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督察啟動以來,因“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問題突出,已有多地黨政一把手被就地約見。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結束后,31個省區市公開了逾120萬字的整改方案。無疑,單靠“紙上整改”肯定過不了中央環保督察的實地驗收關。(新華網6月14日)
“虛火”是中醫里面的一個名詞,虛火是相對實火來說的。實火是實實在在的火氣,是陽熱亢盛。而虛火是由于陰虛陰液的不足,無法將離火下行。因此導致相對來說的陽亢。虛火在臨床上常見于現代醫學所稱的功能性低熱、血液病、結締組織疾病、內分泌疾病、腫瘤晚期、腫瘤放療、化療后,或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從“虛火”的病癥和病灶來看,久治不愈其危害難以估量。回到文中的環保整改,舉報問題未整改反而愈演愈烈,長篇大論下的整改報告徒有虛名。無疑,“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的“虛火”得治。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當然不知道虛假整改帶來的“苦”,又何來痛下殺手把污染治理進行到底。一直以來,環境治理總是與地方發展的實際利益很難剝離。地方官員不夠重視,環保問題和GDP相比,進入不了工作的“重心”;環保部門與當地溝通,往往遇到打太極的局面,把“大問題”說成“小問題”;環保部門雖有監督,但總是公文來、公文去,顯示不出緊迫度和力度;就算誡勉性約談和預警性約談更是顯得不痛不癢。為此,沒有強有力的責任追究“苦”,不可能換來“虛火”祛除。
“黃芩”,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等功效。其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事實上,“紙上整改”再到污染,再到督察與整改,已然有抗藥性征兆。十八大以來,國家對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和雷霆行動有目共睹,對祛除“環境之痛 ”“霧霾之患 ”信心滿滿。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不但尚未能跟上國家治污的步伐,更落后于人們的期待。“只拉弓不射箭 ”或是“只搖旗吶喊不見行動”、或是有上級督察便做做樣子,該上的項目照樣不落下。究其一點,把環保督查當成“一陣風”,風過草自長。“虛火”重生,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白芍”,用于平肝止痛,對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有功效。“腳痛醫腳頭痛醫頭”亦是環保整改“虛火”升之一。古語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指人未病先防,重在于養生。治病如此,環境治理何嘗不是如此。所以,得有“全身陣痛”。單靠上級督察遠遠不夠,各地執法部門也應該積極履行職責,相關分管領導干部更應該不辱使命。需要有“穩、準、狠”監督、打擊和治理力度;需要有“殺一儆百”的勇氣和“零容忍”的決心;需要有“有權必有責”,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擔當;需要有環境保護與政績考核相關聯的問責機制建構。不以“割發代首”才能收到治理奇效。
“雞子黃”,補脾精而益胃液,止泄利而斷嘔吐。毋庸置疑,“督察風暴”下的環保整改確有威力,但只能算是推動環保治理的“一招棋”,如果不能更好的解決相關地區的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如果不能從根上解決地方黨委政府對環保重視,對政績觀出現偏差,如果不能真正做到“釜底抽薪”,就難免陷入“督查——問責——再督查——再問責”的循環節中,“抽刀斷水水更流”。為此,讓不為、慢為和亂為者“丟官摘帽”,或許就能喚起環保主體責任,讓藍天白云多起來。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