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熊春林等: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與改進對策研究

[ 作者:熊春林?張亞嵐?田語?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9-25 錄入:吳玲香 ]

【摘要】在借鑒國內外網站評價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構建了一套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個評價指標的影響權重,對我國11個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所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服務平臺進行實證評價。結果表明,各省(區)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發展不均衡且整體服務能力不高。對此,應該進一步改良平臺界面設計、提升平臺系統性能、優化平臺服務內容、拓展平臺服務功能、提高平臺社會關注等,以促進平臺更好地開展信息化服務。

【關鍵詞】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 評價指標; AHP; 改進對策

引言

21世紀以來,我國互聯網事業發展迅速,網站平臺建設呈現出飛快發展態勢。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了7.351億,網站總數為506萬個。網站平臺已成為人們獲取生產生活信息的重要載體。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以信息化帶動農村農業現代化,國家先后實施“金農工程”、網絡“村村通工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特別是自2009年開始科技部、中組部、工信部聯合在山東、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廣東、重慶、貴州、新疆、青海、云南、江西、浙江等13省(市、區)進行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各示范省以此為契機紛紛推進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目前已有11個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的服務平臺建成并開展服務。這些平臺迅速成為各省(區)開展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的重要支撐。它們服務能力和影響力的大小將決定其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能否為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驅動力。本文著眼于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據此總結經驗和發現問題,提出改進平臺建設的對策建議。

1 文獻回顧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2.1 研究文獻回顧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廣泛運用,為更好地發揮信息化服務的作用,國內外學者對信息服務平臺評價進行了深入研究,現有成果總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其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Durova和Amin以界面設計、信息質量作為網站平臺評價標準[1]。Manal Abdel-Kader等人從網站內容、界面設計、網站功能、服務性能和用戶滿意度等方面設計的網站評價標準[2]。劉義誠、李華從數據監測、技術創新、信息內容、安全管理制度及主觀測評等5個方面構建了我國農業網站評價指標體系[3]。范佳佳、葉繼元根據21世紀以來學術界網站評價研究成果,對評價指標類型進行總結,指出網站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外部特征、網站內容、組織性能、技術因素、服務情況以及其他標準等6大類[4]。王云娣認為我國政府農業信息網站評價指標體系應該包括網頁數量、文件數量、被鏈接數、網頁顯示數、網站PR值、IP訪問量、人均頁面瀏覽量、百度指數等8個方面[5]。其二,評價方法的采用與創新。Kline等人采用改良后的BSC評價方法,從用戶友好性、網站的吸引力、市場營銷的有效性和技術等4方面對網站進行了評價[6]。崔艷紅運用TAM技術接受模型,從網站功能設計、信息內容、數據監控等3個方面構建農業網站的評價模型[7]。Jon Taylor從風格、結構、技術、內容、策略和管理等6個方面系統地提出了網站信息評價的理論框架[8]。Zhang Caiqing和 Lin Ming依據決策二叉樹理論成功構建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評價模型,以此對電子商務網站進行評價[9]。孫艷玲等、Deng Shangmin 和 MenWeili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模型對農業網站效率進行了評價[10-11]。沈思運用多層模糊法對陜西省農業信息網站進行了評價[12]。熊曉元和李陽旭運用鏈接分析及信息構建方法對我國西部12省市區政府農業網站進行了評價[13]。王云娣、劉婧運用層次分析法(AHP)評價了我國的政府農業網站[14-15]。其三,評價數據的獲取方式。學者們主要依據主觀定性評價和客觀定量評價獲取信息網站評價的相關數據。劉婧、Menno de Jong 和 LeoLentz依據專家評議方法獲取網站質量評價數據[16-17]。沈思、Wang Weiping等依據用戶調查法獲取各種網站評價指標的數據[18-19]。熊曉元和李陽旭、M.Thelwall利用網絡鏈接分析方法獲取網站評價的客觀數據[20-21]。王云娣以網絡鏈接數和PR值作為網站評價的客觀數據[22]。

