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15年2月,阿里巴巴將大理州賓川縣列為云南首個“千縣萬村”項目試點縣,以開展農村淘寶的“網貨下鄉(下行)”和“農產品進城(上行)”雙向流通工作。但據銷售數據顯示,2015年賓川縣下行銷售額為2億元,而上行銷售額僅為5000余萬元,上行和下行逆差巨大(10月19日 新華網)
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農村電商”對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改變億萬農民的生活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指出:“要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在“互聯網+”浪潮席卷下,農村電商快速發展,各地紛紛“觸電”,力求將地方特色產品推向互聯網,達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不過,在部分地方,特別是在縣一級,地方政府一味的將發展“農村電商”作為地方政績來抓,導致電商項目不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個別地方盲目的電商項目為人民群眾所詬病。實際上,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有著一套嚴密的運作機制,它以數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過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成體系的跨區域跨行業進行聯合,是一個緊湊而有序的商業聯合體。另外,特色農產品的市場關注度、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互聯網覆蓋率、物流配送及交通基礎設施等都制約著“農村電商”的發展。
就賓川縣來看,上行和下行銷售量逆差巨大有其特殊的原因。賓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地處云嶺橫斷山脈邊緣、云貴高原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區縣,其交通基礎設施較差,加之大多農特產品屬于生鮮類,物流成本高是制約該縣“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大難題。該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滯后,全縣無線WiFi、光纖覆蓋面未達到100%。本土電子商務人才缺失也是該縣發展“農村電商”的軟肋。另外,在已有的電商項目運行過程中,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等不誠信現象也時有發生。實際上,賓川縣的困境并不是“個性”問題,大多數地方在發展“農村電商”過程中或多或少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發展“農村電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符合本地區實際,循序漸進的開展。地方政府還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電商項目不能盲目追求數量,關鍵是講求質量,要達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村收入的根本目的。千方百計發展實體經濟是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用強大的經濟實力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破除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大難題。其次是要加強農村寬帶電信的普及力度,加強宣傳引導和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農村群眾的“觸網”意識和誠信守法意識。另外要積極培育本土電子商務人才,保證“農村電商”發展有可持續的人才支撐。
“農村電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農村電商”是一個新課題,也是一個難點。如何用好這個“引擎”讓農村受益、讓農民創收,地方政府還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謀定而后動。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