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明星村的模式既名不副實,也不可復制

[ 作者:李克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30 錄入:19 ]

原題:華西、南街等“集體經濟”明星村的模式既名不副實,也不可復制

一些人常常以華西、南街、劉莊、大寨等明星村為例,說明“集體所有制”更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共同致富。網上甚至熱傳一個題為《堅持走*毛*澤*東*道路的村莊個個都很土豪》的帖子。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全國農村是否應該重走人民公社式的集體化道路?這是一個關系改革開放大局的重要問題。

實際與標簽想去甚遠

按通常的說法,全國保持所謂“集體經濟”體制的村莊,大約7000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2%左右。在人民公社解體時,這些村的土地或沒有承包到戶,或承包后又收回村里;村辦企業沒有承包或出售給個人,而是繼續由村黨組織或村委會代表“集體”實施管理;在生產經營和日常生活中強調集體主義、共同富裕;在收益分配中注重積累和公共福利。這些,確實具有一定的“社會主義”和“集體經濟”色彩。

但是,如果深入考察,則不難發現,這些村莊的經濟實態,并不符合“集體經濟”的文本標準。在人民公社化年代,這些地方的經濟與其他生產大隊(或小隊)一樣,是“半國有的集*權*經濟”:“社員”們的生產資料是奉命獻出來交給“集體”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集體組織”的領導人掌握著“集體資產”的占有權、使用權、處分權、收益分配權;“社員”們的所有權處于虛化狀態。改革開放以來,這些村莊實行土地統一經營,具有民意基礎,國家不但沒有平調這里的勞力和資產,而且給予較多的扶持。從這一點來看,似乎符合“部分勞動群眾共同占有生產資料”這條標準。然而,由于這些村莊二、三產業都比較發達,依賴土地進行的農業生產經營比重很低,村莊經濟的主體是工廠和商貿公司。所以,應從這些工廠和公司的資產構成和運行著眼,來分析其經濟性質:

1、從資產所有權的享有主體看,多數勞動者被排斥在外。一般情況下,原有村民享有相對充分的權益,而在工廠或公司上班的外籍職員,雖然是“勞動群眾”,卻只能是沒有資格享有“所有權”各項權益的“雇傭勞動者”。在那些聲名顯赫的明星村,后者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前者。

2、多數明星村的資產,已經實行了股份制改造,按股分紅的比重已經超過按勞分配。一直宣稱抵制私有制,并提出建設“共產主義小社區”口號的河南省南街村,在2004年進行了改制,注冊資本為5.3億元的集團股權,量化到原集體公司40%,其余量化給12個領導班子個人。雖然有人矢口否認,有人說只是“形式上的”,但無論是股東大會決議還是工商局的注冊記錄,都表明在“法律意義上”,這里已經接納了“私有制”(見2008年2月26日《南方都市報》)。浙江省杭州市航民村實行股份制,將26億元的企業資產中的近一半量化到村民。如果像有些人所說,股份制經濟或股份合作制經濟就是“新型集體經濟”,當然有一定道理;從對傳統“集體經濟”的改造角度看,股份制可能是未來的方向。所以,本人非常贊同這樣的改革舉措。問題是,2015年11月中央“兩辦”印發的《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把“農民合作經濟”、“各種私人和股份制經濟”與“集體經濟”作為不同的經濟成分并列提出,說明在中央政策層面上,并沒有把“股份制經濟”當做“集體經濟”。從邏輯上說,如果私人參股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都屬于“集體經濟”,那么,現在已經遍布城鄉的股份制或合伙經營企業,豈不都成了“集體經濟”?按市場經濟規則衡量,按資分配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體制本無可非議;為體現共同富裕和照顧弱勢群體,減少收益分配增加公共福利,只要權益人同意,也是好事。但把這種分配方式吹噓成完美的“社會主義”或“集體經濟”,則有害無益。