上述研究成果對于本研究富有啟迪,但現有的網站平臺評價基本以單一的主觀性評價或者客觀性評價為主。主觀定性評價雖然可以依據問卷調查獲取更廣泛的數據和反映用戶的實際需求,但往往容易摻雜個人情感,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客觀性評價雖然可以利用服務器日志等技術分析獲取客觀數據,但受到統計指標的約束,難以全方位地評價網站的整體影響力。網站平臺評價必須全面考慮評價指標構建、評價方法選取和評價數據可獲得性。本文企圖將主觀性評價和客觀性評價相結合起來,依據網絡技術分析和專家打分法獲取評價指標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指標權重,對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進行評價。

1.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已有相關研究成果,充分考慮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的特點,認真聽取相關專家學者的建議,盡量兼顧指標的科學性、系統性、代表性和數據可獲得性,筆者在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中,設置了界面設計、系統性能、信息內容、特色功能、社會關注度5個一級指標和19個二級指標(如圖1所示)。

51.png

(1)界面設計。界面是平臺提供信息服務的窗口,好的界面設計能夠促進平臺推廣和吸引更多的用戶。平臺界面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向用戶充分展示條理化信息資源及集成化信息服務,同時給用戶美的視覺感受,具體表現為平臺的導航性、美觀性和可理解性[23-24]。導航性主要反映界面指示用戶尋找他們需要內容的容易程度、時間成本。平臺界面的導航性好,有助于用戶以更短的時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美觀性是指平臺界面給予用戶的美感程度。平臺界面美觀,能夠給用戶帶來愉悅,形成良好的外觀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可理解性是指平臺界面的文字、圖標等表達的清晰程度和可認知程度。平臺界面所用文字、圖片等簡明扼要地表達其所含信息,能夠使用戶更容易理解,有利于用戶更好地接受平臺服務。

(2)技術性能。技術性能主要反映平臺服務的技術支撐能力,包括訪問速度、網站PR值、站內搜索便捷性、系統運行穩定性等[25-26]。訪問速度是指訪問平臺的平均加載速度。訪問速度越快,用戶利用平臺的時間效率越高、心情越愉悅。網站PR(Page Rank)值是用于標識網頁的等級/重要性的一種指標,也是衡量網站平臺受歡迎程度的重要指標[27]。站內搜索便捷性主要衡量平臺站內搜索相關信息的方便性和快捷性。站內搜索越便捷性,用戶在平臺中越能方便、快捷、準確地找到所需信息。系統運行穩定性反映平臺運行的流暢穩定情況。系統性能越穩定,平臺內部點擊就越流暢。

(3)信息內容。信息內容是指網站平臺所提供服務信息的內容數量多少及其質量高低,具體表現為網頁數量、文件數量、內容全面性、信息時效性等[28-29]。作為新建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其信息內容的豐富程度和時效性決定了它吸引用戶的多少,也是平臺產生網絡影響力的基礎條件。網頁數量是指平臺的網頁在搜索引擎所包含的所有網頁個數。文件數量是指平臺所擁有的各種類型數字資源的總量,具體包括DOC、PPT、TXT、PDF、XLS等不同格式的文件[30];內容全面性是指平臺整合各種涉農信息資源以全面服務“三農”的情況;信息時效性是指平臺信息資源及時更新情況。平臺信息數量越多、內容越全面、時效性越強,其服務能力越強。

(4)特色功能。每個平臺網站不僅具有一般性功能,而且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定的服務對象,具體體現在互補性資源鏈接、在線幫助服務、特色服務、個性化服務等方面[31-32]。互補性資源鏈接是指平臺鏈接其他涉農網站平臺的情況。平臺互補性的有效資源鏈接可以給用戶帶來更方便的體驗和提供更廣闊的服務平臺。在線幫助服務是指平臺提供人工在線幫助服務的情況。平臺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人工在線幫助服務,能夠有效幫助用戶解決在接受服務中所碰到的各種難題。地方特色服務主要衡量平臺所提供的信息服務與當地“三農”發展實際需求的匹配程度。平臺根據各省(區)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經濟水平、社會狀況等區域差異性提供信息化服務,會深受涉農用戶歡迎。個性化服務是指平臺設置用戶討論交流場所、注意用戶體驗、滿足不同群體服務需求等情況。

