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電視劇《鄉里彩虹城里雨》引起強烈反響,方城農民感嘆:“道出了俺們農民工的心聲”
1月7日,記者在南陽市方城縣楊樓鎮發現,平日里喧囂的文化廣場上不見了大爺大媽們活躍的身影,人們總是早早地吃過晚飯就守在電視機前。
“從2015年12月17日開始首播,我們就天天等著看,這劇寫得太實在了,道出了俺們農民工的心聲。”楊樓鎮趙店村村民李松林告訴記者,近來,他們一直守著電視機,天天等著看電視劇《鄉里彩虹城里雨》。
《鄉里彩虹城里雨》由河南劇作家李陽、薛金玉擔任編劇,先后經過8年的創作,于2015年12月17日登陸河南衛視黃金檔星光劇場進行首播。
這部劇以改革開放之后涌現的打工潮為背景,全方位描述了疙瘩嶺村莊青年男女外出務工及其留守在家的孩子、老人們的生活,展現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同時以基層組織代表耿孝民關心愛護留守孩子的成長、關注留守老人的生活、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著力刻畫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基層組織干部代表、教育工作者和農民工的人物形象。該劇的播出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白描億萬農民工的生活
“天當被子地當床,沒有屋頂沒有墻。月亮是燈頭上照,四面來風真豪爽。”劇中疙瘩嶺的村民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決定到城市務工,從最初對城市的向往到因為找不到工作被迫露宿大橋下,他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看到這個情節,我禁不住想起了自己在外打工的孩子。”李松林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女也在外打工,他不僅怕兒女受罪、累著,還怕他們被騙、遇到黑心的老板。孩子在外的日子,每天都讓他牽掛。
方城縣券橋鄉大劉莊村民趙學寶告訴記者,看到劇中大闖和山根他們住在大橋下,被黑心老板拖欠工資,他掉淚了。“我今年50多歲了,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打了20多年工,那些城市里的高樓大廈、機場鐵路里都有我流過的汗水。”趙學寶說,劇中村民們進城打工遇到的事情他都經歷過,這部劇就是像他一樣的農民工兄弟們最真實的寫照。
劇中讓群眾感同身受的劇情,來自于兩位編劇多年的紀實創作。據編劇薛金玉介紹,多年來他在農村的生活體驗給了他創作的靈感。“我以紀實創作為主。我們知道,改革開放之后,農村里的青壯年憑借進城務工擺脫了貧困的生活,改變了農村的面貌。農村多姿多彩的新面貌,也是他們在城里辛苦打拼的結果;他們用如雨的汗水打造城市的新面貌,也換來了家鄉的變化。我希望能用鏡頭記錄下他們進城打工的經歷,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薛金玉說。
優秀基層干部的縮影
“這里是我的家鄉,我要回來報答這塊養育過我的土地。”劇中村支書耿孝民懷揣著對家鄉的熱愛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并身體力行。
“耿孝民這個角色并沒有一個特定的原型人物,他的身上凝聚了河南許多優秀基層干部的品質和精神。”薛金玉說。
劇中耿孝民為了解決村里常年的吃水難題,挨家挨戶進行說服,即使受到冷嘲熱諷也絲毫不放棄,面對村里青壯年進城務工后出現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問題,他傾盡全力一一進行解決。
“這部劇我每天都在看,耿孝民這個角色為我們這些基層干部樹立了一個標桿。”方城縣楊樓鎮趙店村的村支部書記薛富貴說,他已經做村支書20年了,耿孝民在工作中遇到的找水源、照顧留守兒童、老人等問題在趙店村同樣存在。
趙店村南北環山,地質層多是堅硬的花崗巖石,無法打深井,用水成了村里的老大難問題。2013年薛富貴帶領村兩委四處尋找水源,籌措資金,終于為趙店通上了自來水,解決了村里的吃水問題。同時,他們還自掏腰包往省里、市里去爭取資金,解決村里的道路問題。
“別看村干部官不大,但是要管的事情很多。村民有事不管誰來找,你都要管。在我看來,想當好村支部書記,一定要像耿孝民一樣,把群眾的問題當成自己的事,把村里的人當成自己的家人。”薛富貴說,耿孝民這個角色給人的感覺就是質樸、真實,自己離他的差距還很遠。
讓方城縣楊樓鎮房山村的老村支部書記申喜全感觸頗深的是,劇中所呈現出的基層干部之間、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
“這部劇寫出了大山百姓的心聲,劇中的場景都是農村真實情況的再現。更沒想到劇中村兩委干部之間的合作與矛盾都能描寫的這么真實,人物塑造的那么細膩。”申喜全說,要想使鄉村健康發展離不了兩委班子干部們的團結合作,這部劇也讓他和自己的伙計們意識到村兩委班子的團結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性。
求解農村“三留”人員問題
“青壯年都出門打工了,留下這村里的老老少少誰來管?”劇中老支書的發問道出了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我真想有個完整的家,爺爺奶奶管不住我,真想有個人管管我,回家沒人說話真讓我難受”、“爸爸媽媽,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們回來”……劇中留守兒童英子和她的小伙伴兒們的話道出了所有留守兒童的心聲。
在方城縣楊樓鎮厚德學校,這里有來自方城三個鄉鎮的留守兒童。
“每到放學時間,來接孩子們的都是他們的爺爺奶奶。沒有父母的長期陪伴,孩子們往往容易出現叛逆、自卑等性格問題。我們老師能做的就是像馬霞一樣,給孩子們盡可能多的愛,讓孩子們能夠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樣陽光、快樂。”厚德學校6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張朋瑩說,《鄉里彩虹城里雨》真實再現了目前農村突出存在的留守兒童問題,她希望能夠通過電視劇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孩子。
為了寫好這些留守兒童的問題,編劇李陽與薛金玉先后跑了三四十所鄉村學校,看了上萬篇留守兒童的作文,去了二十多所少管所。在少管所中,發現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呵護和監管而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讓兩位編劇意識到自己有責任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群體。
“劇中村支書耿孝民為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辦起了留守孩子之家對留守兒童進行心靈撫慰,并且用各種辦法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保障問題,這些都是我們以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三留’問題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村支書薛富貴說。
在編劇薛金玉心中,這部劇承載了他對當下農村問題的反思:“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在變得生活富裕的同時,也出現了相應的問題。我們需要加強對留守兒童、老人的關愛,需要加強基層組織的建設。”薛金玉表示,這部劇能夠得到群眾的認可讓他很欣慰,在他看來,真正接地氣兒的戲,讓老百姓能看得懂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日報 2016年1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