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部分地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傾向,國務院扶貧辦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切斷形式主義的思想根源,及時糾正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等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新華網10月26日)
人盡皆知,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深水區和沖刺期。而按照“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要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號角已吹響,壓力之大,形如前無古人!
自上而下,任務一級壓一級,可謂是:脫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相關政策、措施、制度也是不斷完善,各級干部大多盡職盡責,努力去完成各項指標,既讓上級滿意,更讓人民得實惠;扶貧工作做得好,得到上級首肯、人民愛戴的,自然是表彰獎勵,晉級晉職。
可就在這里面,有些干部政績觀出了問題!急于升官提拔:讓他們踏踏實實干工作不行,虛報謊報卻樣樣在行!甚至部分地方把兜底政策拿來“靈活機動”—-不想費工夫幫助窮人靠自己的努力脫貧,而是通過資金補貼的辦法幫助貧困戶脫離數字標準上的貧困,“算一算大概給他補到多少錢就可以脫貧了”。
于是乎,“脫貧急躁癥”就出現了,她的表現主要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與以往的“管處數字、數字出官”有異曲同工之妙!說到底,都是政績觀出了問題,“脫貧急躁”根源在頭上的烏紗帽!
誠然,現行政策就是考核結果拿來“獎優罰劣”,直接與各級干部的烏紗帽掛鉤,有時候成績不理想,“貧困縣的脫帽”與否是和“烏紗摘帽”同步進行的,導致少數干部醉心于“要想不摘帽,只有搞虛報!”
怎么辦?如何處理?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說,“要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制定脫貧的規矩”“加強監督和考核評估,邀請第三方進行獨立評估,做到客觀公正。”
這些措施絕對是有作用的,但還需要實踐來檢驗其效果大小!
筆者斗膽建議,全國各地脫貧攻堅干得好的干部,不一定非要升遷異地,也可以就地提拔,只晉級,不離職!
前期許多地方縣委書記已經晉級離任,卻又返回原地“炒回鍋肉”,不是不該晉級升官,而是完成脫貧攻堅!
至于對待那些患上“脫貧急躁癥”,一門心思升官發財、一味弄虛作假的干部,理當按照問責條例和紀律規定,從快從重加以懲處,以儆效尤!
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脫貧攻堅本身紛繁復雜,扶貧一線的干部們有時候要面對一小撮“等著別人送小康”“爛泥巴扶不上墻”等等好吃懶做的人,還需要黨組織對扶貧干部多關心、多理解!
作者單位:北川羌族自治縣民宗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