(5)社會關注度。社會關注度是從用戶出發,檢驗網站平臺的受歡迎和被利用程度,可以通過導入鏈接數、人均頁面瀏覽量、獨立訪問者數(UR)、被報道新聞數量等來衡量[33-34]。平臺的社會關注度越高,說明用戶越關注這個網站,網站的利用率也就更高。導入鏈接數是指平臺被其他網站平臺鏈接的數量,是衡量平臺受其他網站平臺的關注程度。人均頁面瀏覽量是指在一定周期內平臺頁面被瀏覽的平均數量。獨立訪問者數是指在一定統計周期內訪問平臺的用戶數量。無論這個用戶訪問這個網站多少次,每一個固定的訪問者只代表一個唯一的用戶,獨立訪問者越多,代表平臺推廣越有效,受關注度越高。新聞數量是平臺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上所能搜索到的歷史新聞條數。被報道新聞數量是社會及媒體對平臺關注的重要體現。

研究對象與數據來源

2.1 研究對象

目前,我國有13省(市、區)被批準進行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除重慶市和江西省外,已有11個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的服務平臺建成并開展服務,它們分別是:湖南—湖南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http://www.hn12396.cn);山東—齊魯三農科技網(http://www.qlsn.cn);湖北—湖北智慧農村網(http://www.hbncw.cn);安徽—安徽省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大平臺(http://dpt.ahnw.gov.cn);河南—河南省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綜合服務平臺(http://nc.hnkjt.gov.cn);青海—青海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http://fw.qhinfo.net);浙江—浙江農村信息化示范省綜合服務平臺(http://www.efarm360.com);云南—云嶺先鋒綜合服務云(http://www.12396.yn.gov.cn);貴州—貴州農經云平臺(http://cloud.gznw.gov.cn);廣東三農直通車(http://www.gdcct.net);新疆—新疆興農網(http://www.xjxnw.gov.cn)。

2.2數據來源

按照圖1所示的評價指標體系,筆者于2017年5月19日-21日進行客觀評價數據和主觀評價數據采集。客觀評價數據是指可以直接通過搜索引擎、網站流量統計和分析工具等技術手段自動獲得網站平臺評價的各種具體數值。《2015年中國網民搜索行為調查報告》顯示,百度搜索在搜索引擎用戶中的滲透率達93.1%。本文以百度搜索引擎獲取各平臺在訪問速度(X21)、網站PR值(X22)、網頁數量(X31)、文件數量(X32)、導入鏈接數(X51)、人均頁面瀏覽量(X52)、獨立訪問者數(X53)、被新聞報道數(X54)等方面的客觀指標評價數據。主觀評價數據是依據專家評議法和用戶調查法獲得網站平臺評價的各種具體數值。通過專家對網站內容質量做出評判,是一種較為可信、可靠的評價方法,尤其適用于對多個網站平臺的比較評價[35]。筆者邀請來自湖南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等從事農村農業信息化研究的15位專家,對各平臺在導航性(X11)、美觀性(X12)、可理解性(X13)、站內搜索便捷性(X23)、系統運行穩定性(X24)、內容全面性(X33)、互補性資源鏈接(X41)、在線幫助服務(X42)、地方特色服務(X43)、個性化服務(X44)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非常好”得9-10分,“好”得7-8分,“一般”得5-6分,“不好”得3-4分,“非常不好”得1-2分,將各位專家打分的均值作為各項主觀評價指標的得分。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工具和專家評議法,得到11個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詳見表1)。

52.png

3 實證分析

3.1 模型構建

3.1.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本文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測算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由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薩蒂(A.L.Saaty)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它是一種集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于一體的系統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方便、適用廣泛等優點。運用層次分析法,能夠對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與運行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描述。根據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指標體系,明確各級及其各個指標之間的關系,以此建立一個由目標層(總體評價,即X)、準則層(5個一級指標,即X1、X2、X3、X4、X5)、方案層(19個二級指標,即X11-13、X21-24、X31-34、X41-44、X51-54)構成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層次分析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3.1.2 構造相對比較判斷矩陣

筆者根據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層次分析結構模型,在對每層次的各項指標進行兩兩比較的基礎上,構造下一層次對上一層次的判斷矩陣,一共獲得6個判斷矩陣,即第二層準則層(5個一級指標)與第一層目標層構造“總體評價”矩陣,第三層方案層(19個二級指標)與第二層準則層(5個一級指標)依次構造“界面設計評價”矩陣、“系統性能評價”矩陣、“信息內容評價”矩陣、“特色功能評價”矩陣和“社會關注度評價”矩陣。

