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亞宏:英國倫敦的城市種菜史

[ 作者:王亞宏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8 錄入:實習編輯 ]

在倫敦市中心騎士橋的地鐵站四號出口外,有四棟公寓樓。這個被冠之全球最貴公寓的樓盤共有80套房間,每平方米均價約6.4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3.21萬元),面積最大的一套賣到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8億元)。據悉,這里的業主中,最大的群體來自俄羅斯,占了全部買家的三分之一。然而大多數業主們或許并不知道:與他們的豪宅比鄰而居的,曾經是倫敦最大的一片菜地。

“為勝利種地”行動

在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許多倫敦人才想起:位于倫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園曾是倫敦人的大菜圃。

1940年7月,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全被德國征服,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德國旋即跨越海峽對英國本土展開轟炸,與此同時,德國的海軍對英國的海上運輸線持續打擊,致使英國很快失去了原本賴以生存的從海外輸入的物資。

當時英國有接近4800萬人口,全國三分之二的食物依賴進口。由于缺乏同德軍潛艇對抗的經驗,英國的運輸船大量遭襲,損失嚴重,各大港口的進口量一度銳減為戰爭前的一成,大量的食物損失在運輸線上,整個英國面臨饑饉的挑戰——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對饑荒的恐懼甚至比希特勒的威脅來得更直接。

在這種局面下,許多英國人只能吃到最基本的面包和果醬,因為英國本土之前只種植一些小麥和用于釀造酒的蘋果,而這兩樣食品顯然完全沒法均衡飲食,這導致英國軍民嚴重缺乏維生素、蛋白質和鐵元素。

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把確保人民吃飽的重任交給了他信任的農業大臣伍爾頓爵士,后者請教營養學家們如何能用盡可能少的食物保障人的營養。經過多重方案的討論后,英國開始實行全國食物配給制度。先是咸肉、糖和黃油限量供應,隨著戰爭的持續,限量供應的單子越來越長,肉類、雞蛋、果醬,以及糖漿等調味品也陸續被加入名單中。

農業部先是出書鼓勵大家節約食材,把能吃的全吃掉,但無論怎樣節流,食物總不夠吃,于是英國人又在開源方面下功夫,搞出了“為勝利種地”行動,鼓勵人民利用周圍的一切公園的草地、自家的后院,甚至是德軍空襲炸出來的土坑來種菜。

在“為勝利種地”行動的號召下,包括海德公園在內的倫敦多個公園都被開辟成戰時的菜地。有專門的組織幫助大家把玫瑰花刨掉換成蔬菜,并幫助大家用廚余廢料養豬。

在英國農業部派發給每個家庭的“戰時菜譜”中,蔬菜比例較大。而在所有推薦種植的食物中,尤以土豆的地位最重要。因為土豆不但可以提供淀粉,也含有維生素C。這在嚴重匱乏水果的當時可以說是倫敦居民最重要的維生素C來源。

《戰時菜譜》提倡土豆不削皮,以保存盡可能多的營養。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里,擁有大片空地的海德公園被開墾出來,種植了大片土豆,成為倫敦市中心的土豆田。

“有機風潮”帶動花園菜地復興

經歷了殘酷戰爭的英國人,在戰后迫切希望忘掉戰爭帶來的傷痛,提升樂觀的情緒。因此,當年被種植土豆和蔬菜的公園很快恢復了鮮花和草坪的舊貌,而且不少園藝知識幾乎等于零的民眾也勤奮學習,在自己家的花園種上了天竺葵、牽牛、劍蘭、香豌豆等花卉。

不過,就在英國人“退耕還花”20多年后,在不少人的后花園里,那些姹紫嫣紅的花卉再次讓位給了蔬菜。而這次導致蔬菜再成新寵的原因并非是戰爭的威脅,而是一場規模龐大的“有機蔬菜風潮”。

受到所謂“有機食品”的煽火,英國人逐漸了解到,超市售賣的蔬菜通常貯藏在氣體冷卻的冷凍室里,并不新鮮。而在上世紀70年代,英國如今隨處可見售賣蔬菜的超市還很少見,彼時人們買的蔬菜上通常還帶著泥。那時候的蔬菜是當地產當地銷,并不經過物流和加工,很不衛生。