3、村民享有的財產權不完整。對本應屬于自己的份額,不能轉讓;應該分到的紅利,必須按村上的要求,將“大頭兒”投資給企業;一旦離開本村,名義上的財產轉瞬成空;住著別墅、擁有小汽車的村民,自由支配的現金卻少得可憐。至于占員工多數的沒有“村民”身份的雇傭勞動者,除按市價領取工資以外,不能獲得其它收益,也享受不到大部分公共福利。

4、“莊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普通村民缺少參與管理的渠道。按“集體所有”的本來意義,集體組織成員,必須通過一定的渠道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但因為我國這些保持“集體經濟”體制的村莊,都是從人民公社體制內的大、小隊轉移過來的,缺乏勞動者自愿組合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只所以這些村莊在土地家庭承包時沒有分田單干(也有的分后收回),是因為有個特別強勢的領導人,靠個人權威把大家統了起來,并靠率先發展工商業使“集體”富了起來。在這樣的“強人治村”背景下,很難生成民主管理的機制。特別是那些業績輝煌的明星村,盡管形式上設立著黨組織、村委會和公司董事會,但實際權力集中在一個戴著各種光環的“村莊領袖”身上。盡管他們中的多數,都具有先公后私、秉公辦事的品格和一呼百應、一言九鼎的魅力,由此形成較高的效率,給村民帶來諸多實惠。但這不等于說,這樣的體制就是理想化的公有制。我們應該支持這樣的村莊繼續在現有軌道上繼續發展,但要警惕并消除家族式統治可能帶來的弊端。比如,華西村大部分資產控制在吳式家族手中;南街村“班長”可以異想天開地搞“永動機”試驗;大邱莊莊主禹作敏暴力抗法。這些事例說明,離開民主管理,村級經濟搞得再好,本質上也只能是“莊主經濟”而不是什么“集體經濟”或“合作經濟。”

綜上所述,明星村的經濟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它確實取得了顯著成效,給村民們帶來很多實惠,但從體制上看,則是兼有平均主義、極權主義、集體主義和雇傭勞動、家長統制等多重色彩的混合體。

明星村的發達主要靠什么?

明星村確實很富裕,其經濟發展和村莊治理的經驗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作為先進典型當之無愧。但把他們成功的秘訣歸結為堅持“集體經濟”道路,則太過意識形態化了,至少是片面的。

不可否認,明星村的“集體經濟”盡管名不副實,但高度集中統一的體制,確實在凝集人心、聚集合力、調集資源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說這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不算夸張。但是,為什么改革開放前全國都實行更為集中統一的人民公社體制,卻連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呢?為什么華西、南街、大寨、劉莊等明星村的經驗宣傳這么多年,沒有擴散開來呢?

其實,這是個非常容易解答的問題,之所以成“迷”,是因為某些明星村為了迎合*官*方*意識*形*態,獲取*政*治*資*源,故意夸大甚至編造了某些“經驗”,回避甚至隱瞞了某些真實做法;某些官方機構也順坡下驢,按自己的口味打扮起這些美麗的“小姑娘”。比如,1991年,當南街村率先摘取了河南省“億元村”桂冠的時候,有關部門把南街的經驗歸納為四個方面:(1)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2)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3)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4)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此后,當地媒體都按照這一口徑進行了大力宣傳。顯然,這幾條“高大上”的經驗不可能揭示南街發達的奧秘。

根據本人觀察,明星村的成功,除了客觀上得利于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以外,主要有三條原因:

1、在興辦二、三產業上捷足先登,獲得成功。如華西村,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成功辦起了五金廠,現在有工貿企業20多家,年銷售收入達幾百億元。南街村改革開放以前就是多年的先進典型,但直到70年代末,仍很貧困,1978年人均收入僅72元,1980年興建了一個小面粉廠和一座磚瓦廠,此后,依靠“玩泥蛋”(燒磚瓦)和“玩面蛋”(面粉和食品加工),建起村辦企業20多個。大寨村曾是全國的一面紅旗,八十年代后期,建起了煤礦和化工廠等小型企業,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興辦了水泥、酒業、貿易、旅游等多家公司。換個視覺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很多沒有堅持所謂“集體所有”制的村莊,靠二三產業發展起來,經濟規模和村民富裕程度都非常可觀,有的甚至比明星村還要富裕。如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2010年,工業銷售收入285億元,利稅16億元,村民人均收入21586元。

2、有一個能力超強且熱衷公益事業的帶頭人。華西村的吳仁寶、南街村的王宏斌、大寨村的郭鳳連,都具有超強的政治智慧、創業能力和管理水平。沒有他們,這些村的發展可能平常無奇,也可能成為個體私營經濟高度發達的村莊,但決不可能成為紅色典型。其實,有些“土豪村”,也有一些類似的能人,他們自己成了富豪,也把村民們帶富了。如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九星村,12年間已培育出500多位千萬富翁,涌現出4000多位創業老板。

3、具有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源,得到政府的特殊扶持。有調查表明,吳仁寶、王宏斌雖然都高舉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甚至XXX思想的大旗,但實際上很善于在市場經濟和現實政治的結合中找到發展機遇,尋求特殊資源。如吳仁寶就很精通“用形式主義應付官僚主義”的謀略,王宏斌則精于“外圓內方”之道。無論是上項目,還是要貸款,他們都能得到方方面面的特殊照顧。有媒體披露,南街集團欠銀行債務高達16億元,但仍可繼續運轉。他們還私自將集體資產折股到個人名下。如果是真的,可能涉嫌貪污犯罪;如果是為注冊故意做假,等于蔑視法律法規。但這照樣不影響南街繼續做紅色典型。華西村耗資30億元建起號稱中國第八樓的五星級大酒店,鑄造了一噸重的金牛。如果是別的地方,不要說肯定虧損,就是“炫富”的指責也受不了,但華西村依靠“第一村”和集體主義典型的名頭,卻可以大張旗鼓地干。中部一個名揚全國的集體明星村,多年來獲得巨額貸款、財政撥款支持,但在部分銀行壞賬被免除后,尚欠財政周轉金1.2億元,占全縣村級債務的38.7%。

哪個地方都學不來

華西、南街、大寨、劉莊等明星村的經驗,已經宣傳了多年,全國縣鄉兩級黨政主官,恐怕很少有人沒到過華西村考察學習。但是,這些明星村的模式卻基本上沒有得到擴散或復制。就發展二、三產業來說,當然各地均有新的進展。我們可以說這是推廣明星村經驗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至于走“集體化”道路,我們不敢說沒有一個地方去嘗試,但肯定沒有也不可能大面積推行。道理很簡單,如果那條道路是可行的,全國農村怎么會幾十年經濟徘徊不前,農民口糧不足、收入不增呢?怎么會出現中央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剛一松口,人民公社就土崩瓦解的結局呢?再從這些“集體明星村”成功秘訣看,除了發展二三產業這一點具有一定的可學性以外,超常精英是不可能多見的,多見了,就談不上超常了;特殊扶持更不可能達到那樣的程度。

所以,“集體明星村”的模式不可復制。過度渲染它們的虛假經驗,除了助長極左思潮,干擾農村改革發展大局以外,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對現有7000多個號稱“集體經濟”的村莊,應支持、引導它們按照村民意愿,繼續在現行軌道上發展或進行必要的股份制改造。對村民自愿組合的“新集體經濟”(實際上是合作經濟),應該支持并依法規范運行。就面上的改革、發展而言,必須毫不動搖地穩定家庭經營制度,在此基礎上,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推動農戶家庭經濟、農民合作經濟、各種私人和股份制經濟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李克軍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视频乱码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 中出仑乱中文字幕视频网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三区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