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初心常常被我們遺忘,時代前進的步伐催促著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忘記了為人初心!何謂初心?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中“人生若只如初見”“ 淚雨霖鈴終不怨”詩句,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古人“不忘初心”的情懷與執著。何況我們現代人呢?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黨人“言必行、行必果”,既然當初站在鮮紅的黨旗下,舉起右手,莊嚴地表達了自己的“初心”,那就必須言出必行,而且行動要有結果,就必須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實現奮斗目標!
醫生的初心是治病救人,教師的初心是教書育人,軍人的初心是保家衛國,警察的初心是除暴安良,環衛工人的初心是美化環境,農民的初心是收獲果實,那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么?共產黨人的初心,應是那黨旗下舉起右手時莊嚴許下的80字諍諍誓言,是對黨革命先烈、模范標桿的銘心記憶,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自覺踐行,是對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的繼承發揚,大體可以用“敬、鏡、靜、凈”“四字訣”來概括。
何謂之“敬”?吾曰:“懼則思,思則通微;懼則慎,慎則不敗。”不忘初心,就要“敬法守規,畏紀遵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黨有黨紀,能否在政治上保持頭腦清醒,意念堅定,立場穩固,判斷力正確,不觸“紅線”,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標志。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枉顧國紀法規,濫用職權,終究沒能逃過法律的天網!權力是把“雙刃劍”,它足夠吸引人也太容易讓人受傷。黨員在面對手中權力、面對人民群眾、面對黨紀國法時,頭腦要想著“敬”,心里要裝著“畏”,手里要攥著“尺”,謹記“慎獨”、恪守“底線”,衡量“得失”、堅守“規矩”,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做有所得,名有所成。
何謂之“鏡”?吾曰:“夫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見興替;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不忘初心,就要“照鏡正衣,躬親自省”。隋文帝視高颎為“每被磨瑩,皎然益明”之鏡,方可滅陳壯隋;唐太宗虛心納諫,把諫臣魏征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方可成就“貞觀之治”之盛世。好干部要敢于“照鏡子”才能“正衣冠”。照“黨章之鏡”,看一看自己的思想素質是否過硬;照“法紀之鏡”,想一想法無特權,做到法無授權不得為,絕不踩法紀法規“紅線”;照“道德之境”,固一固道德紀律“防線”,堅守為官做人的“底線”;照“歷史之鏡”,學一學先輩們不計個人得失的謙遜平和;照“典型之鏡”,量一量自己與先進典型的差距,樹立標桿,繼續前進;照“反面之鏡”,警一警,以案為鑒,增強抗腐拒變之能;照“群眾之鏡”,查一查自己同群眾的聯系是否緊密,愛民如己,方得民心。黨員干部只有這樣“照鏡子”,以先進典型為鏡,保持純正質樸的百姓情懷,弘揚扎實苦干的優良作風,偉大“中國夢”才不是空談。
何謂之“靜”?吾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浩然胸襟。不忘初心,就要“恬淡為上,靜心戒躁”。淡泊,是人生所為的一種態度,是人生的一種哲學,是生活的一種豁達;靜心,是一種涵養、一種領悟、一種能力;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一種氣度。在追逐名利、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當今,黨員干部淡泊于名利,靜心于為民的例子舉不勝舉,如熱愛人民、奉獻一生的孔繁森;上為組織分憂、下為群眾解難的文建明;扎根基層43年詮釋信仰的周恩義;為黨的事業燃盡生命之火的李林森……只有“靜心安神”,任外界紛繁復雜,依然淡薄如故!把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烙”在心里,才能在糖衣炮彈面前心無旁騖,在金錢名利面前鎮定自若,在艱難困苦面前堅若磐石,在歪風邪氣面前剛正不阿,在危難面前敢為人先,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不忘初心,花開亦會落,云卷也會舒,寵辱不驚,靜心則知路!
何謂之“凈”?吾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純潔正氣。不忘初心,就要“清正做人,廉潔謀事”。廉是一種境界,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潔是一種品質,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扒逍臑橹伪?,直道是身謀。”時刻秉持“激濁而揚清,廢貪而立廉”的“官”念,展現一身浩然正氣,楊善洲精神無疑就是這樣一股清泉,直達我們每個人心底。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總書記話語鏗鏘有力、引人深思,告誡振聾發聵、催人奮進。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黨員,必須“敬畏法紀,堅守底線”,“照好鏡子,不碰紅線”,“淡薄名利,寵辱不驚”,“出淤泥不染,激濁揚清”;遵循“敬、鏡、靜、凈”“四字訣”內涵,牢記信仰、承諾和責任、擔當,捍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我們要踐行好自己的承諾與使命,對黨絕對忠誠、對事業絕對忠勇、對人民群眾絕對忠厚,為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黨提出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山市中共馬邊彝族自治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