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施維:阿里農村創業計劃能否解決留守問題?

[ 作者:施維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23 錄入:12 ]

2月17日,兩則新聞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一則是在成都邛崍臨濟鎮瑞林村,留守兒童因為要和母親分離嚎哭。

媒體報道,春節過后,40歲的植大姐要回成都上班了,7歲多的兒子峰峰吵著要一起,爺爺奶奶在一旁拉都拉不住,峰峰一直喊:“你們不能這樣對我”……據了解,植大姐已經離異,家里還有一個女兒,她必須要出去掙錢供兩個孩子讀書。

一則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與阿里巴巴集團在京簽署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

未來三年,雙方將共同支持300余試點縣(市、區)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并按照合作節奏設立約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0000個村級服務站。

因為感受到了前者的無奈與悲苦,所以第二則新聞顯此刻顯得格外有價值。

如果,在成都的植大姐家門口,也有這樣的一個村級服務站,她是否就可以選擇在家門口就業,照顧雙親、撫育兒女、共享天倫。

如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燎原之火真能點燃廣袤的農村大地,至少,那些關于留守的故事會更少一些,關于分離的淚水可以少流一些。

大量留守兒童出現,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不可承受之痛

三十多年來,城鎮化浪潮下,給了更多農民改變自己命運、改善家庭生活的機會,這也是時代的機遇。但是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種種問題,親人的分離、農村的凋敝,尤其是大量留守兒童出現,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不可承受之痛。

在很多地方看到的普遍現狀是,父母為了孩子上學籌學費出去打工,但是留守的兒童因為缺乏父母管教,多數不到初中畢業就輟學了,再開啟又一輪外出務工、兒童留守節奏,陷入貧困惡性循環。

已經有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農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著孩子長大,很多父母都在考慮是否應該回鄉陪伴。畢竟在現實的種種壁壘下,把孩子接進城市面臨很多制約,生活成本、戶籍限制、無人照料等等,這些問題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改變。

但是,回鄉,這條路也并不見得就好走。城市畢竟機會多,只要肯干,就算沒有一技之長也能輕松就業,但是在中國絕大多數農村,產業支撐的乏力導致就業、創業機會匱乏,給農民選擇的余地極為有限,雖然在這片土地上確實誕生了不少創富神話。但是從概率上看,農村的創業發展依然是一條狹窄的道路。多數農民只能在一番糾結之后再度踏上進城務工的道路。

就像植大姐一樣,雖然不舍,卻別無選擇。

發展的問題終要靠發展來解決

城鎮化進程勢不可擋,必將有更多農民進入城市。但是,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依舊有數億農民在農村生活,他們的希望在哪里?尤其面對這么多的留守難題,時代能否給與人們更多選擇的權利?

發展的問題終要靠發展來解決。“互聯網+”的推進,改變甚至可以說顛覆了這一切。農村為什么落后、農民為什么貧困,不在于資源短缺、不在于人才缺失,根本在于他們距離市場太遠,這是天然的鴻溝。很多地方盛產優質特色農產品,城市求而不得,但是因為沒有品牌、沒有渠道,賣不出去只能就近銷售,農民永遠富裕不起來。但是互聯網,它拉近了農民和市場的距離,一個嶄新的世界忽然被打開了,在這個平臺上,農村的建設、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富足就有了更多可能。

筆者曾經長期跟蹤調研淘寶村發展,真切地受到了在信息化浪潮中,農民如何利用互聯網改變自己的命運。以山東省菏澤市大集鎮為例,這里曾經只是一個中國再普通不過的農業鄉鎮,沒有交通優勢,不臨國道、省道,只有一條縣級公路,也沒有資源優勢,務工是農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就是這個地方,靠著歷史上零星幾人搞攝影服飾、布景加工的傳統,用不過三四年時間,發展成為擁有6個“淘寶村”、主營演出服飾生產加工的大眾創業基地。

在大集鎮丁樓村,全村300戶家庭有280家開有淘寶店,全村年銷售收入超100萬元的服飾加工戶達30多家,其中7家服飾加工企業銷售額超過500萬元。

目前,全鎮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2014年,經濟總量是17.6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近20%,在全縣排第11位,其中淘寶銷售額接近6億元。

因為主打兒童演出服飾,每年六一前夕是這里銷售最火爆的時候。去年六一之后,僅丁樓村新添車輛50多輛。丁樓村一個小伙子和隔壁村說親,全村浩浩蕩蕩開過去20多輛車,對方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收入增加是最顯著的變化,而更重要的是,因為農村電商的興起,大集鎮人口開始出現回流,超過160位大學生回鄉創業,2500多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工作。

有一家三個兒子都讀了醫學院,但如今這哥仨兒都投身電商創業,全家人支撐起了一家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服飾公司;一位在讀研究生,放棄了她并不喜歡的化學專業,肄業回家,幫助父親成立了一家服飾有限公司,年銷售額達500萬元;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的畢業論文聚焦這里,并且在村里設立了博士工作站,一邊幫助農民發展網商,一邊調研……

“互聯網+”能否成為撬動農村發展的支點?

過年之際,各種“返鄉體”井噴,大家都在感嘆農村村莊凋敝、人口外流、生機乏力,一幅“逃離”的境況。但是在這里,有產業、有年輕人、有知識分子、有斗志、有希望、有未來。在電商帶動下發展起來的大集鎮正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事實證明,農民是最富有創造精神和吃苦耐勞品質的,這都是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他們只是需要一個支點。

雖然現在關于電商經濟,存在很多爭議。但是,它所帶給農村、農民、農業新的活力與希望,卻無可否認的。你們看到的是城市商業街熄滅的霓虹燈,我注視的是田間阡陌燃起的裊裊炊煙;你們在意的是巨型Shopping mall里門可羅雀,我欣慰的是農村創業大集人聲鼎沸。沒有哪一種更好,這是時代的選擇。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市場,但是需要外來商業力量的撬動,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眼下,除了阿里之外,許多電商巨頭也紛紛布局農村,國家層面也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支持農村電商發展,這是農村千載難逢的機遇。但是,互聯網并非萬靈丹,很多地方也不乏農民創業失敗的例子。更重要的是,這場由電商巨頭引領的農村創業潮,本身必然包含企業的利益訴求。農村、農民在這場創業大潮中能否得到他們想要的,必然取決于他們能否帶給企業其所需要的。可以共贏,但是農民的話語權顯然更弱。

馬云在同阿里農村淘寶員工內部交流時表示,要用利他思想影響更多農村,這是我們所樂見的。但是卻也不能簡單將農村發展寄托在企業的公益追求上,很多事情還要從長遠計,在這方面政府、企業、農民創業者都要找準自身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我們期待的互聯網創業,不只工業品下鄉的農村消費市場開發,而是更多能幫助農民把產品賣出去,實現更有效率的雙向流通。

互聯網經濟會給中國帶來什么,這是一個龐大的命題,筆者更在意的是,他把人留在了農村,留在了家庭,并在更進一步重塑著鄉村風土人文與社會結構。技術創新帶來商業模式的變革最終帶來社會治理的改變,這是“互聯網+”對三農發展最大的價值。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重農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婷婷丁香五月综合图 | 日本精品在线亚洲视频看看 | 亚洲1级在线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