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一名公務員的返鄉筆記:握在心上的鄉愁

[ 作者:何建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23 錄入:12 ]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二十一年長長的漂泊,無論是在曾經遙遠的東北,亦或是現今咫尺天涯的長沙,家鄉,總是魂牽夢縈的方向。

老家如夢,總是在不經意間觸碰最柔軟的心門?;剜l三天,徜徉在親情、鄉情濃郁的年味里,走在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鄉村小路上,看著周邊如雨后春筍般聳立、鱗次櫛比的小洋樓,一聲聲恭賀、一杯杯滾燙的芝麻豆子茶,一句句暖心的鄉音俚語,處處都洋溢著這方水土滋養出來的純樸、熱情、善良、豁達和希望,也只有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一份輕松在幸福深處悄然彌散,一種家的溫暖在內心無言升騰。

團聚之夢

鄉村的年味伴隨著大年三十款款而來的年夜飯漸行漸濃,一盆驅寒的碳火,映照著一張張興奮的面孔;一大碗農家燉“膀子”,聚攏的是久別的離情;一杯小酒和著團聚的喜悅,甜醉了一屋子的守候。望眼欲穿的期盼,只為了家的方向;風雨無阻的執著,只因為親情的等待。回家,回歸的是久別的親情;團圓,凝聚的是一家人的執念。

鞭炮聲漸起,兒時過年的回憶如夢境般悄然來襲,記憶中,飯后的孩子們蝴蝶般穿梭在各家各戶。拜年,一聲聲稚嫩的恭喜聲中,回應的是千家萬戶老人長輩們大把大把送喜糖的笑意滿滿;走村竄戶的團拜里,是所有人被年味捂熱的鄉情。

而今,年飯后,老人們或是去教堂或是去寺廟或是打麻將,年輕人和小朋友或是上網或是微信搶紅包或是捧著手機玩游戲,獨獨缺了圍爐促膝、拉拉家常、聊聊離情的溫馨。

是什么促使春節的內容在悄然改變?是什么讓親情的傾訴需要以教堂以寺廟為載體?是什么把一年僅有的一次心與心聚會,變成一個滿蒙塵俗的大雜燴?

鄉水之憂

魚米之鄉的美譽少不了水的滋養,居家的關鍵無非在于水的通暢。幾十年前城里人的標志之一,就是天天能夠喝上自來水。新農村建設的熱潮,終于裹著老百姓火辣辣的夙愿走村入戶,涌入農家。在每一個從未走出過鄉村的人眼中,自來水和著政策的溫暖變得如此慰貼、暖心。

上水漸好,下水開始有些急不可耐。鄉村生活廢水和如廁后的污水處理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凸顯,管網配套設施建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嚴重滯后。在農村,生活廢水和污水的處理,從來就是一個鮮少被關注的瓶頸。

農村生活廢水該如何有序排放?鄉村如廁和農村家畜圈養的廢水、污水該如何合理處理?農村相關配套的水下管網工程該如何進行一體化建設?

教育之思

走在二十多年前就讀的小學校園,越來越欣喜于學校的變化,校舍年年在翻修、更新,圍墻高聳,桌椅現代,教學設施完備,孩子們上學都有校車和專人接送。

我的家是典型的中國農村縮影,兒時的記憶里,戲臺、標語、甚至門神上的“忠君節義、禮義廉恥”,就是我們世界觀的萌芽;父母親對待所有長輩的態度,就是我們孝道的啟蒙式;學習加農活,背著一周口糧走十幾里山路求學加集體宿舍的經歷,就是我們自立、自愛、團結、拼搏的開始;用塑料薄膜擋風的學校窗戶,老師夙夜批改作業的身影,手凍得握不住筆的記憶,其實就是我們出發的初衷。

而今天,鄉村教育最大的瓶頸就是優秀教師留不下,因為這里是農村;生源越來越凋零,因為這里依然是農村;學生除了學習就是再學習,學習可以模糊一切,包括起碼的禮貌禮節,因為,這里還是農村。

忙碌的校車、高聳的圍墻,一堆堆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隔離的又豈能只是孩子們彼此嬉戲、追逐的身影?復制、粘貼的現代化教學軟件,是否已經漸漸同化或模糊老師們個性化教學的初心?鄉村教育的發展路在何方?如果現今教育培養出來的只是一個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的學生,那么,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已經偏離出發的初衷?

未來之期

從最真實的鄉村中走來,真切的感受到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山清了,水綠了,道路寬闊了,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十八大的春風真正走進了老百姓的田間地頭。

春風一夜吹香夢,夢逐春風到洛城。離鄉漸遠,春意漸濃,其實,在每一個游子心中,無論距離故鄉遠近,總有一種情素在內心涓涓流淌,總有一種牽掛和希望,如影隨形、從不離左右。

(作者系湖南省委辦公廳工作人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紅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 色综合天天狠天天透天天伊人 | 亚洲午夜免费在线 | 中文字幕人妖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特黄欧美片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