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跟男朋友回家,吃完第一頓飯就受不了走了,因為當事人把這事發在了網上,還配上了一張圖片,引起很多人的討論。分手也好,堅守也罷,都是當事人的自我選擇,關于婚姻與愛情,其他人沒有權利站在道德的高點上說三道四。只是這件事,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中國。
我在安徽金寨的農村長大,后來進入到城市里工作生活,我的生活經歷,讓我知道城市和農村之間相差實在是太大了。以前更多是物質上的差距,現在還包括文化上的差距。我們平時所看到的中國,更多是城市里的中國,中產階級的中國,北京上海式的中國。城市人看到的農村往往是美化的,經過想象的浪漫式的農村,那里人們充滿樸實,那里空氣自然清新,那里像是世外桃園。但我告訴你,絕大部分是想象出來的,是以城市人為視角的傳播者對農村的想象。
我在農村里生活了17年,我小時候曾經的所有努力,都是如何逃離農村,而不是留在農村。
曾經的農村更多是物質上的匱乏。我記得上小學時,村里小學的教室是沒有玻璃的,冬天寒風吹破簿膜覆蓋的窗戶穿進教室,坐在那里上課都發抖,很多同學的耳朵隨時在流著膿,手凍得腫起來,奇癢無比,腳也凍得裂開來。有的同學,會從家里帶一個小火爐到教室里,放在課桌下取暖。一路上為了火不至于熄滅,不停地轉著圈搖啊搖。生過凍瘡的人知道,它一到睡覺時捂暖和了更加癢,不停地想去抓,整晚都撓癢。
后來大一點住校了,一些山區住的遠的同學一周甚至一個月回一次家,帶的全部是腌菜,因為腌菜不容易壞,學校里的蔬菜又買不起。如果你偶爾去一次農村,嘗一口農村的腌菜,你會說“真好吃”,天天讓你吃,只吃那一樣,你就知道,吃飯不是一種享受,而是填飽肚子維持生命。我小時候的農村幾乎找不到胖子,偶爾有個胖子,基本都是鄉鎮干部。現在,我們看到男人長了啤酒肚可能會覺得體型不好,那時候,誰長著啤酒肚,那就是財富與實力的象征。
小時候,當少先隊員,學校發紅領巾,我充滿焦慮了好幾天,因為買紅領巾,要向家里要3毛5分錢。而我不想增加父母的負擔,好幾天都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那只是小學二年級,我們就需要懂得體諒父母的艱難。
憶苦思甜到此為止,講一講我對農村家鄉的心態上的變化。
剛來城市工作時,你可能盼望春節回家,因為那里有很多兒時的記憶,有“家的味道”,有你的親人。但是,當你對城市的融入越深,回家的感覺越復雜。
隨著農村人越來越多的進入城市,本來就比較單一的農村文化,價值觀沒有變得更多元,反而變得越來越統一,那就是“錢”。春節回去,每個人都在討論錢,村里誰又掙了多少錢?評價一個年青人是否有能耐,就是他掙了多少錢,可能農村生存太艱難,那才是真正的“拜金”!哪怕錢是騙來的,都罕有人去批評。飯局上的話題,人多的場合都是這種攀比。回去過春節,有時候,會讓人心態變得浮躁。感覺低調正成為農村里最奢侈的東西。
再說農村里的食品,很多城里人以為農村的食品是自己種的,大糞澆出來的,其實,農村的食品污染可能更加嚴重。城市里的過期產品,換個標簽就向農村里賣,鄉鎮的小超市賣的東西多是山寨貨,你以為你買的水是怡寶,可是仔細一看是“怡賓”,你以為你買的是娃哈哈,但仔細一看是“哇哈哈”,很多農村老人不認識字,也沒有品牌意識,農村就成了城市殘次品傾銷的大舞臺。有時候我回去,親戚熱情,就去鎮上買點鹵菜,但一看那紅通通的顏色,你就知道加了很多東西在里面。
這都不算是最坑人的。去年國慶節回家,我爸看到孩子們回去了,弄了很多菜,我問他牛肉多少錢一斤,他說了一個價,比常規的便宜幾塊,我知道我爸又上當了,別人用其它的肉加上牛肉粉之類的冒充牛肉賣給他,你以為買的是牛肉,但實際上可能是兔子肉,這才是真正的坑爹。這些城市里的騙人把戲,進入農村,農村人根本沒有能力去分辨。
再講到淳樸,前年回家,我爸說起一件事情,他說,有人開車去村里賣水果,因為農村路窄,路基又松軟,車輪子掉在了公路邊,卡在那兒動不了了,沒有人愿意幫忙。我爸就“愛管閑事”,喊了村里的人幫忙推起來,車走了之后,別人就說我爸管閑事,“幫忙也不給錢,也不給水果”。我爸說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在抱怨,他說現在人怎么都這樣了,幫個忙就想要人錢,“哪有這樣的?”
