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1日,湖南師范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鄉村振興藍皮書:湖南鄉村振興報告(2023)》。
藍皮書指出,湖南主動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堅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千方百計穩住農業生產“基本盤”。2022年出欄生豬6248萬頭,創歷史新高,居全國第二位,能繁母豬存欄369.6萬頭,為正常保有量的103.8%。落實大豆種植面積198萬畝、帶狀復合種植109萬畝。棉花收獲面積96.9萬畝,同比增加6.6萬畝。蔬菜、牛羊、家禽等產量穩定增長,漁業產值突破千億元,油茶籽產量穩居全國第一。
一是建“良田”,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狠抓水稻集中育秧、社會化服務等關鍵環節,2022年各級投入糧食生產資金增加30%,全省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148萬畝,超國家任務13.4萬畝,產量603.6億斤,連續3年站穩600億斤臺階。特別是有效應對上年入汛以來9輪暴雨洪水和入夏后發生的1961年以來最嚴重干旱,挽回糧食損失93.6億斤,大災之年實現糧食基本穩產。田長制全面推行,新建高標準農田460萬畝,糧食總產連續三年超600億斤。調研發現,益陽市建立市、縣、鄉、村、組五級“田長制”,覆蓋耕地411.68萬畝以上,形成精準到丘塊的耕地安全利用“一張圖”,全覆蓋完成4.86萬畝嚴格管控區產業結構調整、72.42萬畝安全利用區“六改”農藝措施;創新高標準農田建管護一體化機制,建成高標準萬畝示范區12個、千畝示范區38個,全市高標田達322.33萬畝。目前,益陽市糧食播種面積557.66萬畝,超省定任務6.76萬畝。早稻生產喜獲豐收,平均單產431.6公斤,同比增加16.35公斤。臨澧縣突出早稻集中育秧、“早專晚優”雙季稻輪作暨糧油作物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稻油”水早輪作試點等項目建設,強舉措、重落實,確保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近年來,臨澧全縣糧食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80萬畝左右,總產33萬噸左右。
二是推“良治”,健全種糧收益保障機制。2022年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落實中央三批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19.06億元,提前下達2023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57.312億元,全省各級支持糧食生產發展財政資金投入超過40億元,較上年增加10億元以上,中央和省里配套支持耕地輪作、綠色高質高效行動補貼達到7.56億多元。調研得知,東安縣出臺《東安縣2022年發展糧食生產十條措施》,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3000萬元用于扶持發展糧食生產,加大對早稻集中育秧、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全程機械化等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的扶持力度,多途徑多環節進行累加補貼,全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金融信貸“放水養魚”,以鄉鎮為單位開展農銀對接洽談會,引導金融資本下鄉,加大對種糧大戶的信貸支持力度,帶動金融機構發放各類惠農貸款4500萬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強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