同時隨著汽車的普及,英國人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舉家外出,到鄉村、到郊外的莊園去郊游。瓜果飄香的鄉村自然環境,與人們自己花園色彩斑斕的色彩形成鮮明對比。郊游打開了眼界,人們迫切希望把看到的自然搬到自己庭院里來,也讓自然種植的蔬菜開始在花園中回潮。

媒體也對有機種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在英國民眾中拒絕殺蟲劑、化肥的呼聲越來越高。而英國廣播公司收視率頗高的“園藝愛好者之家”欄目在這階段換了新主持人杰夫?漢密爾頓。漢密爾頓是第一個在電視上倡導有機種植并引導人們有效進行有機種植的電視人,其有機種植節目的成功影響和感染了那個時代乃至當今英國成千上萬的園藝愛好者的園藝情結。

從那時起,無論鄉村或城市,到處都有眾多的園藝愛好者,到處都是各有特色的陽臺和花園;無論在私家花園里還是在人們的陽臺上,有機種植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理論,而是大眾公認的最基本的、健康的耕作手段和每個熱愛園藝的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而對殺蟲劑、農藥、化肥的使用如今幾乎僅限于大面積種植的專業生產戶和養殖戶,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在自己院子里、陽臺上開辟菜園的洪流當中。

經濟危機催生“種菜熱”

緣起于上世紀70年代的“有機蔬菜風潮”影響很大,可帶動的只是那些對食物品質有更高要求的人參與其中。2008年的金融危機則催生了蔬菜進花園的“剛性需求”:自己種菜能省出一大筆支出。

家住倫敦北部的娜米?西林格女士這幾年就把自己面積不大的后花園變成了一塊小菜地,里面種植著芥菜和球狀生菜等蔬菜。雖然她的小菜地只有區區1平方米左右,但足夠她整個夏天吃沙拉用了。

西林格女士用寫博客的方式分享她的種菜體驗,沒想到一下子火了?,F在,她正在為此寫一本書,書名就叫做《盡情品嘗三尺地》。她的做法也感染了她的鄰居們。他們形成了一個由大約一百人組成的“種菜幫”,相互分享種菜小點子,時不時搞個聚會,并且把種多了的蔬菜拿出來交換。

目前在英國,像西林格女士這樣,愿意自己種菜的“城里人”越來越多。他們在家里窄小的空間見縫插針,利用一切能找到的地方種菜。在2008年,英國家庭攝入的食物中,有2.1%是自己種植的作物。到了2015年,這個比例上升到了4.7%。有評論說,這是英國中產階級家庭應對政府的“緊縮政策”而采取的無奈之舉,因為這些家庭在10~15年前,根本用不著自己種菜來省錢。親身實踐的西林格女士稱,自己種菜確實省錢,現在她一個夏天都用不著買蔬菜。

自己種菜像是席卷整個英國的一股時尚,甚至白金漢宮也加入了這股潮流中——盡管對女王陛下而言從來都不是問題。

2009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的地面上栽瓜種菜,那是二戰結束以來的第一次。二戰時期的宮廷后花園,一度也成為菜園子。金融危機后王室再次開辟菜地主要是為了顯示親民,這次的菜地也比二戰時要小得多。女王的菜地有大約10米長,4米寬。洋蔥、豌豆、馬鈴薯、萵苣、韭蔥都出現在女王的菜地里,而且女王親手栽種的草莓還被御廚用來做美食。

年逾八旬的女王并不可能經常下地干活,菜園里所有的作物都會受到專業園藝師的精心照料。比如,地里的土豆是按照標準的半圓形方式栽種,被圍在當中的則是番茄、萵苣和豌豆,這些菜從不使用化肥和農藥。

白金漢宮里栽種的果蔬不但被宮里的數百名工作人員享用,而且還會出現在正式的國宴上,這在事實上也減少了王室的支出。

在經濟危機后,連女王都這么干,那么英國人利用花園、窗臺和陽臺等家里狹小的空間種菜,甚至是把種菜盒子掛到墻上,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現象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東方城鄉報 2016年06月0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日韩国产 | 婷婷在线分类视频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