假說1,表明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確具有不利影響。
2.社會網絡的影響。社會網絡變量在5%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且估計系數為正。這一研究結果驗證了前文提出的假說2,即社會網絡的拓展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具有積極影響。此外,宗族性網絡和朋友圈網絡均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的采納程度有正向影響。這說明,不論是宗族性網絡,還是朋友圈網絡,都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二)社會網絡對老齡化影響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緩解作用
老齡化與社會網絡的交互項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且估計系數為正,表明社會網絡的拓展的確能緩解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負向影響,從而驗證了假說3。此外,本文感興趣的另一個問題是,不同維度的社會網絡,譬如宗族性網絡和朋友圈網絡,是否都能有效緩解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程度的不利影響。估計結果顯示,兩個維度社會網絡變量與老齡化交互項的系數均為正,但僅宗族性網絡與老齡化交互項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這表明,宗族性網絡能顯著緩解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程度的負面作用。這一估計結果驗證了本文提出的假說4,即不同維度社會網絡的緩解作用存在差異。兩種社會網絡的緩解效應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農戶“信任半徑”的差異,宗族性網絡因其信任半徑小而能發揮更重要作用。
(三)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估計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采用其他學者所選取的老齡化指標與單一社會網絡指標,再次估計老齡化與社會網絡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無論是作用方向還是顯著性狀況,老齡組農戶、宗族性網絡、朋友圈網絡以及前者與后兩者交互項的估計結果與上述結果都較為一致。這說明,老齡化、社會網絡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影響的前述研究結果較為穩健。
四、結論與政策啟示
第一,總體來看,樣本農戶采納綠色生產技術的比例較高,但采納2項或以上綠色生產技術的農戶僅占29.7%;第二,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社會網絡的拓展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即使選取不同的代理變量,該結論依然穩健;第三,社會網絡的兩個維度,即宗族性網絡與朋友圈網絡的拓展均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行為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第四,社會網絡的拓展能較好地緩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的不利影響,但在社會網絡的兩個維度中,僅宗族性網絡的緩解效應顯著,而朋友圈網絡未能發揮類似的顯著作用。
基于本文研究結論,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啟示:第一,通過創新農業技術培訓與推廣方式,提高老齡勞動力的技術培訓參與率,從而改善老齡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為提高老齡勞動力綠色生產技術的采納程度創造條件;第二,在技術推廣初期,可以利用社會網絡尤其是宗族性網絡提升技術傳播速度,為老齡勞動力“看中學”與“干中學”提供便利條件,從而提升綠色生產技術的推廣效率;第三,為老齡勞動力搭建專門的公共社交互助平臺,譬如設立老年活動中心、組建老年文藝隊以及成立生產互助小組等,為老齡勞動力互動交流、拓寬信息交流渠道以及擴大朋友圈創造條件,以更好地發揮朋友圈網絡在綠色生產技術推廣中的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觀察》2018年第4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