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隨著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國內曾經發生過的城市化模式之辯。主流的觀點,認為過去30年來大量資源向東部集聚,造成了東部大量大城市和超級城市的產生,進而產生了“城市病”,交通擁堵、就醫困難、環境污染等等。再然后,大部分一線城市有以行政手段限制人口流動,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驅趕低端人口,并推進小城鎮建設,讓農民就地進城,想以此解決當前出現的“城市病”!
一、為什么近兩百年沒有人討論財富分配問題?
古代社會是以權力分配財富。我是皇帝,我就能支配一切,主宰所有分配。古代經濟更多的是存量經濟,你多了我就少了,所有要靠武力奪取權力,靠權力來分配財富。這是典型的古代思維模式。
但人類在最近兩百年左右的歷史中,基本沒有討論過分配問題。為什么?分配問題已經解決了,那就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關于公平,農地圈多說幾句,那就是到底是保證起點公平,還是確保終點公平。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歷史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在想確保終點公平的人民公社時期,人民吃不飽飯。但在確保起點公平的改革開放之后,吃穿住用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只確保起點公平,終點一定是不同的。你能確保奧運會百米比賽大家都同時沖過終點,那么每個運動員的起跑點一定是不同的。這樣的奧運會看著也沒勁。
在這種情況下,貧富差距是必定要產生的。只不過,國家要通過行政手段,對富人征收高額度稅收,來補貼窮人。(一個正常的國家應該是這樣的)
如果我們認同個體貧富差距的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那么就必然也要認同區域差距的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二、人口區域集中,好事還是壞事?
城市產生的原因,一開始是出于軍事考慮,隨后逐漸發展為經濟活動的需要,在人口自由流動的過程當中,初始時有一部分勞動者優先享受了發達地區集聚所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先富了起來,這時區域差距一開始是擴大的。同時,在欠發達地區還有大量過剩勞動力,即使一部分人口流出,欠發達地區的收入水平也不一定會提高。但是經濟進一步發展,勞動力進一步流動,區域間的人均收入差距會趨向于收斂而縮小。
所以農地圈看來,如果政府的政策是阻礙勞動力流動,特別是限制低技能勞動力的流動,會使區域間差距由擴大轉而縮小的時間點推遲。
人口的聚集,導致更加頻繁和高效的經濟活動,因此人口的集中當然是好事。那么人口的過度集中,是壞事嗎?留給粉絲思考。
三、就地城鎮化,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解決城市化問題的關鍵嗎?
以中國目前54%的城鎮化水平,與工業和服務業已經在GDP中占比90%,并不匹配。造成這種結構性扭曲的,是阻礙勞動力自由流動的行政制度。戶籍、土地和社會保障等,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口流動門檻,使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遠遠落后于由資本積累推動的工業化進程,從而導致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受到限制。
目前中國將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作為解決城市化問題的關鍵,這條路并不可行。
通過小城鎮建設,就近城市化,將農村戶籍人口轉變為城市戶籍,只是在表面上提高了城市化率,并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城市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反映的是人口對高收入和高生活質量的追求,城市化對應的是人均GDP的不斷提高。如果僅僅是戶籍身份的轉變,卻沒有對應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和更有效率的GDP產出,或者只有城市面積的擴張,卻沒有足夠的就業增長作為支撐,這種城鎮化建設,不僅是沒有經濟意義的,更會勞民傷財。
四、一線城市限制人口總量的邏輯偏差是什么?
目前一些城市決策者的普遍思路是:我們的資源城鎮能力是有限的,目前人口太多了,超出了城市的城鎮能力,必須以資源來調控人口,以水控人,并且城市病的產生,交通、環境都是因為人口過度集中。
大城市的政府和居民會想,我們應該更多地歡迎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技能者。歡迎高技能者,是否就意味著應該采取政策去“挑選”勞動者,限制低技能者落戶本地呢?有些城市出于直覺,認為應該“以業控人”,在城市里要“淘汰落后產能”,有些城市甚至采取切實措施,“清理低端產業”。
農地圈反而認為:目前國內的人口集中度還不夠。問題的產生不是因為人太多了,而是因為規劃不合理、環境標準執行問題和人口還不夠過度集中。
中國的較發達地區面臨著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權衡。一些發達地區的民眾的思維方式是,外來勞動力來打工可以,但要定居并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不行,因為這被認為會攤薄本地居民的福利。但是,如果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力不能充分地跨地區流動,當地政府就需要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需要加大投資,需要更多建設用地指標,需要大量轉移支付,需要借債,出現債務危機的時候需要用發達地區收來的稅去補貼欠發達地區。此外,由地方政府債務所內生出來的潛在通貨膨脹風險也需要所有人共同負擔。因此,發達地區還是要承擔勞動力不能自由流動的代價,只不過這種代價并不是那么直接能夠看到。
對低技能勞動者數量的限制,將減少體力型服務業的勞動供給,其結果就是此類服務價格上漲,進一步的結果是,此類服務的需求相應下降,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的高技能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和生活質量下降。在吸引高技能人才的同時,如果采取政策限制低技能者進入,這不僅妨礙了公民的自由遷徙和居住權,而且也會出現低技能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的怪現象。
五、我們應該張開雙臂,迎接這個財富大轉移時代!
要深刻理解城市化、都市圈和大城市發展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積極作用。即使經濟資源不斷向少數地區集中,只要這一過程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多的就業和收入,其收益能夠超過經濟集聚中伴生的生產要素價格(如地價和房價)上漲等問題,則勞動力仍然會向大都市圈和大城市流動。
于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減少與戶籍制度相關的社會保障體系分割和公共服務不均等,就能夠促進勞動力流動,釋放勞動生產率增長的潛力,改變當前城市化落后于工業化進程的局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農地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