3.1.3 確定各個指標權重

筆者邀請前面所提到的15位專家依據判斷矩陣中的比例標度(1-9及其倒數),對每一級(6個矩陣)的各指標進行兩兩比較,給各指標相對于其他指標重要性的打一個分值,再求和取均值得到衡量每一個指標重要程度的量化值。然后,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軟件(yaahp Free SetupV7.5),依據量化值對各判斷矩陣計算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即CR<0.1。對于未通過一致性檢驗的指標,筆者采取再次咨詢專家,重新對這些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打分,直至所有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最后,運用AHP分析法軟件計算出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指標的最終權重(見表2)。

53.png

3.2 數據處理與計算

3.2.1 數據處理

原始數據中不同指標的量化標準不同,數據差異較大,對結果分析也會造成很大的困難。為了消除指標之間的量綱影響,使各項指標之間具有可比性,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正相關指標標準化處理公式為:Xi¢ =(Xi-Xmin)/(Xmax-Xmin)′100,負相關指標(平臺訪問速度X21)標準化處理公式為:Xi¢ =(Xi-Xmax)/(Xmin-Xmax)′100。

在上述公式中,Xi¢為標準化處理后的數值,Xi是指標的原始數據值,Xmin代表該項指標原始數據中的最小值,Xmax是該項指標原始數據中的最大值。利用上述公式對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11個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各項二級指標的標準化值。

3.2.2計算結果

采用Excel軟件作為數據統計工具,根據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和各個指標的權重,依據公式Xi=∑WijXij(i=1,2,…,n;j=1,2,…,m)(W為權重,X為各項二級指標的標準值)計算出每個國家示范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各項一級指標的得分并進行排名(見表3)。然后依據公式X=∑Xi(i=1,2,…,n)計算出每個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的總得分并進行排名(見表3)。

54.png

3.3 評價結果及分析

3.3.1 一級指標得分結果分析

在11個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的二級指標得分中,界面設計(Χ1)、系統性能(Χ2)、信息內容(Χ3)、特色功能(Χ4)和社會關注度(Χ5)五項指標得分的標準差分別為2.64、0.91、5.75、5.28和5.76。這表明各示范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在系統性能和界面設計方面差距比較少,而在信息內容、特色功能和社會關注度上差距比較大。進一步分析如下:

(1)界面設計。各示范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一般是由政府委托高校科研院所、IT企業等組織機構進行建設和維護。這些機構具有雄厚的人才、技術優勢和豐富的平臺建設、維護經驗,能夠設計出具有較高水平的平臺界面。各示范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界面符合導航性、美觀性和可理解性的基本要求,差距不大。

(2)系統性能。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普及及其成本降低,網站平臺的技術性能越來越先進。各示范省通過中央財政支持和自己籌措資金,擁有較充足的平臺建設資金保障,均按照較高技術要求進行平臺建設。各示范省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系統性能相對較先進,差距極少,是所有一級指標得分差距最少的一個。

(3)信息內容。各示范省在農村農業信息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中,企圖整合各種涉農信息資源,實現“一網打天下”的目標追求。然而,我國長期以部門為條塊推進農村農業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部門壁壘,使得各種涉農信息資源整合變得異常困難。各省(區)成立了以省(區)一把手為組長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領導小組,比較順利地推進了技術層面、服務網絡等方面工作,但多省在信息資源整合上推進不順利。這就使得各省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在網頁數量、文件數量、信息全面性、信息時效性等方面參差不齊。有的平臺因信息資源整合困難,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尷尬局面。

(4)特色功能。因自然環境、地理條件、經濟水平、社會狀況等明顯不同,各省(區)農業經營規模與種養品種各不相同,農民、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用戶的信息需求也存在巨大差異。凝煉已有農村農業信息化特色和服務本省“三農”發展是各省(區)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必須重視的問題。平臺特色功能開發與利用難度大,各省(區)對此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不同,因而他們所建設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在鏈接其他涉農網站平臺、建立健全在線服務、瞄準區域“三農”發展需要、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等方面表現出較大差別。

(5)社會關注度。各示范省的農村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建成后,在服務“三農”中取得了一定社會效益,受到了社會關注。但因各省(區)的宣傳推介、基層服務站點建設等方面工作落實力度不一,平臺的社會關注度差異十分明顯。

