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英國人心目中僅僅是一個聚會的場所,大部分生活優渥的家庭都只在城里度過忙碌的工作時光,在喧囂之后,又一如既往地返歸鄉村生活。有一句英國人的箴言:“英國就是鄉村,鄉村就是英國”。要了解英國,就要去到鄉下尋找答案!
“綠草如茵的平原,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嚴的城堡、雕像,時隱時現的叢林綠籬,用花草精心裝飾的鄉間小屋……陰霾的清晨,達西先生走出自己美麗的莊園,跨過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霧中走向伊麗莎白的家,對她說:我愛你!”這段話是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里的故事情節。不要以為英國的鄉村只是文人筆下夸大的想象,其實鄉村距離倫敦并不遠。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里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請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绷终Z堂這一高論中,意味著一定財富和地位的“英國的鄉村”讓人們充滿了羅曼蒂克的向往。的確,住在鄉下,是英國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擁有自己的一小塊世外桃源,每個人都愿意為此奮斗終生
多少年來,英國人一直堅持認為,他們不屬于自己實際居住的城市,而是屬于自己并不居住的鄉村,他們仍然覺得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在英國人的腦子里,英國的靈魂只有在鄉村才能找到歸宿。如果在英國的鄉間游歷,便會發現許多保持著淳樸鄉村景色的小鎮遍布各地,或者這么說,除了一些重要的工業中心、大都市之外,整個英國至今還保持著一派田園風光,一如百年前眾多詩人畫家所吟詠描畫的模樣。
整個大不列顛早就以城市為主體,但在英國人的腦子里,英國的靈魂在鄉村。這種鄉村情結大概要追溯到19世紀帝國時代,那些遠征殖民地的英國人思念故鄉時,憑空把英國想象成帶有浪漫色彩的鄉村。據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場上的士兵們收到印有教堂、田野和花園,尤其是村莊的明信片,所受到的鼓舞遠大于無數次的揮動國旗。
20年前,英國人心中的鄉村生活還只局限在英格蘭部分地區,現在,鄉間生活地域已經擴展到地廣人稀的蘇格蘭。據歐盟調查,去年,在東蘇格蘭,每1000戶居民中有37戶是從英國其他地區遷來的,是歐洲人口遷入率最高的地區。
即使在英國的很多大城市里,城市也是鄉村化的城市。走在街道上,幾乎看不到招搖的現代建筑,幾百年以前的古堡或教堂幾度維修之后,仍能看到舊時的模樣。路兩旁獨門獨棟的別墅樣式十分古老,門前花園里鮮花長開不敗,空氣里飄散著泥土和植物的芳香。此種置身鄉村美景所深懷的寧靜肅然之心,使得英國人性格中最牢固的美德和最純潔的歡樂由此而生。
鄉村,已成為英國人的靈魂和血脈。英國人覺得,英格蘭的鄉村,以某種方式表現了這個國家的所有的高貴和永恒。英國人更喜歡鄉村及其文明的享受而非工業城市和全部產品,把鄉村看作英國留給現代生活的遺產。如今,充滿了田野氣息的鄉村風光依舊遍布英國各地,這在一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又曾飽受環境污染之苦的國度,實在是一個驚人的奇跡。
徐志摩最著名的詩作《再別康橋》作于1928年的,如今詩人已逝,而康橋邊金柳與橋下的碧波,卻一樣能激發游客的興致。每年,都有不少中國游客手捧這首詩游覽康橋,面對著一片英國典型的鄉村景致,興致勃勃地猜測,那些典雅而富古香的小橋流水,究竟那一塊,才是引得徐志摩詩興大發時所面對的景色??禈蚓嚯x倫敦不遠,而那里的風景,已與那座英國都市全然不同。能追溯到十五世紀的建筑隱匿于郁郁蔥蔥的樹木中,而這些風景,與八十年前的詩人所見,并無太大不同。
英國鄉村有很多豪華又樸素的府邸。典型的村莊是建在古老的教堂以及舒適的小酒館周圍的,在這里,生活節奏變得緩慢。在舒適的鄉間酒館里邊烤火邊喝麥芽酒、品嘗蘋果派,是英國人長期以來的習俗。英國的鄉村,有教堂、鄉村旅店、還有許多餐廳、茶室和商店,房屋大多數都是石頭建筑。如果只是匆匆一覽而過,是無法真正欣賞到這里的美麗情調的
在英國的鄉村,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掛著“B&B”招牌的小旅舍,尤其是在鄉村的路上,這樣由當地人自己經營的“農家客?!彪S處可見,成為英國的一大特色。B&B,其實是Bed and breakfast的縮寫,意思是“提供床鋪和早餐的家庭旅社”。這樣的家庭旅社很容易找到,尤其是在收獲的季節,小屋外面醉人的蘋果香和熟透了的蘋果落到地上發出的噼啪聲就可以帶著你找到一個溫馨的家庭旅社了。
英式鄉村莊園酒店絕對是英國貴族的心頭愛。有人說,只有入住一次莊園酒店才是真的體驗過英式鄉村生活;也只有在鄉村,才能更加徹底地體驗到莊園酒店的魅力。
英國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認為,“在英國人的腦海里,英國的靈魂在鄉村。”這位作者寫過一本書,叫《英國人》,在對自己的國家有過深刻認識之后,他有資格這樣說。帕克斯曼說:英國人堅持認為他們不屬于近在咫尺的城市,而屬于相對遠離自己的鄉村,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英國的貴族對于鄉村生活的熱愛,對整個民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個真正的英國紳士,一定是熱愛鄉村野趣的。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