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就做好信訪工作,妥善處理信訪突出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綜合施策,下大氣力處理好信訪突出問題,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各地各部門要加強風險研判,加強源頭治理,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小問題拖成大問題,避免一般性問題演變成信訪突出問題。(新華社4月21日電)
信訪工作是領導干部了解基層民意的一個重要渠道,是領導制定政策的風向標,也是人民群眾對公務員履職的問責途徑。
現在很多地方的信訪工作變成了官民斗智的競技臺,新聞報刊時有出現民告官,官逼民的現象,這不僅破壞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讓政府的工作難以落實。如何解決好二者之間的矛盾,做好信訪工作,筆者談幾個觀點:
一、思考政策措施的可行性
新的政策措施、人事任命、工作安排都應該有通盤的考慮。比如修建一條示范路,拿多少錢出來?修成什么樣?會給老百姓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應該事先論證,向公眾及時說明修建道路的初衷和依據,征求群眾的意見,這叫師出有名;讓什么人來負責,由那些企業來承包,拿多少預算出來建設,應該通過各種渠道讓群眾提前知曉,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這叫未雨綢繆;工程開始后,出現一些什么問題,群眾反應如何,要在第一時間解決,對不能立即解決的,要盡快說明,這叫亡羊補牢。總之,我們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一切工作的宗旨都是要考慮到人民的利益和感受,不能把政績觀、權力觀放在首位。
二、變通做好信訪工作
現在的信訪工作,絕大多數是老百姓不滿意政府的施政方針、人事安排、工作效率而向上一級部門提出意見。考慮是否更為積極有效應對信訪工作,變群眾上訪為領導干部主動下訪、暗訪。一方面向群眾說清楚政府為什么會這樣干,干了會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好處,啥事擺在明面上,以免群眾覺得一些政府工作是暗箱操作,損害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充分了解群眾的訴求,以此改進工作,做出更為全面的決策。
三、行之有效的服務群眾
對社會各界,尤其是群眾提出的積極意見要采納,要問責。這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做好信訪工作不是要否定政府的工作,也不是要否定領導干部的成績,相反,它是為了加深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而必須做好的一項民生工程。
作者地址:德陽市旌陽區和新鎮河灣北路9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