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5年時間,白泥村的貧困戶從當初的400多戶下降到現在的11戶,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2000元出頭增長到了去年底的6053元(人民日報 11月14號)
根據十九大報告,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做好全國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們黨作出的莊嚴承諾,更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絕無退路。
精準扶貧需做好政策幫扶。“第一書記”在精準扶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實行結對幫扶制度,采取“1+1”(即1名鎮干部、1名村干部)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強化產業增收,實施危房改造,實施扶貧助學,實施民政兜底和醫療救助,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這些都是都是必不可少的。
精準扶貧需做到因地制宜。以往的扶貧,一股腦將政策實施給貧困戶,并沒有摸排調查貧困戶們到底需要什么,如在水源貧瘠地區鼓動貧困戶種植水稻之類事也有出現。因此,幫扶人員需要了解當地和被幫扶者的具體情況,量身打造一套切合實際的幫扶方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開展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提升貧困對象花卉苗木栽培技術;對一部分有增收發展項目、有貸款意愿、信用良好的貧困戶,農商行分理處要主動服務,積極幫助對象獲得金融產業扶貧貸款,支持貧困對象發展產業,增加收入;對部分沒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鼓勵其將土地向種養大戶或合作組織流轉,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切記做出急功近利的行為。
精準扶貧需提升貧困戶思想覺悟。黨和政府不遺余力的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有的困難戶從內心深處對于改變處境沒有較多欲望。貧困戶應從思想覺悟進行轉變,提升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做到主動詢問,主動學習,主動探索。邁開步子,擼起袖子加油干。
只要路子選的對,貧困的帽子甩得遠。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