3.3.1 最終得分結果分析

11個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最終得分的標準差達12.72,相互之間的差距顯著。本文將11個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評價結果劃分為三類,即60分以上為A類平臺,40-60分為B類平臺,40分以下為C類平臺,并對每類平臺進行分析。

(1)A類平臺。這一類平臺有湖南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65.43)和河南省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綜合服務平臺(62.21)。湖南和河南是農業大省,兩省都重視以信息化驅動農村農業現代化,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戰略轉變。湖南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由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北京聯信永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湖南騰農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集成了高校科研院所的雄厚人才基礎與強大科研能力、IT公司的技術優勢與經營經驗,使得平臺5個一級指標得分,除“信息內容”、“社會關注度”名列第二、第四外,其余三個指標均名列第一。河南省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綜合服務平臺由河南省科技廳主辦,在政府部門的直接推動下,能夠迅速提升平臺的“社會關注度”和較好地彰顯平臺服務區域“三農”的“特色功能”,這兩項指標得分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三,但政府部門在技術應用層面不及IT公司,從而影響平臺的技術水平,其“界面設計”和“系統性能”得分排名比較靠后,均名列第八。

(2)B類平臺。這一類平臺包括新疆興農網(46.40)、湖北智慧農村網(44.71)、廣東三農直通車(44.08)、安徽省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大平臺(42.10)和齊魯三農科技網(41.85)。此類平臺的一級指標得分排名大多居于中等水平,但個別指標得分排名不平衡。新疆興農網重視整合各類涉農信息資源并進行及時更新,“信息內容”指標得分排名第一,但網站平臺由于剛剛進行試運行,其性能相對不穩定,“系統性能”得分排名第十。湖北智慧農村網“界面設計”得分排名第三,但由于對系統維護不力,“系統性能”得分排名第九。廣東三農直通車注意結合廣東“三農”特色提供信息化服務,“特色功能”得分排名第二,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社會關注度”得分排名第十。

(3)C類平臺。這一類平臺包括浙江農村信息化示范省綜合服務平臺(36.84)、貴州農經云平臺(30.36)、青海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30.25)和云南云嶺先鋒綜合服務云(23.77)。此類平臺的一級指標得分排名大多靠后,但也有自己的亮點。浙江農村信息化示范省綜合服務平臺的“界面設計”、“系統性能”得分排名居中上水平,分列第四、第五。貴州農經云平臺的“社會關注度”得分排名居前列,名列第三。青海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信息內容”得分排名第三。云南云嶺先鋒綜合服務云的“系統性能”、“社會關注度”得分排名相對靠前,分列第三、第五。

4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4.1 研究結論

本文構建了一套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對11個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的綜合服務平臺進行了評價,得出以下結論:其一,11個省(區)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綜合得分差距明顯,最高得分為65.43,最低得分為23.77。其二,從縱向上看,11個省(區)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5個一級指標得分不均衡,它們在“系統性能”和“界面設計”上得分差距相對較少,而在“信息內容”、“特色功能”和“社會關注度”上得分差距相對較大。其三,從橫向上看,在同一平臺內,各一級指標得分也相互不均衡。11個省(區)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都有自己的亮點,但也存在不足。概而言之,11個省(區)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總體得分不高,且發展不均衡。

4.2 對策建議

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推廣都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只有聚焦用戶(廣大農民、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實際需求,不斷優化平臺界面設計、升級平臺系統性能、整合涉農信息內容、強化平臺特色功能和提升平臺社會關注度,才能有效提升平臺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更好地適應農村發展新時代、肩負農村發展新使命和服務農村發展新征程,為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和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4.2.1 重視用戶體驗,改良平臺界面設計

平臺界面是平臺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窗口。平臺界面設計與優化,只有以“用戶至上”為原則,以用戶體驗為基礎,充分考慮用戶的個體特征和實際需求,才能讓用戶輕松地接受信息服務和獲得良好的視覺體驗,才能贏得用戶的關注、青睞和使用。11個省(區)的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界面設計雖基本符合簡明、易用、美觀的原則,但仍需根據農民的群體特征和使用反饋情況進行優化。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使用對象主要是廣大農民。他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信息技術利用能力相對較弱,平臺界面設計必須充分站在農民的角度進行優化,使欄目布局更加簡明易用和美觀大方,使欄目名稱和圖標更加容易理解。

