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熟人,礙于人情參加宴請;杯酒談笑間,放松警惕收受禮卡。8月18日,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東孝街道雅芳埠村5名村干部回想當初違規接受群眾吃請,并收受他人財物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的事,都懊悔不已。(8月30日人民日報)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個簡單易懂的道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還有黨員干部在上面栽跟頭,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人情飯”作為一種亞腐敗,即使紀委強力亮劍,為何仍是“樹倒根存”?答案是很多黨員干部在觀念認識上不適應新常態,總認為不直接拿人錢物就不是腐敗,以致在溫水煮青蛙中越陷越深,最后丟掉黨性,德操盡喪,淪為欲望的俘虜。
事實上,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作為社會的一員,都或多或少有吃“人情飯”、喝“人情酒”的時候,所以“人情飯”才能經久而不衰。除開真心實意的“人情飯”,從現實案例看,人們請領導干部“吃喝”,更多的是懷著“有朝一日用得上”的目的,從本質上說仍是一種直接的利益沖突行為。也說明我們的制度還不健全,工作還不規范,執行力不強,懲治力不夠,監督方式不多,個別黨員干部才會管不住嘴、收不住手。因此,把好“嘴門關”,需要深化認識,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消除權力附加的灰色福利。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是一個照章辦事的社會。“人情飯”之所以很有市場,在于“酒杯端起來,原則放下去”。反之,如果人情代替不了制度,人們還會主動掏錢為不該有的“吃喝”買單嗎?答案是否定的。同時,管住人情吃喝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關鍵在于地方下定的決心有多大。否則,“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人情飯”自然難以斷根。所以,只有結合依法治國理念,跳出人治思維,通過對“人情飯”的限制加以詳細化和具體化,使之具有很強的現實操作性,并加大獎懲力度,充分調動群眾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方能真正遏制其中的歪風邪氣。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黨員干部雖是“社會人”,但必須時刻清醒認知自己的公仆身份。只有管住自己的嘴,才能管好自己的權、守好自己的德、留住自己的清白。對主動送上門的飯局,要保持警惕之心,思想保持清晰認識,多捫心自問,什么飯能吃,什么飯不能吃?做到不該吃的堅決不吃,不該喝的堅決不喝,不該拿的堅決不拿;同時,按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始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進而筑牢廉潔自律的“大門”。
“人情飯”就像積雪見不得陽光,只要堅持在明規矩、鐵紀律下辦事,它就會逐漸消融。黨員干部也才能真正轉變作風,在走基層、進千家、解難題、幫萬戶中為群眾辦好事、實事,形成不思群眾茶飯,只思為民解憂的良好政風,實現黨風的純潔、廉潔。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