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要與扶智、扶志相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講,弱鳥先飛,貧困戶自己沒有想要“飛”的意識和“先飛”的行動,外部怎么幫扶,幫扶再多,也無濟于事。
對于那些重度殘疾人、孤寡老人、長期患病等“無力脫貧”,也“無業可扶”的貧困群眾除了政策兜底外,確實別無善法。但對于那些身強力壯卻游手好閑、好吃懶做成性的貧困群眾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不能讓他們“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扶貧干部對于這一類人,應從兩方面加以幫助。
一是教育引導樹立脫貧意識。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作為貧困戶本人擺脫貧困就是為了爭口氣“護住臉”。等靠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即便是政府為貧困戶解決了安全性住房這一最大難題,基本生活來源還是要依靠自己去創造。勤勞致富,勤勞持家,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很多人都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離了貧困,過了幸福日子。這些樸素的道理,有必要給貧困戶講清楚。一次不行,我們講多次。有時不惜讓貧困戶“紅紅臉,出出汗”甚至“觸及靈魂”,從而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不失為一種倒逼貧困戶樹立脫貧意識的有效方法。
二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于貧困戶的幫扶不能大包大攬,不能干部著急,貧困戶不著急,也不能代替貧困戶勞動,簡單地采取給錢、給物、給牛羊的做法。主客倒置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就不能得到激發。先前好不容易給貧困戶樹立起來的脫貧意識也將前功盡棄。一個文明的時代,一個健康的民族,一個進步的國家,每個人都應有靠自己的努力養活家庭的責任擔當。有些貧困戶不愿意背井離鄉或因有老人要照顧不能背井離鄉的,可以根據貧困意愿制訂脫貧措施。鼓勵貧困戶就近勞動、就業,幫助聯系落實一份工作,增加收入,是針對這類貧困戶脫貧的比較不錯的方法。讓貧困戶懂得生存的技能和勞動的好處,切實感受到脫貧過程中的種種實惠,變幫扶脫貧為主動脫貧。
富裕的生活人人都向往,但不是人人都會去爭取。一次又一次地給貧困戶說明利弊關系,使其珍惜已經取得的脫貧成果,在整個脫貧攻堅這場硬場中不掉隊,是每一個扶貧干部必須盡到的職責。從貧困中覺醒,從不勞動到通過勞動改善生活質量,是每一個貧困戶應有的覺悟和決心。只有扶貧干部攜手貧困戶同行,共同努力才能徹底消滅貧困,打贏這場攻堅戰。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劉營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