4.2.2 加快技術升級,提升平臺系統性能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更新越來越快,功能越來越強大。用戶對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性能的期望也隨之不斷提高。對此,其一,各平臺必須定期對系統進行有效維護,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確保系統性能保持較高水平并實現高效運行,做到用戶訪問平臺“即點即開”。其二,必須根據用戶反饋意見和平臺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改進平臺系統性能,完善平臺內部的信息搜索工具,優化平臺內部系統鏈接,更快捷更高效地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其三,特別是以不斷滿足用戶日益增高的技術期望為目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及時對平臺系統進行技術升級,使平臺系統性能更新與時俱進,更好地適應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和農民全面發展的需要。

4.2.3 瞄準用戶需求,優化平臺服務內容

服務“三農”是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質量服務“三農”的關鍵在于平臺瞄準用戶實際需求,對涉農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挖掘、開發和利用。其一,整合涉農信息資源,確保平臺服務內容的全面性。各省(市、區)必須樹立大數據思維,把握大數據機遇,下大決心,排除萬難,破除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有效整合分散在各個部門的“三農”信息資源,實現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一網打天下”的目標追求,為用戶提供豐富全面的服務內容。其二,深度開發信息資源,確保平臺服務內容的針對性。信息整合只是平臺服務的基礎。平臺應該通過引進專門人才、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對涉農信息資源進行深度開發,不斷挖掘信息資源的價值,為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個體提供精準化、定制化服務,確保平臺服務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用戶能夠“用得上、用得好”。其三,實時更新信息資源,確保平臺服務內容的時效性。當前,我們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層出不窮,瞬息萬變。平臺應該在有效鑒別各種信息的基礎上,及時更新信息內容,為用戶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內容。

4.2.4 創新服務手段,拓展平臺服務功能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三網融合快速推進,為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手段和拓展服務功能提供良好機遇。其一,平臺可以通過與其他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涉農權威網站平臺進行鏈接,彌補自身的不足,為用戶提供更廣闊的服務平臺。如湖北省在頁面底部設置的友情鏈接分為成員單位、廳級授權、合作伙伴、行業推薦四部分,涉及60多個鏈接。其二,平臺應順應自媒體時代潮流,推出手機應用平臺,融合微博、微信、APP 客戶端等新興社交媒體平臺,提供全方位服務,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用戶需求,吸引更多用戶[36]。如湖南農村信息化平臺在頁面添加了騰龍在線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下載平臺手機客戶端(APP)的二維碼以及平臺呼叫熱線。其三,平臺應該完善反饋機制,整合熱線電話、在線服務等各種服務手段,方便用戶通過多種渠道、手段向平臺反饋意見和表達需求,增加用戶體驗。浙江農村信息化示范省綜合服務平臺在農業科技板塊下設置了我要提問、農業問答、專家咨詢和農技知識板塊。其四,平臺應該根據當地“三農”發展特色,構建特色鮮明、相關獨立的子平臺,滿足不同用戶的特殊需求,增加用戶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4.2.5 加強宣傳推介,提高平臺社會關注度

保持一定的用戶量和訪問量是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對此,必須采取多種手段進行自我宣傳推介,提高平臺社會關注度。其一,采取廣告宣傳推介。平臺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渠道,通過線上宣傳與線下活動,進行自我推銷。在線上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網站、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等手段,采取話題營銷、廣告投送等方式,對平臺進行廣泛宣傳;線下采取報刊報道、粘貼宣傳廣告等形式,讓用戶知曉、了解平臺。其二,采取口碑宣傳推介。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可以確立一批示范戶,指導、幫助他們有效利用平臺提供的各種服務改善生活、發展生產、促進營銷等,使他們成為平臺宣傳的現身說法者,讓廣大用戶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真切感受到平臺價值,為平臺贏得良好的口碑[37]。其三,采取體驗宣傳推介。農村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應該以基層服務站點為載體,對用戶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和利用平臺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基本信息技術和提升利用平臺能力,讓用戶親身體驗感知平臺的價值,提高他們在生產生活中接受平臺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略)

作者簡介:熊春林,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張亞嵐,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田語,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江津支行職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ⅴ日本 | 日本免费三精品 | 永久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欧美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放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