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出差拿包干補助、項目爭資拿考核獎、購買土特產送禮、長時間“借用”資金、白條報賬……近日,湖南炎陵縣林業局5名干部因私設121萬元“小金庫”違規使用資金被查,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新華網 8月2日)
似乎在中國傳統家庭里,男人的零用錢總受到財務限制,這才有了私房錢一說,“小金庫”本來就只是調侃自嘲而已。湖南炎陵縣林業局5名干部卻創造性以貸款貼息向企業收取30%的額外費用,并以此設為自己的“小金庫”,公器私用,實在是大跌眼鏡,小貪終究釀成大禍,在他們被違規查處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上一句:干部們的小金庫都藏了些什么?
“小金庫”里藏了干部們的貪欲。試想一下,干部們下鄉有人塞錢送禮,完成項目有考核獎勵,這等小貪思想長期被“奉承”慣了,只會養大貪官們的胃口。121萬元“小金庫”只是此時被嚴肅查處,否則“蒼蠅”變成“老虎”,只會遺患無窮。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小金庫”里藏著干部們最原始的私欲。
“小金庫”里還藏著干部們的僥幸。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一朝沒被蛇咬,就十年天不怕地不怕。121萬元對于“大老虎”來說實在是小菜一口不足滿肚,但對于“蒼蠅”來說確實饕餮盛宴。一次次的僥幸導致最后精神上存在僥幸“慣性”,始終自信地以為小心謹慎能“藏”到天長地久。但躲貓貓的下場往往害人害己,紙包不住火,“小金庫”也藏不住僥幸,這種僥幸能躲一時,卻藏不住一世。干部們的這種僥幸,其實只是騙人騙已。
其實黨風建設已久,相關政策也三令五申,但“小金庫”問題總得不到解決,這在于“小金庫”面臨著一種近乎“合法”存在的權力監督真空。這不僅僅是干部們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體現,相關機制和監督的不健全,更在于犯罪的成本太低:只是撤職,并未永不錄用。所以除了對干部們進行思想上的洗滌,更要完善相關制度和監督機制,破壞“小金庫”滋生的土壤,驅使權力在制度監督的陽光下運行,以此同時,要加大懲戒力度,不給犯事人員絲毫從頭來過的機會,只有犯罪的成本遠大于收益,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小金庫”這種“曲線”腐敗的可能。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擂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