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應是這樣為千家萬戶普通農戶提供服務的做法,“三農”政策應當兼顧農業與農民問題]
這兩天大家在熱議農業現代化。前不久筆者到江蘇射陽縣調研,發現他們近年來推進的“聯耕聯種”,較好地解決了小農條件下的農業現代化問題,并且真正兼顧了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的解決。
從農業方面講,中國人多地少,資源較少,如何保證中國人吃飽吃好,農業任重而道遠。從農民方面講,當前中國仍有接近7億農村人口,有2億多農戶和2億多農業勞動力,且進城務工經商的2億農民工大多數未能在城市安居,他們的父母仍然留村務農,他們年輕時進城務工,年齡大了還可能返鄉務農。也就是說,中國還有接近9億人口與農業和農村有著緊密聯系,農民家庭還需從農業中獲得收入與就業機會。
要解決農業問題,就要用現代的裝備和技術武裝農業,就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可也要考慮到中國農業人口眾多、農村勞均耕地很少且地塊分散細碎的情況。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提高農業裝備與技術水平?如何在保護農民的情況下實現農業現代化?這確實是當前中國“三農”政策的焦點與難點。
讓我們來看看射陽是怎么做的。射陽是農業大縣,全縣有202萬畝耕地,主要種植水稻和小麥。分田到戶時,為了做到公平,“好田戶戶分,孬田家家攤”,農戶的經營規模很小且地塊分散,形成了普遍的“一田多戶”和“一戶多田”的農田細碎經營格局。既不利于大型農業機械下田作業,也因為分散經營、千家萬戶各種各的莊稼,而致品種不統一,播種時間不統一,甚至播種方式也不統一,農業技術服務難以下田入戶。然后由于農業經營收益有限,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留村務農的大都是55歲以上老年農民。老年農民因為勞動力不強,對新型農業技術的吸收能力較差,農業生產因此越來越粗放,由此影響了農業產出,降低了農業收益。
針對這樣一種狀況,射陽縣通過“聯耕聯種”,將現有30畝左右“一田多戶”的條田,打破田埂,連片成匡,通過協商確定統一品種,由合作組織統一耕地、播種,由農戶負責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環節,從而改變了之前土地分散經營、碎片化嚴重的格局。
并且因為大馬力機械可以由此下田作業,使秸稈還田變得可能。通過聯耕聯種,在不排斥農民、不流轉農戶土地的情況下,提高了農業的裝備技術水平,減少了農民的農業支出,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產出,真正釋放出了農業生產力。
自2013年8月開始推進“聯耕聯種”以來,全縣已有數十萬畝耕地加入“聯耕聯種”,農業機械化程度在短期內有大幅提升,以水稻機插和小麥條播為代表的先進農業生產技術迅速普及。“聯耕聯種”尤其受到家庭勞動力比較弱的老年人和婦女的極大歡迎。
射陽縣“聯耕聯種”的實踐,最重要的是,在不排斥農民尤其是勞動力較弱的老年人和婦女的情況下,通過破田埂,推進機械化,將農機農藝有機結合起來,迅速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實現了農業的現代化。
當前中國農業生產力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擇要有三:一是農業機械化的快速推進,二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進城,三是土地承包者與經營者分離。
生產力的快速變化要求農村生產關系進行相應調整,射陽縣通過破田埂,方便了大型農機的作業。大型農機作業不僅降低了農機作業成本,而且可以做到秸稈還田,可以容納機插秧、條播小麥的新型農藝,而且通過統一種子,統一耕種,而使病蟲害同防同治、稻麥水肥管理、各種社會化服務的落地都變得容易。
與射陽縣不同,湖北省沙洋縣主要是丘陵地區,每塊土地的面積都不大,分田到戶時,為了做到公平,沙洋縣的土地分得更加細碎,往往是一戶十畝地分在東南西北四個方面,大大小小七八塊。過去農村勞動力有剩余,且機械化程度不高,肩挑人扛,承包土地分散一點無所謂。到了現在,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后,勞動力較弱的老年人和婦女就種得很累,農民希望能將自己分散細碎的土地集中在一片、最好是一塊。沙洋縣因此借正在推進的農村土地確權引導農戶按戶連片耕種。
按沙洋縣農民的說法,若將之前分散在不同方位的承包地按戶連片集中到一塊,勞動投入和生產成本可以降低1/3以上。最為重要的是,土地集中在一片,可以方便機械下田作業,使體力較弱的農村老年人和婦女照樣可以種好田。
無論是“聯耕聯種”還是“按戶連片”,僅僅對土地關系略作調整,即可釋放出巨大的農業生產力,且這種釋放出來的農業生產力完全不排斥體力較弱的已成為農業主體的老年人和婦女,從而可以兼顧農業的發展與農民的農作與收入。
筆者認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不應是排斥農民、讓農民退出農業、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做法,而應是這樣為千家萬戶普通農戶提供服務的做法,“三農”政策應當兼顧農業與農民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財經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