回農村最難的可能是上廁所,農村的廁所往往是在門前屋后,挖個坑或者埋口大缸就開始用了,沒有水沖洗,那味道,你懂得!就算現在,農村里蓋了很多漂亮的房子,但廁所仍然是不被重視,新房子里的衛生間一般也很少用,因為,需要留著糞便當肥料。有的鄰居花幾十萬在農村蓋個房子,放在那里,幾年也不回去住一次。但他需要房子在那里,一是內心里有一些安全感,再就是,面子問題,不至于被別人瞧不起。面子和關系是農村里,最重要的兩樣東西,農村一般的辦事成本顯得更高昂。也不僅僅是農村,在整個中國,面子和關系都是最重要的,只是農村表現得更加明顯。
我爸70歲了,又沒有退休金,生活費都靠子女孝敬,但他要花掉相當一部分的錢去參加各種紅白喜事,農村里這種事特別多,多到每個月都能有幾次。我說,有些你可以不去,但他說,不去不行,面子上過不去。
確實,農村是熟人社會,面子社會,而靠面子維持的關系真是靠不住,別人家有事,你今天不去,他可能明天就跟你翻臉,當面講得你難堪,連婉轉的說辭都不需要。
說這些,不是說農村有多不好。
中國并不僅僅是城里人的中國,我覺得這么多年,國家其實欠了農村太多。中國前幾十年的建設,基本上是以榨取農村支援城市發展為主的。
90后或00后可能不知道,以前有商品糧戶口的,買糧食1毛9分5一斤,而農村戶口卻要8毛一斤甚至更貴,這些價格的倒掛都是國家對城市或者商品糧戶口的補貼,而農村人卻只能靠自己雙手去解決。臨到商品糧戶口快要取消前夕,政府又公開賣商品糧戶口,我知道老家有很多人花錢買商品糧戶口,等他們買完了,發現根本沒有用。吃“商品糧”時沒有你,但沒有商品糧了,你又花冤枉錢買個無用的戶口。農民本來就窮,又因為信息缺乏,經常成為待宰的羔羊。
我一直慶幸我的老家沒有什么礦產資源,因為,我看到對農村的所謂“開發”,常常表現的更像是一種資源掠奪,當城市的郊區被“洗劫”一空后,農村成為資本的目標,資本嗜血,啃完骨頭,連湯有時都不會留下,只會留下一些殘渣,污染的土地和環境。而現在,我的老家至少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是做得較好的。
不過,這幾年農村的親戚和老鄰居們,只要聽說誰去世了,基本上都是癌癥,大多查出來都是晚期。中國的醫療資源也是以城市為中心配置的,農村的醫療條件實在太差。有誰生個小病就去縣城或省城里看呢?小病拖著,最后都拖成大病。
一個上海女孩那頓受不了的農村團圓飯,很多城市人要做足心理建設才敢去一趟農村。這都是真實的中國,是同一個中國的不同的面像。北上廣深的現代化與霓虹閃爍,那代表著中國的成就,而農村里的那頓餐,同樣是真實中國的一部分。更何況,就連那頓嚇跑上海女孩的晚餐,說不定都是農村人特意為城里來的親戚精心準備的。
農村與城市差距背后,不是農民又懶又笨,更多是政策完全不對等,僅從教育和醫療這兩項資源,你就知道政府做的有多么不夠,現在農村的孩子能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越來越低。
現實的中國城市與農村之間,隔著的又何止是嚇跑上海女孩的那頓團圓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鳳凰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