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聞基層朋友抱怨,某鎮干部一大早發動群眾在高速公路旁植樹,只因臨時接到縣領導說要來檢查的電話。為給上級留下好印象,作為來基層視察必經之地的高速公路,自然成為重點地段、“經典路線”。這種“面子工程”,讓群眾身累心更累。(來源于 人民日報)
顯然,“面子工程”讓群眾身心都累,還不能得實惠。雖然說,領導干部重視自身政績無可厚非也是理所當然,但若只重形式不重實質,發動群眾搞一些表面的“良好形象”來裝飾門面,追求華而不實的虛假政績,不僅會加大行政內耗,讓造假、虛浮的風氣盛行,更會疏遠黨群關系,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全國各地推動反“四風”工作向縱深發展的背景下,“面子工程”為何屢禁不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部分領導干部政績觀歪曲在作祟。個別基層領導干部唯上不唯下,一些上級單位在調查走訪時也習慣于到“樣板”“點位”走走看看,缺乏撲下身子、深入一線走訪調研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面子工程”既讓黨員干部丟了初心、又寒了民心,必須及時予以糾正。領導干部要搞明察與暗訪相結合,不被基層“牽著鼻子走”,不搞走馬觀花式的視察。多深入農村村組、院壩集市、車間一線去看最終效果,準確把握基層最真實的情況,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民意,確保各項政策的在落實過程中更加科學,更加符合群眾期盼。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有沒有真心實意為民辦事,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正所謂“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的夸獎。”作為黨員干部要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經常和群眾“坐一個板凳上”,俯下身子去“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不搞那些虛頭巴腦、惟上不惟實的“形象工程”,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總之,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為政之道,崇實戒虛。為政者當徹底摒棄華而不實、表里不一的形式主義歪風。“面子工程”實為給群眾添堵,必須堅決鏟除其滋生的土壤,不給“面子工程”留面子。新時代新征程,惟務實者進,惟務實者強,惟務實者勝。黨員干部理應立足崗位在“做實”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這,才是民之所盼。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臺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