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為接受群眾對地方和部門設立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問題的投訴,找到涉及群眾利益的堵點、痛點,司法部在中國法律服務網上正式開通“群眾批評——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群眾可通過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對地方和部門存在的各類證明問題進行投訴。(人民日報,2018年9月6日)
基層證明幾乎遍及一個人從生至死,包括婚姻家庭、住房服務、社會保障等十余類,要求基層開證明的單位涉及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這些證明中,有的在社會管理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有的則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基層正常工作,損害了政府形象。現在法律越來越健全,各個機構為了規避責任會催促群眾到自己所在地開各類證明,加之一些辦事部門及工作人員不作為、懶作為,將明明不屬于辦事群眾自證的事項也推到群眾的身上,而辦事群眾為了盡快辦好事也只能照做,縱容了“奇葩證明”的存在,這才造成如今奇葩證明紛飛的局面。
辦事機構要求開具各類“奇葩證明”,不過是為了弱化機構自身應盡的審核義務與責任承擔,而開具證明的機構,則易陷入為群眾開證明自己要擔責,不開證明怕給群眾造成麻煩的兩難抉擇。今年6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對證明事項進行全面清理,明確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這無疑是根治證明過多過濫過奇問題的良藥。其實,哪些證明不合理,辦事群眾最有發言權,司法部此次推出的監督平臺,正是將群眾推到的“最前線”,以群眾監督鏟除“奇葩證明”。
群眾監督不是在“找茬”,而是搭建服務部門和服務群眾的溝通渠道。當群眾到辦事遇到“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的時候,可以直接投訴,就能疏通辦事難問題的“最后一公里”。引入群眾監督是發揮群眾作用,讓黨員干部更為知戒律,講原則,增服務,無疑是鏟除“奇葩證明”的有力方式,倒逼各級部門列出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讓群眾看明白有多少證必須辦、由誰負責辦、具體怎么辦、辦不好誰擔責等,從而根治辦證多、辦證難問題。
當某項證明被投訴,司法部及時在線轉送相關地方和單位予以處理,各地方各部門收到投訴后,在規定期限內向意見提請人進行反饋,同時向司法部在線反饋處理結果,并最終在中國法律服務網上向社會公布,就能保證投訴、舉報工作真正落地落實,消除群眾辦事煩惱,從而提升黨員干部為民服務的效能,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安縣桐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