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不僅是地,還是風景是文化
“這盤來值了!”涼山州副州長肖春喜笑顏開。3月中旬,第四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舉行。四川農業考察團走進臺灣農莊、牧場、農會實地考察,收獲頗豐。在與金沙江流域氣候相近的臺東、花蓮兩縣,肖春商談了引種合作,將把集種植、旅游于一體的火龍果生產基地引進涼山州。
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已步入第四個年頭,從最初的交流到看門道,再到精準借鑒、深度合作,不斷深入。臺灣農業以精致聞名,已跨入世界先進農業行列。臺灣與四川都是人多地少,山地丘陵為主,家庭經營占據主流,規模經營也強調“適度”。四川是農家樂發源地,休閑農業突出,與臺灣也有諸多相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臺灣的精致農業能給四川農業轉型提供什么借鑒啟示?
創意農業:彩色稻田成景點,實驗林場有療愈模式
農業價值廣泛,傳統生產價值只占20%。如何挖掘剩余的80%?臺灣的“創意”,給了大家不少啟示。
花蓮縣“種稻子”的事,讓廣元市農業產業化推進辦主任李仲明印象頗深:兩年前,當地一位私企老板斥資數千萬,引入彩色水稻種植,吸引了萬千游客。
彩稻是一種變種水稻,它的葉子不止是綠色。在稻田不同的位置栽種不同的稻米品種,通過精細巧妙的排列組合,不同顏色的葉子,在稻米生長過程中自然鋪陳出美麗的圖畫,形成多姿多彩的“彩色稻田”。
李仲明意識到:將稻子用來作畫、供人觀賞,稻田成為旅游景點,這是文化創意農業,由傳統農業種植衍生出的一種新業態。
臺大農學院的“森林與農業療愈”,也讓人耳目一新。
農學院有面積50萬畝的實驗林場和實驗農場,在休閑觀光農業之外探索健康療養農業,形成了療愈模式。森林與農業療愈,包括食療、瑜伽、心理治療、呼吸調整等多個方面,有成體系的治療方式、專業的引導者,參與者以活動方式參與,經過三天兩夜的治療,壓力可得到有效緩解。
為了驗證這一點,學院出資,由參與者自行選擇醫院,提前做醫學檢查,接受治療后再做同項檢查,可明顯看出心血管、腦波等指標趨于向好。此研究由農學院和醫學院合作,相關的科學論文《森林環境對人心血管疾病及生活品質之影響》,已于2016年被著名醫學期刊PLOS選用發表。
農學院院長徐源泰說,如果將農業發展分階,生產性農業為第一階,休閑觀光農業為第二階,健康療養農業則是第三階。“我們的健康療養農業有著醫學研證。”
“用醫學研究做依據,用數據來說話,這種模式很值得借鑒?!卑椭惺形瘯涶T鍵深有感觸。巴中自然資源優良,也在主打“森林康養”牌,如能引入新模式,和脫貧攻堅相結合,無疑將實現多贏。
成都市副市長劉宏葆也看到了機遇。成都青城山、龍門山、西嶺雪山周邊,有著不少森林中的小鎮,交通便利、設施完善,不過業態多為農家樂,若發展健康療養農業,可實現轉型升級。
“臺灣休閑農業第一人”張清來有著這樣的名言:農地不僅是地,還是風景、是文化。農業不應僅僅是農業,它還是文化業、教育業、環保業、旅游業。
這樣的理念正被很多臺商臺農帶到了四川。57歲的林云飛舉家遷往四川西充縣雙龍橋村,一心一意當起“農民”。四川發展現代農業獨具優勢,林云飛這樣認為。臺商臺農“登陸”應帶著臺灣的先進科技及模式,結合當地優勢?!按ㄅ_農業合作論壇還將繼續推動這樣的雙贏合作?!彼拇ㄊ∨_辦副主任張軍表示。
體驗農業:牧場能食、能宿、能看、能賞,還產精美伴手禮
羅江縣副縣長胡勇沒有想到,大名鼎鼎的飛牛牧場,竟然只有200多頭牛,用于觀賞的僅10來頭,可每年卻吸引了數十萬人次到訪。
飛牛牧場“?!痹谀睦?走進牧場大門,觸目所及并沒有牛,只有鮮花、綠草。經過一片坡地,在自然起伏的山坡上,方見十余頭牛悠閑自在地吃草或打盹。再步行20來分鐘,穿越茂密的樹林,才抵達奶牛養殖區。有養殖就有污染,就有異味,但飛牛牧場卻顛覆了傳統的養殖概念,把牧場打造成了景區、景點,能食、能宿、能看、能賞。
在“奶牛媽媽”的住處,游客能看到牛奶生產的全程,還可以親手擠牛奶。這種零距離的接觸,受到學齡期孩子的熱捧,家長也喜聞樂見,讓孩子參與其中,認識、感知農業。如今,飛牛牧場已成為親子游勝地,九成游客屬于“家庭總動員”。
與飛牛牧場類似,臺灣面積最大的坡地牧場、初鹿牧場,也是集休閑、觀光、體驗于一體。不過初鹿牧場只做“一日游”產品,“要吸引人在這里住下來,目前還達不到,我們就不做?!蹦翀雎糜尾控撠熑擞嗯逭嬲f。
