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村里的領導也不少,來了解情況、幫扶結對,確實幫我們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有的就來轉一轉,一群人前呼后擁的十幾分鐘就走了;有的要我們大白天集中開會,領導講話的時間還不短;還有通知我們在家專門等領導來上門走訪,一等就是大半天,活都沒法干……”(6月11日 中紀委網站)
下鄉訪民,既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干部增長知識,解決疑問、為民服務的重要平臺。有準備有計劃地下鄉,聽到真情民意,收集相關意見,也是執政施策的重要舉措。如何下鄉訪民,也是一門必須掌握的“藝術課”。
然而,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下鄉,卻注重表面的東西,而且只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顧及群眾有沒有時間、是否在忙碌,結果滿懷熱情下去,卻遭遇群眾冷面孔,得不到滿意答案,結果灰心而回。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訪民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群眾的感受,未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結果,當群眾正在田間地頭忙碌時,干部卻在田梗上問這問那,誰會有好心情認真回答問題,處于禮貌,也就以“是”“對的”“好的”應付過去。當夏天上午天氣涼爽之時,大家正抓緊時間干農活,卻召集大家回村進行座談,耽誤了正常的農活,群眾一肚子牢騷,怎會好好回答問題?
群眾有自己的主業,干部下鄉就要避開群眾的工作時間,利用閑暇之余進行走訪,才能使群眾有耐心好好說話。比如,農忙時晚上走訪就要選6點半到7點半這段時間,早了人還在干活,遲了人都已經睡覺了。”訪民不影響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又能主動貼近群眾生活,才能讓群眾愿意講話,有時間講話。
在下鄉訪民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給大家帶出了榜樣。無論習近平總書記到哪里,總會深入群眾家里,與群眾一起勞作,平起平坐拉家常,愉快的像一家人,自然就能聽到群眾最真實的聲音,聽到群眾的真實想法。黨員干部下鄉訪民,不妨多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確保能取到“真經”,不白跑一趟。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