不僅僅是觀光。牧場還打造出牛奶的各類衍生產品,成為游客愛不釋手的伴手禮。除了鮮奶、奶酪、煉乳、餅干、冰棒等奶制品,還有牛奶面膜、潤膚霜、香皂,更有奶牛造型的各式創意用品和小擺件。牛奶制品專賣店里人來人往,游客穿梭在貨架間,挑選稱心的物品。
傳統種養、精深加工、觀光旅游深度融合,讓省農業廳副廳長張強感嘆,看到了一二三產業互動、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四川農家樂雖然已告別“一雞多吃”的陳舊模式,也引入了精深加工、體驗農業等新方式,但對游客吸引力不夠,僅停留于“看”,而臺灣農業更“走心”。走心,體現在細節上,也體現在深度上,圍繞一個產品不斷做深。苗栗縣的公館鄉農會,開發了“好”字系列上百個產品,比四川若干個縣開發的還要多。
看過牧場、農會,南江億成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秀華大受啟發,謀劃著將自家公司的上萬畝油橄欖,打造成多業態的休閑觀光地。
川茶集團董事長顏澤文與臺大農學院達成意向,針對護肝、減壓、緩疲等亞健康人群的保健,共同研發“靶向”性的功能茶。
組織農業:農會花重金搞技術推廣,培養職業農民
百度“桃米社區”,出來10萬條搜索結果,“生態”二字頻頻出現。走進這個1999年“9·21”大地震后重建的小山村,猶如步入了原生態的自然區,潺潺溪水清澈,沿溪而上,多種植物并存。有閑情的話,還可找到19種青蛙、42種蜻蜓、58種鳥類,物種的多樣性,令人目不暇接。
生態雖美,但“人”才是桃米的魂。重建中,新故鄉基金會幫助村子找到自己的特點——生態好、青蛙種類多,決定做青蛙觀光,售賣青蛙知識?;饡嘤柎迕癖孀R青蛙;社區發展協會帶領村民挖掘產業特色,發展以生態保育為前提的生態旅游。如今,每年的生態產業收入達3000萬人民幣。
在省農科院院長李躍建看來,桃米社區生產、生活、生態融為一體,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生態保護已成為全村1200多人的自覺行動。
來到花蓮縣壽豐鄉農會的賣場“豐華再現館”,第一眼就看到有機蔬菜售賣專區。壽豐鄉有8000多人務農,農會從2002年起推廣有機栽培,現已打造90畝有機基地,有機食品宅配會員超過一千戶。
農會秘書黃啟祥介紹,農會將每年收入的62%用做技術推廣,和院校合作,研發新產品、系列衍生品,形成了富有區域性的產地商標。通過包技術、包銷路、包價格,指導農民進行有機栽培;同時發展體驗農業,把消費者引到田間地頭,讓他們認識和體驗有機食品,擴大知曉度?!皠傞_始做有機,要與農民打契約,現在完全不用,大家自覺進行有機栽培?!?/p>
他說,臺灣農會與農民是合作的關系,但農會成員都來自于農民,每戶務農者可有一人參加農會。農會培養職業農民,引導農民進行規?;a,這確保了農產品的安全。農會收入除了用做技術推廣,更重要的是,農會面向全臺提供金融信貸,而且本農會的農民貸款,可享受折扣。
“農會與農民的合作,讓農民真正成為市場主體,迸發出活力。”綿陽市游仙區農業局局長吳先強感嘆,農會引領了臺灣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川農業的生產、銷售等很多環節是分割的,金融又是長期的短板。
目前,我省正試點供銷社改革,增強為農服務供給能力,建立農村資金互助機制。“通過協會組織,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把生態農村建設好了,農民收入才會增加。”省委農工委副主任毛業雄說,借鑒臺灣農會的經濟發展模式,我省擬構建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消費合作等“四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面向市場,帶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
(作者:川報觀察記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四川日報 2017年03月2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